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假酒?想买点酒,不知道怎么选真假!请开导我!
著名的假酒事件
最著名的假酒“杰斐逊事件”几乎瓦解了整个古董酒的诚信,所有涉案的酒商、酒评家、藏家、拍卖行都是当时业内的翘楚。据说在1985年,在拆除一座建于18世纪中期的房屋时,发现了100多瓶108年前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杰弗逊的葡萄酒,包括拉菲、玛歌、伊根和慕童酒庄。在佳士得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这些葡萄酒全部以高价售出,销往世界各个角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最古老的波尔多?有;杰弗逊的酒?可能吧。”事实证明,杰斐逊的大部分葡萄酒已经不存在了,那些酒瓶上的杰斐逊的首字母可能是21世纪的一个人刻上去的。当然,这些葡萄酒在杰斐逊详细的葡萄酒购买记录中并不存在。但当时人们被发现古董酒的兴奋和收益蒙蔽了双眼,使得这批醋在一些亿万富翁的酒窖里依然无人问津。当然,这并不是拍卖行出现假酒的唯一事件。1990年9月在芝加哥举行的拍卖会上,佳士得拍卖公司的目录中出现了1947的RomaneeConti葡萄酒,但真实情况是当年由于根瘤蚜虫的病害,所有的葡萄树都被移植了,没有生产出葡萄酒。
葡萄酒鉴定使得一些葡萄酒收藏者受到煽动,非理性地购买某个高端酒庄或品牌的葡萄酒。上个世纪,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消费市场疯狂寻找随处可见的昂贵葡萄酒,导致整个葡萄酒市场价格空前上涨,导致那些不法之徒乘虚而入,制造假酒。市场上销售的万元瓶装葡萄酒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刚接触高价酒的亚洲消费者根本不会怀疑这些酒的可信度,会毫不犹豫地购买,使得伪造高价酒远比制造假钞简单和安全。当时就诞生了几个伪造假酒的国际联合企业集团。
伪造瓶装假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那些已经开封喝过的酒瓶回收,在水中撕掉瓶身上的标签,贴在价格较低的已经撕掉标签的酒瓶上。有技巧的造假者会用同一个生产商酿造的等级和价格稍低的酒来以假乱真(虽然不是同一等级的酒,但瓶身和包装都是同一条生产线上的产品),所以消费者很难从封口或瓶身的细节辨别真伪。本文开头提到的佳士得拍卖会上的假酒,是罗曼尼·康帝(DRC)出品的另一件Echezeaux 1946年份酒,酒瓶上贴着假标签。为了防止假冒,自1970起,DRC生产的所有葡萄酒都会在铅封上印有葡萄酒的名称。
著名酒庄柏翠并没有生产较低等级或子品牌的葡萄酒,但造假的方式是将得分价格较高的年份的酒标贴在质量较差、得分价格较低的年份的酒瓶上。尤其是那些歉收年份,比如1992的柏翠,RP的分数是90分,1982的柏翠,RP的分数是100分,10分的差价在酒价上可以达到7倍以上。差价如此之大,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即使买到这种年份为1982的假酒,在开瓶饮用时,也很难马上意识到这不是年份为1982的柏翠。
辨别假酒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已经出现了一批65438到0990的PenfoldGrange的假酒。它的特点是背面标签上的原条码应该是红色的,而假酒的条码是黑色的。这是因为1990之前的酒条码是红色的,1991之后变成了黑色。但因为伪造者没有找到1990的格兰奇酒,所以参考了1991的酒进行仿制。这样的信息对消费者和酒商都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这样的信息才能识别假酒。要了解什么样的酒会被伪造,这些假酒从何而来。如果有一个机构或者组织,能够收集、汇总、公布这些伪造的信息,大家识别假酒就不会太难了。毕竟,有了这些信息,你就可以在购买或拍卖葡萄酒之前说出真相。尤其是当一款假酒的信息被大众知晓后,那么大家就会对这款酒格外小心,选择可靠的进口商和销售商,以保证质量。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团体或机构能够提供这样的信息。
另一种鉴别假酒的方法是撕开铅封,透过酒瓶仔细观察软木塞。大部分酒庄,尤其是那些著名酒庄的软木塞上都刻有酒庄名称和收获年份。观察软木塞上的信息是否与酒标一致,是辨别真假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刚换标签的假酒,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做,因为去掉封条的酒的价格要比封条完好的酒低很多,这对投资者是有害的。
有些酒窖和酒商在销售一些陈年老酒时,会把铅封撕掉。因此,在购买葡萄酒时,我们需要注意这些葡萄酒的酒标包装和铅封,以及它们对价格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波尔多葡萄酒贸易在法国开始流行。这种投机性的期货交易使得整个市场异常活跃,酒在当时达到了难以置信的昂贵价格。巨大的利益诱惑导致这一时期假酒大量出现。罪魁祸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制假小作坊。反而是当时的五大酒商,以CruseetFilsFreres为首,造假。他们将普通餐酒伪装成法国合法产区的AOC级葡萄酒进行销售。这导致了当时波尔多葡萄酒的价格大幅下跌。这个酒丑闻正好发生在1972美国水门事件之后,所以被称为酒门事件。葡萄酒投资市场在欺诈、丑闻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跌宕起伏,这说明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既然造假者的技术越来越接近完美,那么当印章、酒标、酒瓶都无法辨别真伪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品酒来辨别真伪呢?普通消费者可能认为,只要把酒打开,让品酒专家尝一尝,就能辨别真假。然而,在葡萄酒门丑闻发生后,法官问其中一名酒商:“为什么你尝了那瓶酒就不能喝了?”对方回答:“这个谁能喝?”
既然一代酒商都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品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优秀的葡萄酒专家,不仅要有惊人的味蕾敏感度和记忆力,还要有心灵感应的反应。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嗅觉和味觉来辨别葡萄酒,甚至可以看到他们所喝的葡萄酒的形状、结构和特征。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占人口比例很小的人的味蕾比普通人的味蕾要密集得多——对他们来说,酒和酒的区别就像木匠识别不同的木材一样简单。当然,再优秀的味蕾也会在味蕾上磕磕碰碰。所谓盲品,就是品酒时,品酒师除了杯子里的酒,没有任何附加信息,甚至连瓶子的形状都无法得知,有时还能马上分辨出是什么酒。尤其是新手,因为了解的不多,思路也不多,不会被各种细节误导,而那些专业的品酒师,坐了四五个小时也未必能得到正确答案。那些优秀的品酒专家甚至认为纯盲是无聊的酒吧游戏,只有外行才会嘘。当然,专家是可以分辨出酒的好坏和基本信息的。但如果假酒的质量和基本信息与真酒相似,除非与真酒对比,否则很容易误判。另一个由Domaine de la marmane Conti(DRC)Romani Conti酒庄生产的田地LaTache的价格是这个酒庄中最低的,可以与Romanji Conti酒庄的价格相差5倍。如果把两者分开试,连酒厂经理都很难分辨。
随着伪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细节上的技巧也越来越精湛和巧妙,不仅伪造标签,还伪造软木塞和铅封。高科技成为解决这类事件的唯一途径。法国人试图通过核磁共振来区分葡萄酒中使用的葡萄品种,而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通过光谱分析技术来比较葡萄酒中微量元素和产地的差异,而意大利的酒商则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条形码识别器读取酒瓶上10种语言的条形码。许多想要保持传统的酒厂对防伪措施持抵制态度。1957期间,奥比昂酒庄使用浮雕技术防止在酒标上造假,而帕图斯和玛歌酒庄则使用激光和蚀刻技术让造假者日子不好过。1996年,拉菲酒庄开始使用刻字和浮雕的酒瓶,酒瓶上的标签只有紫外线才能看到。
总之,通过模仿拙劣的造假手段,无论是外包装还是酒都比较容易识别,只要有一定酒类知识的消费者都能做到。但如果造假手段高超,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有经验的葡萄酒专家,都很难用假包装和类似真酒的假酒。所以,在买酒的时候,尤其是在酒价低于市场价的情况下,选择一个靠谱的酒商是非常重要的。最后,积极收集相关的葡萄酒信息,了解葡萄酒的产地,不要购买那些来源不明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