如何评价华晨宇版我的滑板鞋2016

具体来说,这篇文章分析的很到位。

/p/23482041?group _ id = 778974667087024128

我的滑板鞋:从神曲到神曲

邓柯

四个月前。

虽然这年头好歌不多,也不能算少,但能从一首尴尬的“神曲”转变成真正的(称之为)神曲的却不多。一周前,华晨宇在《自然之战》中重新打造了一部集搞笑、尴尬、迷茫、无厘头于一身的神曲《我的滑板鞋》——这么好的案例怎么能错过呢?果断分析一下。

虽然决定一首歌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歌手的唱功,音乐人的表演,编曲,后期制作,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MV,文案,宣传等等。,也会影响歌曲的声誉。但一首歌的核心元素是它的歌词和歌曲——它们塑造了这首歌的灵魂。所以今天我们从歌曲创作的角度,来看看这首《我的滑板鞋》是怎么从神曲变成神曲的。

让我们看看庞的原作。上限光谱:

大概的结构是:4/4拍,4拍,一小节,每小节一句,每六句组成一段。

从谱上看,庞版本的问题在于:

短语形式杂乱,无法提取出相对核心的节奏,句中的切分点(对应声调焦点)经常游走或消失。句子的长度和短语的位置不统一。比如第一段,句子126是正拍(句子的第一个音是这一段的第一拍),而句子345是负拍(第一句是上一段的第四拍半)。但第三段,12346句都是正拍,第五句却是负拍。找不到任何模式。

乐句的无序导致了段落中对仗的缺失:对仗是歌曲最基本的形式。一般来说,四句无论是书面的还是旋律的,都需要形成一两对对句,常见的有一句或三句。两个或四个对立面,或者一个或两个对立面&;三四句对仗,一两句对仗(或视为排比)。但庞本对句不够,因为句式不断变化。

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庞版的基本形式是:六句,这本身就不是常见的结构。99%的流行歌曲都是基于四个段落。六句话的段落有时被灵活地用作前合唱或桥梁,以丰富歌曲的段落感。而像庞这样从头到尾都很有规律的一段六句话,会让宋展开的方式很不顺畅。庞使用六句并不是因为他认为这个结构有什么特殊的作用,而是因为这个编曲中使用的循环是六句(和声是:I-V-VIm-IIIm-IV-V),实际上给歌曲带来了很多问题(后面会展开)。

音乐部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这首歌没有明显的主副歌——段落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隙,但听起来几乎一样,会导致整首歌缺乏变化。只有到了中间那句“我的滑板鞋最时髦”的时候,我才隐约感觉到一点点高潮(而且很快就过去了),直到最后我还在不停地摩擦才意识到这首歌。

歌词的写作也有很多问题。只提一个最明显的:分段错误。歌曲第四段的六句歌词是:

我的滑板鞋款式新颖,时尚。

回家的路上忍不住了。

摩擦摩擦

在这光滑的地面上摩擦

我在月光下看到了自己。

有时很远,有时很近。

一到四句明明是歌曲的高潮,表达了感情(同时也提出了问题),第五句却突然开始了另一段无关紧要的描述。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流行歌曲,描写任何事物都是为了升华人的感情,这是艺术作品的表达核心。所以,即使在歌曲的抒情高潮之后,进入的也是描述性的叙事段落,这是一个“叙事-抒情”循环结束后开启的另一个子段落,绝不会在情绪热烈的时候突然切换到无关紧要的细节描述。而回到庞版的滑板鞋,第四段结尾的这两句“我在月光下看到了自己。”

有时很远,有时很近”与第五段开头的“我感觉到一股力量在推动我的脚步,我用滑板不怕黑暗”联系得更紧密。这四句话自然形成一个段落,庞把它们分成相邻的两个不同的段落。唯一的解释就是削足适履——他把一大段文字不加调整地以六句为单位切成段落,但为什么是六句呢?因为伴奏循环是六小节的循环。

以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对歌曲的表达造成很大的障碍。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高手在一两个要素上有所偏颇,不按套路出牌,但他们会把其他要素做得天衣无缝,不会在宋立科庞郎迈的基本结构上有那么多伤害。(哦,写到这里我很烦,因为我从他那里分析了那么多废话错误,让我的段落写得乱七八糟——)

回到华晨宇的版本,结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他解决了刚才列举的所有问题。先得分:

重要的变化是:

歌曲的基本结构调整为四段。整首歌由多个四句段子不断叠加展开而成,非常有规律。删除了不必要的句子(如“像个小卒”“我自己打自己”)使文字更有能力。

乐句形式有较大调整,以连续十六音为基本形式,混合八音和三十二音实现变化。一个段落中短语的起点是统一的,一个段落中的四个句子全部调整为正手或反手。

设置了一段旋律唱段“一步两步摩擦”,这段旋律以八度音程为主,与说唱段形成对比。整首歌的另一个桥段, 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 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摩擦 摩擦摩擦摩擦摩擦和这两种段落让整首歌的段落之间对比更加明显,有更强的情感推进力。

那么,我们来梳理一下华晨宇版滑板鞋的结构(标注了章节,建议比同时看乐谱和播放音频要好):

第1-4节

我已经忘记了一些事情。

但我仍然记得有一天晚上。

我妈问我今天为什么不开心。

我说我想象中有一双滑板鞋。

不一样,最时尚的舞蹈一定很棒。

第5-8节

整个城市找遍了所有的街道。

她说以后会找到的。

时间会给我答案。

星期天我又找了一遍,还是一无所获。

一个月后,我去了第二个城市

这里的人们称它为魅力之都。

“解释背景:我对滑板鞋的渴望和缺乏”

第9部分-12

时光飞逝,夜晚即将来临。

我想我必须离开。

当我要离开的时候

我看见一家专卖店。

那是我想要的滑板鞋

那是我想要的滑板鞋

“我找到了我的滑板鞋。”

第13-16节

我的滑板鞋款式新颖,时尚。

回家的路上忍不住了。

摩擦摩擦

在这光滑的地面上摩擦

在这光滑的地面上摩擦

"我喜欢滑板鞋的摩擦力."

第17-24节

一步和两步摩擦

一步一步像魔鬼的脚步。

我在光滑的地面上摩擦。

一步和两步摩擦

一步一步像魔鬼的脚步。

我在光滑的地面上摩擦。

“我一步一步地蹭着滑板鞋,我开心地唱着。”

第25-28节

我在月光下看到了自己。

有时很远,有时很近。

我感到一股力量在推动我的脚步。

有了滑板鞋,就不怕黑了。

有了滑板鞋,就不怕黑了。

我一个人在月光下跳舞,但我的滑板鞋给了我勇气,让我不再害怕黑夜。

第29-32条

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我想完成我最喜欢的舞蹈。

在这美丽的月光下

在这条美丽的街道上

我告诉自己这是真的,不是梦。

我告诉自己这是真的,不是梦。

“我在享受这一刻的美好,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第33-36条

摩擦摩擦摩擦摩擦

在这光滑的地面上摩擦

在这光滑的地面上摩擦

在这光滑的地面上摩擦

「……」

(之后段落重复,跳过。)

有没有感觉结构更清晰,层次更分明?

因为华晨宇把原曲砸成素材,然后重新写了一遍。

写了一首布局合理、结构清晰、表达流畅的歌后,我们一步一步的编曲、编曲、演唱,最终形成了我们听到的成品。当然,后面的环节也很重要,但“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过程确实发生在作文部分。

————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我的滑板鞋这两个版本以及它们的创作者呢?

对于庞来说,他的歌词确实有亮点,能够击中听众,引起一定的共鸣。但在音乐层面,他是完全的音乐盲——他没有节奏感,以至于在我的滑板鞋流行之后,他再也没有在任何场合唱完这首宋立科的原创歌曲。

其实这首《滑板鞋》的旋律基本上是由另一位作曲家创作的,他对庞录制的音频样本进行了重新剪辑和切片(还有他的《摩托车》和《西班牙牛》都是网友在音频应用中制作的)。即使不去查那些网友的评论是真是假,仅凭歌曲本身也能发现很多痕迹:比如13段的“一个月后我去了第二个城市”这句话中,“去”字和“了”字重叠,但在歌手上传的歌词中,它们依然单独存在;比如歌曲前面部分的音节还能卡在节拍上,后面部分的错位越来越明显——应该是自愿编曲的网友累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庞甚至不是这首歌的作曲者,至少不是唯一的作曲者。

好的素材可以打磨好的作品,但是好的素材不等于好的作品。庞找到了好素材,但没有写出好作品。

而华晨宇,则是那个把一首有亮点但很多硬伤的有缺陷的歌砸成好作品的人。比写出这部好作品更珍贵的是他从次品中发现美的感悟和去粗取精使之脱胎换骨的创造力。观察创作者如何创作素材和半成品,是提高我们感知和创造力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我的滑板鞋改编案例的价值所在)。

————

我本不想破坏文章的完整性,但我真的想说点什么。前几天没怎么花时间玩知乎。为什么音乐话题里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音乐盲?也是在批评我“不懂分析说唱”,说我的文章漏洞百出。我应该怎么分析rap?我的文章漏洞在哪里?你为什么不给我一些建议?不会又是“知道的人会明白”吧?哈哈。

另外,一首歌你听着好听不好听和一首歌写得好不好完全是两码事。这个常识需要反复强调吗?我根据两首歌的节奏和段落结构写了一大篇对比分析。你觉得不好听然后留下下一句“软文”就跑了——不着边际的文字凸显愚蠢,恶意揣测反映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