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吃上唐僧肉——胡适改写《西游记》第八十一难,境界远超原著

我国大文学家胡适,作为名著《西游记》研究的奠基人,却对《西游记》的结局非常不满,在和鲁迅聊天时,他说《西游记》结尾“太过寒伧”,非要改写一遍不可,并于1934年完成并发表了“胡说”版的西游记第九十九回《观音点簿添一难 唐僧割肉度群魔》,全文六千多字,古文古词也不少,为方便阅读,本人提取大意,用现代文摘抄简写一遍,有错漏的地方,还请不吝指教。

《西游记》原著中说,唐僧要取得真经,必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生死考验。但唐僧只经过八十难,就从灵山要到了真经,师徒四人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归途。观世音菩萨查灾难簿时才发现,还缺一难,所以就让唐僧师徒掉到通天河里,接受那老鼋(yuán])的拷问,同时也是回应当年过通天河时的伏笔。

胡适认为这所谓的最后“一难”太牵强、太生硬了。原著的第九十九回目为《九九数完魔刬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胡适将它划去,改为《观音点簿添一难 唐僧割肉度群魔》。

胡适写了什么呢?话说观音发现少了一难,于是下令大力神去追赶护送唐僧师徒的金刚,让金刚将唐僧师徒从云头上打下。

师徒落地后,大家一头雾水,只有孙悟空看穿了真相,但没说破,只是说金刚回去了,我们自己问一下路吧。

落脚的地方是一条河,不是通天河,而是殑伽河。唐僧通过询问一个老人家得知,这里是天竺婆罗涅斯国,这里最有名的宝塔,叫做“三兽窣( sū )堵波”,是如来佛祖成佛之前修行时,烧身供养神灵天帝释的地方。

唐僧听说“三兽窣堵波”之名,心里大为欢喜,赶紧整理衣帽,朝塔礼拜,并叫徒弟三人同来礼拜。礼拜完毕,唐僧又向老人家致谢,说机会难得,自己今晚要到塔中打坐一宿。唐僧回过头来,欢天喜地的对三个徒弟说道:“徒弟啊,谁料我们从云里掉下来,却遇着这意外的奇缘!”

八戒笑道:“师父,想必是打听到你的祖宗的骨塔了?”沙僧和悟空齐声问道:“师父,这个古塔有何因缘,叫你老人家这样高兴!”

三藏回头用手指道,你们不见这里是三座塔么?这就是西域地志上有名的三兽塔,又叫做“月中玉兔塔”。三兽是一只兔子,一只狐狸,一只猿猴。中间是兔塔,两边是狐塔猴塔。成佛之前,我佛如来投生为一只白兔,在树林中修菩萨行。他有两个同伴,一狐一猿,受了他的感召,也同在树林中修行。

一天,天帝释要试验他们的修行工夫,便下凡变化作一个老人,到树林中来。三兽见那老人形容憔悴,步履艰难,都来问他有何病痛。老人说,我要饿死了,来问你们求一点东西吃。

于是三兽请老人坐在树下,然后都出去为老人寻找食物。狐狸先回来,嘴衔着一条鲜鲤鱼。猿猴也回来了,摘得一堆鲜果。只有白兔空手回来,心怀惭愧。

老人说,狐哥猴哥都寻了东西回来,难道兔哥不肯布施一点么?

白兔闻言,对同伴道:“敢烦两位师兄替我采点干柴,生起火来,我自有佳肴供客。”

狐猿出去,寻了一些枯枝干叶,生起火来。白兔见火焰正旺,就对老人说:“我自愧有心无力,不能救您的饥饿,现敬献我的身体,供丈人一餐。”

说完,就跳入烈焰之中。就在这时,老人恢复神灵天帝释的真身,迅速从火焰中提出兔身,并嗟叹不已。天帝释说:“兔子舍生救人,是真菩萨行。我要让世人永远敬礼他的品行。”

天帝释说完,一只手攀住须弥山尖,撕下了半个峰头来做他的画笔;一只手捉住月亮,做他的粉本,就在月亮上画下了玉兔的形状。至今月中有玉兔,便是这样起源的。后世天竺国人纪念这个玉兔烧身的故事,在这里建塔纪念,就是这个“三兽窣堵波”。

唐僧讲完故事,徒弟们皆欢喜赞叹。当晚,师徒几人就拿着扫帚上塔祭扫。到最上一层时,明月已近中天;远望殑伽河变成了一道光耀的银河;四野静穆,但见茫茫银雾,涌起一个出尘的世界。唐僧不觉一声叫绝。悟空沙僧也都凝望出神,连那八戒也不觉摇头摆耳,舞蹈起来。

唐僧本来早已走得疲乏了,就在那塔顶上靠着石栏坐下。坐了一会,他舍不得走了,就吩咐徒弟们先下去看守经卷,在塔下洞门里歇息,自己要在这塔上打一回坐,定一定心。

徒弟们下去后,唐僧正襟打坐,凝神入定。他在定中,忽然听得空中有人喊道:“圣僧随我来,去了结一件公案!”他觉得身体起在空中,跟着那人,在月光里飘到一个平阳大地。

他定神四看,只看见整千整万的异形怪状的鬼怪,也有像人形的,也有兽身人面的,也有完全兽形的,也有一身九头的,大都是浑身血污,破头折脚,肢体不全。

这些鬼怪见唐僧来了,顿时起了大扰攘,霎时鬼哭魔嚎,喊声震天,四方八面齐声喊着“唐僧还我命来!”

唐僧不免心惊胆颤。只听得那个同来的人低声说道:“圣僧不必惊慌。这些冤魂都是圣僧求经路上所遇见的大小妖魔,毙命于金箍棒和钉钯底下的亡魂,只因天不收、地不理,无法超度,现今他们奉地藏王菩萨法旨,集结一起,前来找唐僧索命,圣僧如何处分这一案,想必自有权衡。小神奉法旨交代明白,暂且告退。”说完,那人按落云头,把唐僧送在一座石磴上,竟自扬长腾空去了。

唐僧在半空中看了那几万个哀号的鬼魂,听了那惨惨凄凄的哭声,他的恐惧之心已完全化作慈悲不忍之心。他想到今天说过的白兔舍身的故事,想到佛家“无量慈悲”的教训,想到此身本是四大偶然和合,如今也了无牵挂。他主意已定,便自定心神,在石磴上举走双手,要大众鬼魂安静下来。

唐僧说:“列位朋友!贫僧并非是舍不得这副臭皮囊,一是不敢相信这几根骨头,一包血肉,真有延年长命的神效;二来,贫僧奉命求经,经未求得,不敢轻易舍生。如今贫僧已求得大乘经典,有小徒三人可以送回大唐流布。今天难得列位朋友全在此地,这一副臭皮囊既承列位见爱,自当布施大众。唯愿各山洞主,各地魔王,各路冤魂,受此微薄布施,均得早早脱离地狱苦厄,超升天界,同登极乐!”

唐僧言毕,那数万鬼魂齐举手欢呼,鬼声啾杂,只听得一片“那就不客气了”、“多谢布施”、“快吃唐僧肉”。

唐僧先是咬破右手中指,写下血书遗表藏好留给唐王和徒弟们,然后再掏出藏身十七年不曾用过的小刀,开始从左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用刀尖挑了,递与靠近身旁的鬼魂,笑道:“这是唐僧肉,可惜不多,请你们每人吃一口吧。”

一个小妖接过来,咬了一口,传递给第二人,这时唐僧又割下第二块肉来了。这些山妖水怪,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动了,倒也讲点礼数,每人只咬一小口,不争多论少,也不争肥瘦;吃了肉的都慢慢散开去,让没吃肉的挤近前来。唐僧一块一块的割去,血流下石磴,石磴面前成了血池。一些鱼精鳖怪,跟着老鳜婆,在血池里喝血。蜜蜂,蚂蜂,班毛,牛蜢,抹蜡,蜻蜓等也都飞来吸血。

唐僧把身上的肉都割剔下来了,看看只剩得一个头颅,一只右手还不曾开割。说也奇怪,唐僧看见这几万饿鬼吃得起劲,嚼得有味,他心里只觉得快活,毫不觉得痛苦。

这时候,那轮圆月已快要落下地去,在长河那一边,月光平射过来,照着那个孤棱棱的和尚头,那头的黑影子足足有几百里路长,在那几万鬼魂的顶上晃着。忽听得空中一声“善哉!是真菩萨行!”

唐僧抬起头来,只见世界大放光明,一切鬼魂都不见了。

唐僧如从大梦里醒来,定心一看,兀自坐在那三兽塔最高层上的石栏边,分毫不曾移动。抬头望那月亮已将落下地去,东方满天的红霞,太阳快起来了。他伸手摸腿上身上,全不见割剔的痕迹。

他心里惊怪:难道是我在定中做了一场噩梦?正惊疑间,只听得塔的下层有脚步声响,悟空与八戒上来,八戒喊道:“师父出定了吗?天快亮了。”唐僧心里觉得快活,也不说破,站起来同他们下塔去。

下塔来,只见沙僧牵着龙马,傍边立着八大金刚,齐声向唐僧道喜:“恭贺圣僧一夜之中,了得西公案,圆成九九劫数!一念无量慈悲,大千诸佛菩萨同声赞叹。可贺,可贺!”

吃得唐僧一块肉,五万九千齐上天。如梦如电如泡影,一切皆作如是观。唐僧用自己的肉身,超度了这些孤魂野鬼,也点了题,毕竟,全书都在写想吃唐僧肉,终于吃上了。不是被吃的,而是唐僧自己割的,自己喂的,慈悲为怀,舍身成仁,从而,成佛了。

——以上为本人摘抄的精简版,原文章收录在《胡适文存》。胡适改写的这个结局异常悲壮。可以说,胡适在对古代小说考证中,对《西游记》用心之广,用功之勤,乃是绝无仅有。他为现代《西游记》研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