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 | 沿周程之说求之
程颢,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北宋大儒,理学的奠基者。王阳明受程颢影响颇大,也非常敬重程颢,多次引用程颢的话。
王阳明从佛老回归儒学,受到周敦颐和程颢的学说影响。
归儒后,王阳明与湛若水一见定交,约定***倡圣学,才有后来的龙场悟道、倡“致良知”。与王阳明一见定交的湛若水,也十分推崇程颢。
王阳明说:“某幼不问学,陷溺于邪僻者二十年,而始究心于老释。赖天之灵因有所觉,始乃沿周、程之说求之,而若有得焉,顾一二同志之外,莫予冀也,岌岌乎仆而复兴。晚得于甘泉湛子,而后吾之志益坚,毅然若不可遏。则予之资于甘泉多矣。甘泉之学,务求自得者也。”(《别湛甘泉序》)
对于儒家和佛家的区别,王阳明认同程颢的观点:
?“昨论儒释之异,明道所谓‘敬以直内’则有之,‘义以方外’则未。”(《答黄宗贤应原忠》)
王阳明曾经沉迷习字,后读程颢的书有所醒觉:
“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顺生录》)
王阳明称赞程颢气象:
?“昔在朱、陆二先生所以遗后世纷纷之议者,亦见二先生工夫有未纯熟,分明亦有动气之病,若明道则无此矣。观其与吴涉礼论介甫之学,云:‘为我尽达诸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气象何等从容!”(《传习录》。注:介甫,即王安石。)
? 称赞程颢天赋并告诫别人切勿认为能够轻易一悟尽透:
?“利根之人,世亦难过,本体攻夫,一悟尽透。此颜子、明道所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传习录》)
王阳明多次引用程颢的话来印证自己的学说。
“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工夫。明道说‘以诚敬存之’,亦是此意。”
“天下岂有不行而学者邪?岂有不行而遂可谓之穷理者邪?明道云:‘只穷理,便尽性至命。’”
“天理原自寂然不动,原自感而遂通,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来体用而已,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来,故明道云:‘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明道云:‘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着力处。’诸友宜于此处着力,方有进步,异时始有得力处也。”(《传习录》)
“如‘鸢飞鱼跃’,明道以为与‘必有事焉勿正’之意同者,乃今晓然无疑。”(《答何叔京》)
“诵习经史,本亦学问之事,不可废者。而忘本逐末,明道尚有‘玩物丧志’之戒,若立言垂训,尤非学者所宜汲汲矣。”(《与黄勉之》)
“明道云:‘吾学虽有所受,然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认出来。’良知即是天理。体认者,实有诸己之谓耳。(《与马子莘》)”
“人必要说心有内外,原不曾实见心体。我今说无内外,尚恐学者流在有内外上去。若说有内外,则内外益判矣。况心无内外,亦不自我说。明道《定性书》有云:‘且以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此一条最痛快。”(《拾遗》。注:《定性书》,还有《识仁篇》是程颢学术的精髓。)
王阳明认为读程颢的《定性书》可避免流于空寂的弊病。
“且专欲绝世故,屏思虑,偏于虚静,则恐既已养成空寂之性,虽欲勿流于空寂,不可得矣。大抵治用药,而不知因药发病,其失一而已矣。间中且将明道《定性书》熟味,意况当又不同。”(《与刘元道》)
王阳明也专门解释过程颢的话:
“明道有云:‘宁学圣人而不至,不以一善而成名。’此为有志圣人而未能真得圣人之学者,则可如此说。若今日所讲良知之说,乃真是圣学之的传,但从此学圣人,却无有不至者。”(《寄安福诸同志》)
“‘道南’之说,明道实因龟山南归,盖亦一时之言,道岂有南北乎?”(《与汪节夫书》。注:道南,指杨时在程颢出学成南归的时候,程颢目送杨时离去,对旁边的人说:“吾道南矣!”)
王阳明被称赞过有程颢的气象。
邵廷采写的《明儒王子阳明先生传》引用黄道周称赞王阳明有孟子、程颢气象的话:“石齐黄公称先生气象类孟子、明道,而出处建功之迹近于伊尹,知人知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