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留白”实例】100小学美术课堂游戏案例

“留白”是中国画常用的构图方法。它是白与黑、虚与实、白而不空的结合,形神兼备,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意境更久远,内涵更丰富。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多向互动、现场生成”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的作用“不在于整体的颁奖,而在于镜头的诱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粗线条的设计,给课堂留下足够的空隙,让教学过程有更多生成的东西,让美术课堂有更多自由的空间。

一,激活教材,寻找“空白空间”

1.通过组合区域创建一个“空白空间”。

在“美丽的建筑”一课中,教材选取首都北京的宏伟建筑天坛作为主要学习画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真正去过北京,看过天坛的人屈指可数。甚至很多同学都没有离开过家乡。如果老师按照原来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会很陌生,很枯燥。我们不妨在内容上设计一个“留白”,让同学们联系当地生活,参观家乡,发现身边美丽的建筑,然后讨论展示。

作为教材,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但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地方的特点和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识别这类“盲区”,灵活调整和拓展,设计成有意的“留白”,有效重组资源,灵活运用教材。

2.联系生活,建立“空白空间”

新教材贯穿“双基”和“人文”两条主线,要求艺术要贴近生活,生活要融入艺术,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

根据新课程理念,“中国现代民间绘画鉴赏”课属于“鉴赏与评论”的范畴。如果单纯跟着欣赏课走,必然是老师渴,学生没兴趣。下课后不会在学生心里留下太多痕迹。所以,我以生命作为这节课的出发点。学生可能对“现代农民画”感到陌生,但在生活中,学生和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会留出时间和我的学生讨论我对农民的印象。“勤奋、朴实、努力……”成了话题的主线。马上就岔开了话题:“农民虽然很辛苦,但是没有受过很好的艺术教育。但他们热爱生活,有着出色的艺术天赋。”这就把学生引入了课文内容。学生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寻找农民画的着力点:原来,农民用绚丽的色彩、大胆的造型、传统的技法,画出了自己的生活场景和对丰收的强烈渴望。这种课堂一直保持着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空间还给学生。

3.填空,拓展“空白空间”

“空白”是教材中空灵的部分,给学生提供了参与、行动、反思和想象的空间。借助这个特殊的空间,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创造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材的创造性建设。

在我家,我设计了一个空白镜头,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家。课前,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小作业,问父母一个关于他们成长的小故事。在课堂交流中,同学们讲述了父母和自己之间充满浓浓爱意的故事,气氛十分感人。可想而知,那幅充满学生回忆和情感的画面会多么感人!

第二,体验生成,建构“空白空间”

1.保留空白并体验查询。

在学习《几何的分解与合成》时,我先给出了几个图形(如图1)让学生自由观察。学生们一开始都很好奇,但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却有一个* * *一样的规律。放在一起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律分解重组的基本形态。学生拿到规则后,我会让他们练习,自己设计规则分解基本图形,然后重组图形。就在大家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再抛出一个问题:你能把基本的形状分解,重新组合成一个规则而美丽的抽象图形吗?从具体到抽象,知识升级;疑惑引发思考,快乐加倍。

2.留白,体验,探索。

探究是学生在课堂上用相似的研究方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体验的学习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发展思维。

学习对称剪纸法“青蛙呱呱”时,学生和老师将纸对折,分别剪青蛙。图2的剪裁成功了,图3的剪裁失败了,图4的剪裁也失败了。原因是什么?我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学生们发现,设计图案必须在对称轴的一边,而且对称轴在裁剪时必须是连在一起的,不能断裂。知识就这样当场产生了。

3.留白,体验合作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当学生无法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小组的力量,集思广益,合作学习。

“美丽建筑”这一课,我只给了一张空白的“城市规划”纸,选择通过撕纸、拼贴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而不是在纸上画画。操作流程是:确立目标——探索规律——沟通互动——完成任务。在轻松的合作学习形式中,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享受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课堂教学中“留白”的运用远不止以上几种,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开发,否则就会弄巧成拙,使课堂教学“留白”成为教学中的空白。

(编辑刘玉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