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是什么节日?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指每年1111的线上促销日,起源于2009年淘宝商城(天猫)在11举办的线上促销活动。当时参与的商家数量和推广力度有限。

于是165438+10月11成为天猫举办大型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双十一已经成为中国电商行业的年度盛事,并逐渐影响到国际电商行业。

2014,165438+10月,11,阿里巴巴单日交易额571亿元。2015,165438+10月,11,天猫双十一全天交易额为912.17亿元。

2006年2011日24: 00,天猫双十一全天交易额突破1207亿。2017年,天猫和淘宝总成交额为1682亿元。2018年,天猫双十一总交易额为2135亿。

扩展数据:

“双十一”,消费升级带动供给升级;

今年的“双11”,电商交易再次呈现火爆景象,中国社交井喷的消费潜力再次让人惊喜。无论是“买买买”引发的抢单,还是停不下来的快递小哥。

都让“消费”这个词显得那么感人。到今年,“双11”刚刚走过10年,从一个电子电器厂商的促销活动发展成为全社会参与的消费节,也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国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的窗口。

相对于现在几千亿的成交额,很少有人会想到2009年“双11”的成交额只有5000多万元。在过去的10年中,“双11”的成交额突飞猛进,实际上反映了消费驱动力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上升。

在10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逐渐从投资和出口拉动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

较去年同期增长14个百分点。654.38+0.3亿多人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积蓄了后劲,也为中国应对外部冲击赢得了战略回旋余地。

也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消费红利。消费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在消费规模上升的背景下,消费结构也在自我迭代、优化升级。

有一个有趣的对比:2009年,“双11”最受欢迎的家电是电水壶和电热毯。到2017年,人们最喜欢的家用电器变成了净水器和扫地机器人。

从满足温饱到追求健康,从传统电器到人工智能,消费升级呼应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如今,“双11”,网购服务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包括迪士尼机票、出境游预订、在线医疗服务等。

从传统消费到新兴消费,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消费需求从模仿、同质化、单一化逐步升级到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结构升级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消费和生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消费结构的升级也需要通过创新供给来实现,这对提高供给侧的效率和水平会产生负面作用。

事实上,“双11”已经走过了10年,消费和生产不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过程。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打通线上的消费者数据和线下的生产数据。

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从而实现规模化柔性生产和定制化生产。比如中国的老字号品牌“朱富铜艺”,在消费端通过数据分析做出更适合年轻人喜好的生活化铜雕产品。

让传承了五代的老字号脱胎换骨;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通过阿里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整合了30多家厂商,生产了超过654.38+0万个世界杯吉祥物。

可以说,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消费端的大数据在生产端反向优化产品制造,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也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

消费升级和供给升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消费数据不具备制造能力,但它知道应该制造什么,为谁制造。从世界知名品牌到中小企业,都需要将互联网思维带入生产过程。

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升级的产品,才能找到赢得未来的法宝。就此而言,“双11”的意义不仅在于社会消费的集中发布,更在于全球最大的消费数据库之一的出现。

为消费升级和供给升级的联动提供数据链接。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如果说消费规模的扩大是保持经济发展信心的基础,那么消费升级则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让企业脱颖而出的契机。

通过识别和抓住新的机遇,更好地将互联网与制造、消费和生产相结合,我们可以生产出更多与消费升级齐头并进的新产品。

既让企业在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获得新的增长,也提升了整个经济供给侧的效率和质量。中国经济是大海,不是小池塘。

“双11”的消费盛况,不过是中国经济大海上翻腾的一个波浪,折射出大海般的内需潜力。有巨大的消费规模支撑经济基本面。

以全新的消费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不仅行稳致远,而且终将实现转型升级,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百度百科-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评论:“双十一”,消费升级带动供给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