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理财小技巧?

理财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话题。相应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妙招和经验。但总结起来,主要集中在本金安全、良好的理财习惯、长期坚持、合理预期、远离高收益陷阱等等。今天我就详细整理一下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理财小技巧。

1.区分理财和投资。

很多人把理财等同于投资。其实两者差别很大。

(1)投资追求的是投入产出比。例如,我们在分析上市公司时经常使用ROE。本质上,我们是在分析企业赚钱的能力,而理财则侧重于财富的稳定增长。

(2)投资的目的是使有限的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回报,而理财是合理安排未来的现金流。比如投资股票是为了赚钱,而养老保险是在合适的时机规划自己未来的现金流入,目的不同。也就是说,投资重在增值,理财重在保值。

总结:这一点一定要区分清楚。不要把投资误认为理财,从而错位资产配置,预期和现实出现较大偏差,达不到理财的初衷。

2、把握收支——养成记账的习惯。

记账习惯的培养是理财的第一步。要准确了解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避免出现“我没有8000+的收入,为什么马上就要春节了,账户里几乎没有存款了?”主要是平时没有记账的习惯。

人总是舒服的,比如上例每月8000+。在中国80%的城市,他们可以过得很舒服,不会感到紧张和舒适,所以他们形成了一种自然的消费习惯,换句话说,他们的消费和收入在潜意识里是对等的。

养成记账的习惯,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分析,时刻提醒自己应该节约,同时知道哪里需要节制。如果长期坚持,记账会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习惯。相信我,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在我有记账习惯之前,我的消费不超过7000元(6年前)。现在一个月只要3000块。

3.远离高收益陷阱,判断是否符合常识思维。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财富与日俱增,中产阶级崛起。所以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都在打着各种旗号卖狗肉,忽悠老百姓理财。这些现象的背后,有一个* * *特点,就是高收益。通常8%的年化收益是底线,更夸张的是有18%的无风险收益,承诺按月返还。比如今年大量P2P平台被雷。

我们只需要用常识去思考它是否可靠。目前银行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85%。就算银行有一定的浮动利率,假设浮动利率30%,也就是6.305%,你承诺你10%的回报,把住房贷款抵押出去,然后投资,不就是无风险套利吗?可行的话,全国人民都不用上班了,大家玩这种金钱游戏也不美。

4.不要用杠杆,慢慢致富。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变得富有,你应该让他使用杠杆。如果你想让一个人一夜破产,请他使用杠杆。杠杆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使用确实能产生一夜暴富的结果,但那是幸存者的偏差,杠杆的使用大多是一无所失。比如一代股圣杰西·利弗莫尔自杀,与其说是因为破产和投机,不如说是因为利用杠杆带来的赌博,导致他的投机思维深入骨髓。每一次他的生命交易,他都被杠杆化,损失惨重。

理财本质上是用时间换取收益,收益必须长期接近全社会无风险收益,偏离阶段,但理财是一辈子的事。99正确的决策只需要一个错误就能让一切归零,问题还可能背上沉重的债务。

5.结合理财产品的长短,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

在理财上,长期品种和短期品种要结合起来。通常理财产品期限越长,收益越高,期限越短,收益越低。长短结合,可以做到平和、风险、收益。

每个人都会有急需资金的时候,所以理财要考虑流动性,因为很多理财产品如果提前赎回,收益会大打折扣。比如一笔五年期的定期存款,提前支付当期利息,在基准利率2.75%的基础上,当期只有0.35%,相差近8倍。因此,在理财中必须考虑其期限的配置。

6.适当参与线上线下活动。

目前整个经济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各行各业的获客成本都在逐渐上升,各行业、各金融机构也会陆续有促销、打折活动。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参与进来。比如2013年支付宝接入货币基金时,收益一度高达6%,是平台的推广补贴。例如,靳东金融的私人银行为了省钱,推出了收益率为5.88%的五年期智能存款等。这些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好处,可以适当参与理财。

总之:理财要结合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同时结合自身的现金流需求,长期配置,长期坚持,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最后,一定要坚持,不要被短期波动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