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一年级的课堂教学73

如何组织好一年级课堂教学

介绍又是一年的开学。对于一年级的老师来说,第一周是最难最难熬的时期。面对一个刚从幼儿园出来的三四十个孩子的班级,“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成为很多一年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组织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任何一节课都要从组织教学入手,贯穿一节课,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因为这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还比较弱,所以组织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组织好一年级课堂教学呢?其实只要搞清楚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上课就会轻松很多。

课堂组织;教学;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年级学生的课堂表现可谓五花八门:也在上课,认真的学生坐得笔直,有时还会举手谈谈自己的看法;而调皮的同学,有的跪在椅子上,有的趴在桌子上听,有的在地下跑来跑去,有的干脆不理你,你去上你的课,我说出我的想法,我走我的路?对于刚进小学的新生来说,对上课没有概念,不知道上课做什么或者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一块橡皮擦可以迷上十几分钟;我可以长时间看着一根我熟悉的手指;一只小嘴的小鸟一直在说话;不时有人抱怨,一双热切的小眼睛看着老师,希望老师赶紧批评那个同学?如何教育这些孩子?我认为组织课堂教学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组织教学呢?我认为组织教学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任何一节课都要从组织教学入手,贯穿一节课,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因为这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还比较弱,所以组织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组织好一年级课堂教学呢?其实只要搞清楚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上课就会轻松很多。本人从事高一教学工作已有半年,现将这半年来有序有效地组织高一教学的一些粗浅体会与大家探讨。

第一,给学生爱心

孩子入学,就踏入了人生学习的第一站。它们就像娇嫩的花朵,需要用爱精心培育。一个老师要想照顾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做一个好妈妈,像爱妈妈一样爱他们。近年来,学生队伍中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处境有时比单亲家庭的孩子还要糟糕。他们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每当想起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心疼。我总是更加关注他们,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温暖。古人云:“亲师而信其道。”一旦老师的爱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也对老师充满了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和尊重,给予学生期望,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找到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红旗、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上课前,你可以说:“老师带了什么?你喜欢吗?老师会给今天课堂上坐得最直、耳朵最尖、说话最积极的人颁奖,不搞小动作,也不窃窃私语。看看今天谁拿的奖多。”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制定口号,把握课堂套路(见附页)

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没有规矩,大喊大叫,打架闹事。这时候为了让学生尽快安静下来,可以制定一些口号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也可以集中他们上课的注意力。比如学生胡说八道,老师说“小嘴”,学生答“别说话”;当学生坐姿不正时,老师说“一、二、三”,学生接着说“坐正”;当我要学生看黑板认真听讲时,老师说“眼睛”,学生回答:“向前看”;排队时,老师说“三、二、一”,学生回答“站好”。这么短的口号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课堂上安排短暂的休息。课间休息时,我们可以喊“哆来咪”,同学们会回答:“我休息一下。

兴趣。“这样的口号不仅大大改善了班里的课堂纪律,也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以身作则,抓典型。

一年级学生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和鼓励。老师的一句“你真棒”比我妈买的糖果还甜。所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会在孩子上课表现不好或者胡说八道的时候,寻找班上表现最好的同学,适时表扬,说“XX同学坐得最正,听得最认真。”话音刚落,只见学生们整齐划一地坐下。如果这个时候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坐好,就要抓住典型,进行批评教育,让前者和后者形成鲜明对比,让孩子自己辨别好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当一个同学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会抓住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你看,XX同学真会读书,一手指着书,一手看着书,做到了用心、用眼、用嘴读书。”当我表扬大声回答问题的孩子时,其他同学会一个比一个大声。这一刻,我觉得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教学中,要尽量挖掘每个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一旦发现,要毫不吝惜地表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并及时用恰当的语言表扬他们。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要用善意的方式批评,引导他们改正。

我们经常有这种感觉。有时候,班级很乱的时候,老师再喊也不能让学生安静下来,只会越来越乱。其实低年级的孩子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和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正面引导。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当学生在吵闹地交谈时,如果我想让学生安静下来,我会先问:现在请安静下来,坐下。此时,已经有学生入座,也有学生还在说话。我会用赞赏的语气说:你看,xx同学已经入座了,动作真快。坐的不好的同学会马上模仿xx的样子坐好。比如有同学上课被发现溜号,我会表扬他的同桌,然后送他同桌一朵小红花。这种以身作则的方法比老师一遍遍的命令、训斥、批评要有效得多。

每个学生都想成为老师眼中的佼佼者,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听到就会表现的更好。课堂上,老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让其他学生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后,老师立刻肯定了他们的表现,说“你很棒”、“你真的很棒”、“你真的很了不起”、“你真的很聪明”、“你

那很好。为了激励其他学生,老师可以抓住机会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如果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比如“下次你一定能行”,或者可以用“鼓掌”或“送小红花”的方式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坚定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动词 (verb的缩写)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说一年级学生年纪小,没有规矩,上课乱说话,老师讲课不听。我们做什么呢其实我觉得这是习惯问题。如果第一节课老师在讲,学生没在听,也没在讲,老师不制止,那么下一节课他又要讲了。慢慢的,他会觉得上课说话没什么不好,会越说越多。而且,其他同学也会效仿。只要有一个学生说话,老师不制止,其他学生看到他没什么可说的,就会跟着说话,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慢慢说话。时间长了,学生形成坏习惯,很难再改。所以,我认为,一开始,即使课堂上很少谈论或解决问题,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的习惯。只要有人说话,我们就要提醒和制止。学生养成好习惯,以后上课就会安心很多。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有人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必须坚持要求的一致性。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做题时经常看不懂要求。看似学生马虎,其实和老师平时要求不一致有关系。因此,我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我今年一接手,就特别注意渗透培养学生的先审题再做题的意识。每次做题前,我都会让学生先试着看一下题的要求。每天要求都一样,一直坚持到现在。学生逐渐养成了先看要求再做题的习惯。无论是班级组织还是班级管理,这个都很重要。如果老师的要求是一致的,学生各方面都会很快进入状态,做什么都会变得像刷牙洗脸一样自然。

不及物动词开展一项活动

比如在“100以内的数的序列表”的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找出哪些数是1,哪些数是10的3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起了“抓间谍”活动。我说:一群间谍潜入我们的序列表。请圈出它们。同学们的热情很高,不一会儿,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的“成绩”,我顺势而为:你可以发现这些间谍的活动规律

真的吗?经过仔细观察,学生们发现这些数字在表格中是按行排列的。我故意装作不情愿的说我们都很有能力,已经成功抓到了间谍,但是狡猾的间谍头子已经派出了一批间谍,十个都是4。你能找到他们吗?学生们很快发现了,但大多数学生只发现了9个,漏掉了40个。这是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我也预料到了,所以我说:“你们都很能干,但每个人都给他们留了一个信使!”看谁先发现。”学生们一脸惊讶,迅速低下头。很快就有孩子激动地哭了,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学生的兴趣更高。几次抓捕间谍后,我对活动做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总结:同学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但是我们用什么标志来赞美你们呢?用你喜欢的方式在书上画画。有的同学画了一个警察,有的画了一束花,有的画了一把正义之枪。课后还有同学交流:今天把间谍都抓到了。你抓了几只?这样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给学生新鲜感。

小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所以老师的教学活动不能一成不变,要时刻给学生新鲜感。甚至神秘。记得有一段时间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不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我反思了自己的表现,认为自己那段时间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于是采取了一个措施:上课前,我神秘地说:今天班上精力最旺盛的同学,将得到老师的一份神秘礼物。猜猜会是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猜测,我只是笑着摇头。过了一会儿,我说,我的礼物是什么?保密。如果你表现好,你会得到它的。学生们在那堂课上表现很好。我只是说XXX得到了老师的礼物,下课后会去拿。我一直保持着这个神秘感,直到下课。下课后,我把奖品贴在黑板上:我用五颜六色的广告纸剪了一套精致的小外套和裤子,同学们惊喜地叫了起来。为了给学生新鲜感,我给他们的小奖品经常变换花样,有时是几颗糖,有时是几颗花生,有时是漂亮的卡通图片等等。在课堂上,我们玩的游戏和活动经常变换形式,所以我们的数学课是学生最期待的时刻,因为他们总是猜不到我会用什么方式奖励优秀的孩子。总之,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会让学生学习更加积极投入,会事半功倍。

单一的课堂形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身心疲劳,从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鉴于这种现象,

我们应该尽力设计灵活的教学活动。比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谜语等,都能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

八、定一个小目标。

有一句名言,叫做“跳起来摘桃子”,意思是给学生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如果针对大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小目标要求法”。比如在课堂的练习环节,学生每做对一道大题,就可以立刻在这道题旁边画一面红旗。如果他们积累了足够多的红旗,可以为他们的团队增加10分,如果增加50分,他们将被评为“学习之星”。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慢慢养成一个。

九、树立观念

低年级的老师经常会有学生太主动,要组织好几次课的经历。其实这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所以高一教师首先要树立“课堂组织重于教学内容”的观点。他们不应该把课堂组织视为浪费时间,而是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试想:如果我们详细准备内容,学生不参与,会有什么效果?

十、教师讲课时要用儿童语言。

一年级的孩子和大学生不一样,只要老师明确要求。他们自律,专注时间短,凭兴趣做事。比如老师说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学生肯定会感兴趣的。如果学生找错了人或者还没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孩子愿意帮他?”学生听了这个感觉很亲切,很喜欢听这个语气。老师用这种幼稚的语气和学生说话,才能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十一、注意把握课堂节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他们刚刚步入校园进行正式学习。先给他们定好规矩,明确奖惩,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做习题或者游戏。不要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以免学生疲于奔命,不仅学不到你所期望的东西,还会降低下节课的学习热情。

下面结合上面的描述,谈谈课堂组织教学中的几种做法:

第一,表扬和引导法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纪律意识差,调皮捣蛋,但表达欲和竞争意识很强,总想赢得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成为全班的榜样。因此,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特点,在满足个人表达欲望的同时,利用表扬引导激发其他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比如,当课堂秩序混乱时,老师不必批评那些坏学生,而是迅速选择一个认真听讲的学生表扬他们,树立榜样,号召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有一种“表演效应”。被表扬的学生会因为满意而更好地起到榜样的作用,其他学生也会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而尽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第二,竞争法

小学生有很强的竞争心理,他们喜欢争强好胜。无论活动内容是什么,只要以比赛的形式出现,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竞赛的形式组织教学。比如,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向学生宣布,将在课堂上举行“小红花”的比赛,然后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课后评出最佳小组,每人颁发一朵“小红花”,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维护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使课堂活动不会混乱。

三、口味调节法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处于发展阶段。当上课时间在20分钟左右时,会发现有些同学不再听老师讲课,小动作,同桌说话,或者情绪低落,疲惫不堪。此时,教师应采取有趣的活动及时调整,避免因过度疲劳而降低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可以在讲课前读一首诗,猜一个谜语,或计算一个有趣的练习。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练习,比如“拍手、点头、拍肩、摇头。每个人都伸出手弯下腰。上课做完习题,注意听讲的好精神。”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四,兴趣吸引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往往是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大三学生,自制力差,越是无事可做,越难遵守纪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孩子一分钟都无事可做。”因此,教师应该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比如老师可以插入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字游戏,或者老师可以做直观的演示,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高一的孩子天真可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用赞美的眼光看他们,让他们放心地学习。要正视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常规课堂教育,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营造和谐的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天真调皮。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讲故事,多读儿歌,多玩游戏。喜欢老师多变的表情,优美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我不喜欢老师枯燥的教学方法和枯燥的教学语言。所以,要教好孩子,老师首先要把自己变成孩子,充满童真和童趣。其实只要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学生的课堂组织不仅非常轻松,而且充满乐趣。

结论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且不持久。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丰富教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精力充沛,生动活泼。归根结底,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吸引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