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教会、勤练、常赛”
1.什么是“教会”?
所谓“教会”,有三个递进的过程和标志,两者缺一不可,即了解、掌握、运用。
首先,我理解。了解知识和技能很重要。以前的体育课不太注重让学生理解,不理解很难掌握体育课的内容。
其次是掌握。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教会必经的过程。精通表现为记忆知识,掌握技能,但并不真正实用。
终于,成功了。知识技能的应用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产生一定的效果,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教会”的重要标志。
2.「勤修」是一种怎样的修行?
首先,从数量上来说,“勤练”需要多练,有一定的量的保证,每天锻炼的习惯。课内练习时间尽量充足,学校要保证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按时正常进行;在学校之外,以家庭体育锻炼为主,每天要尽可能锻炼一个小时。
其次,从质量上来说,“勤练”要求练得好,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练习动作准确,有利于身体发育,技能掌握,减少损伤;训练的强度要到位,有利于增强体质,锤炼意志,体现科学;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兴趣,享受乐趣,促进坚持。
3.如何理解和把握「常规竞赛」?
正确理解“常规竞赛”让竞赛成为常态,参与人群包括所有学生的课内、校外体育竞赛,也包括特殊学生的校内体育竞赛。在组织类型上,有简单灵活的课堂竞赛,也有规范正规的课外竞技比赛。
非常重视“常规比赛”。更加重视,充分挖掘大赛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多元化关注竞赛,学校加强组织积极参与竞赛,社会机构创造丰富多样的竞赛,家庭合作鼓励孩子参赛。
建立“定期竞争”的机制。完善竞赛机制,优化竞赛方案,更科学地促进学生发展。大家赛突出全员,班级赛体现激励,层层赛强调选拔。把握“以赛导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的功能
第二,转变观念,从“学”到“教”反思体育课堂
1.「更新教学观念」是什么意思?
要改变单一学习知识或某项技术的现状,从综合教育的高度,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育课程整合的理念,强化“教、勤、赛”的过程和结果,有效促进体育改革目标的实现。注重学科融合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同时,鼓励在体育教学中开展适当的情境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全面教育目标的实现。变“以教促学”为“以学促教”,充分把握学习情况,关注个体差异,合理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如何理解「复杂、浅薄、偏激、不连续」现象?
众多,就是项目多,复杂无序。同学们学了很多项目,但大部分都没有学好。要精简,重点放在需要学的东西上。
浅,就是有点水,有点味道。如果内容学习不深入持久,就很难全面掌握某项运动,更难灵活运用。
偏离,即缺乏体系,偏离目标。健康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一定要学,专项运动技能一定要选准。
断,就是学习期脱节,断断续续。上下阶层衔接不好的问题要彻底解决,要让学生能够系统连贯的学习。
优化课程内容,需要充分认识“繁、浅、偏、不连续”的问题和根源,合理设计结构化内容体系,实现系统化训练。
3.“学、训、赛、评”是体育学习与评价的四个环节。如果需要一体化设计和系统化实施,如何理解学、训、赛、评一体化?
学、练、赛是完整的、系统的、连贯的体育学习方法和关键环节。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缺一不可。教师要统筹规划,编写单元计划和教案,从整体上把握学、练、赛的关系和组织。
评价,针对学习、训练和比赛的目标和内容,侧重于对学习、训练和比赛的过程和效果的整体把握和具体评价,并能从中发现问题,以进一步完善后续学习、训练和比赛的重点。因此,评价具有评估、检查和促进的综合功能。
学、训、赛、评一体化的整体规划和系统实施,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有效实施“学、教、赛、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A)如何定位一体化
1.整合——注重全面性和整体性:体现系统性和结构性等。
①从体育教育的角度——体育、智育、心理教育的综合教育,属于生命教育。
②从学校体育的角度——课内外、校内外的联合系统组织,为健康快乐的生活奠定基础。
③从体育课程的角度——纵向联系、横向一致、内部统一、形式结合;建立联动机制
④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有效组织学习、练习、竞赛和评价体系,并重视抓好音乐游戏。
2.“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①贯彻“健康第一”,讲求全面——重视身心健康。
(2)强调“玩得开心”,寓教于乐——注重兴趣培养。
(3)遵循“体现道德”的原则,回归教育——加强德育渗透。
④注重“人人受益”,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⑤注重“终身体育”,抓实用——加强能力训练。
3.研究部门的定位
儿童:启蒙,游戏化
小学:基础期,好玩
初中:发展期,多样化
高中:提升期与专业化
大学:申请期,自主权
(二)如何有效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
1.优化内容结构:单项技术+组合技能+应用能力。
2.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何听,如何观察,如何练习,如何竞争,如何评价。
3.走出误区:杜绝不理解的被动学习,片面追求高密度,竞争过于激烈。
4.完善学习训练竞赛评价:学习是前提,训练是保障,竞赛是强化,评价是提升。
——享受学习,多练习,勤竞争,认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