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容易无聊?

坐在安静昏暗的学术报告厅,你和疲惫的“拉锯战”又开始了。高射投影仪嗡嗡作响,你却心不在焉,徘徊在那些幻灯片之外,漫无目的地涂鸦。台上的教授好像离你十万八千里。这个时候,你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无聊。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偶尔感到无聊。尤其是在沉闷的环境下,会产生厌倦感。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斯蒂芬·沃达诺维奇(Stephen Vodanovich)指出:“西方文化通常将无聊定义为‘无所事事’。”其实早期对无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事单调工作的人群,比如工厂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研究人员表示,厌倦感并不是简单地由客观环境引起的,而是一种意识层面的主观个人感受。无聊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似乎与无聊隔绝;其他人,比如外向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新一代科学家一直试图找到这种抑郁情绪的心理学基础。他们发现这种情绪远比我们知道的复杂。研究人员指出,无聊没有统一的定义,就像“多味”的拼盘。作为人类意识的一个方面,注意水平对无聊感的产生至关重要。可以提高人的专注力,从而减少无聊。此外,情绪波动也会导致无聊。不知道自己内心感受,受困于情绪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被定型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无聊”。从早期对单调工作的研究到无聊倾向量表(BPS)的出现,人类与无聊的拉锯战从未停止。

研究者和“无聊”纠缠了近一个世纪。早期,表现不佳的工人启发了科学家,他们对工作的厌倦促使他们研究单调工作对人的影响。1926年,美国国家工业心理学研究所的心理学家A·哈德森·戴维斯(A.Hudson Davies)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厌倦感类似于精神疲劳,是由于工人对流水线上细致重复的工作缺乏兴趣造成的。他还指出,工人对无聊的易感性存在个体差异:“许多从事单调工作的人并不无聊。而有些人,即使从事着不断变换的工作,仍然满腹牢骚,抱怨生活单调。”

美国纽约城市学院的心理学家约瑟夫·巴马克(Joseph Barmack)是最早在实验室环境中研究无聊基础的科学家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末,他指出无聊是一种类似于睡眠的感觉,并发现同时使用三种兴奋剂——安非他明、麻黄碱和咖啡因可以减轻重复工作(如加一系列数字)中的疲劳、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和无聊的症状。另外,付费让学生参加考试似乎也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说明无聊是刺激和缺乏动力的复合产物。

在接下来的30年里,关于无聊的研究一直断断续续。直到1986,心理学家诺曼·d·桑德伯格和他的学生理查德·f·法默对无聊进行了最公认的研究。前者是俄勒冈大学的名誉教授;后者在俄勒冈州立研究所工作。他们一起发明了由28个问题组成的厌倦倾向量表(BPS),这是最早用于研究厌倦的完整心理测量量表。

BPS用于测试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感到无聊的倾向。结果显示,几乎每个人在处于重复、单调、压抑的环境中却无法摆脱时(比如排队),都会产生短暂的厌倦感。然而,有些人更频繁地感到无聊。他们需要在生活中寻求更多的刺激;或者是因为没有自娱自乐的能力,觉得无聊;或者说你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你厌恶“生存”本身。

好奇心理学

无聊主要归因于两个因素:一是外界刺激,二是自我调节能力。

2005年,Vodanlovich,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J. Craig Wallace和西佛罗里达的Steven Kass在BPS分析中指出,从宏观角度来看,无聊主要归因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外部刺激,或者对新奇、刺激、变化的渴望。沃丹洛维奇认为,男性普遍比女性更无聊,他们在BPS测试中得分更高。他直言不讳地说:“男人更容易抱怨,‘身边没什么事做,我很无聊’。”"

由于渴望外部刺激,外向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许多对单调工作的早期研究发现,外向的人比内向的同事更早变得不善言辞。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人格研究先驱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外向的人需要不断的刺激才能达到最佳的唤醒水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同意外向与厌倦有关。给枯燥的工作增加一点兴趣后,外向的人也能成功克服无聊。英国基尔大学的心理学家a·B·希尔(A B Hill)在1975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要求32名大学生捡起和放置图钉。这是一项枯燥的任务。与16内向型学生相比,其他16外向型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变化。他们用微妙而有趣的方式来提高工作中的兴奋感。

如果内心世界不充实,外界的刺激和新鲜感就会转瞬即逝。沃丹洛维奇认为:“大脑会不断寻求刺激,久而久之,大脑对刺激的需求就会贪得无厌。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你永远不会满足。”

为了摆脱无聊,人们沉溺于吸烟、破坏、赌博、吸毒等有害行为,追求感官刺激。2005年,一项对92名苏格兰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无聊是青少年吸毒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美国新社会研究所(New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的临床心理学家麦克韦林·索德曼(McWelling Thordeman)主要从事精神病人和吸毒康复病人的厌倦感研究。他指出,“吸毒者总是在休息时间吃药。”

专注?

无聊与注意力密切相关,注意力高度集中或不集中都会引起无聊。

无聊也和注意力有关。毕竟,当你不能集中注意力时,很难对某件事感兴趣。为了揭示这种关系,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测试环境,让受试者完成一些困难的任务。

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刺激无聊。2003年,Vodanlovich、Wallace和Cass在一项研究中发现,148名大学生的BPS得分与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诊断有关。这说明无聊很可能是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

研究人员发现,记忆力差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在BPS中得分相对较高。而且,根据统计结果,Cheyne还指出,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了无聊和抑郁的指数。研究文献表明,抑郁和无聊有很多相似的症状,包括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研究人员推测,长期注意力不集中会让人觉得自己从事的活动毫无意义。“注意力是无意义、沮丧和无聊的交集,”Cheyne说。

同时,一些研究者将无聊概括为“心流”的反义词。心流指的是人完全投入或完全沉迷于某件事时的忘我状态。这一理论的创始人、克莱尔蒙特研究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指出,当一个人的技能刚好能够应对挑战,接受目标明确、反馈及时的任务时,就会发生心流。他还提到,一个简单的任务会让人厌烦,而一个艰巨的任务会让人焦虑。2003年,Csikszentmihalyi和他的同事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526名中学生中,当挑战的难度等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时,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心流。

情绪障碍

情绪也会影响无聊感的产生,自我意识积极的人很少会感到无聊;相反,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就会陷入“无聊”的深渊。

情绪也会影响注意力、心流和无聊。美国新墨西哥大学退休教育心理学家玛丽·b·哈里斯将无聊与情绪监测联系起来。2000年,哈里斯对170名大学生进行了BPS测试和问卷调查。后者用于测量他们的流量频率,并确定他们是情绪监测者还是情绪标记者。情绪分类器是指能够观察自己的情绪并进行分类的人。

哈里斯发现情绪控制者在BPS中得分更高,经历的心流更少。她总结说,密切关注自己情绪的人“不太关注周围的情况,不容易体验心流。”对于那些情绪控制严重的人来说,他们越是努力关注自己参与的活动,就越会频繁地感到无聊。“另一方面,情感分类者很少会被无聊所困扰。他们能准确评估自己的情绪,并迅速排除干扰,专心于手头的工作。

如果不考虑无聊对注意力的影响,无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体对自己内心状态的认识。1951年,费尼歇尔在《无聊的精神分析》中解释说,因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个人的需求和欲望被压抑,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个体不知道如何找乐子,被无意义感包围,就会产生更复杂的厌倦感,矛头直指生存问题本身。当个体因为现实原因或其他压力而放弃至关重要的人生目标和梦想时,这样的厌倦感也会产生。2000年,在美国圣弗朗西斯大学工作的临床心理学家理查德·巴尔迪尔描述了六种他称之为“生活无聊”的情况。这些案例表明,失去生活目标会导致矛盾心理和极度厌倦。其中,一名女子在放弃了生物学家的梦想后,后悔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丈夫,生活在空巢中。另一个人放弃了天文学家的理想,投身于宗教事业,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伊斯特伍德总结道:“无聊意味着脱离现实世界。”

对抗无聊?

克服无聊的方法有很多:改变工作环境,培养新的爱好,参加内观训练,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无聊。只要用心去理解生活,无聊也能成为我们的动力。

无聊就不一样了,对待无聊有很多种方法。Csikszentmihalyi建议,如果厌倦感源于无聊的工作,可以尝试换工作,或者通过增加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来改善工作环境。超市收银员可以和顾客真诚聊天,提高服务质量。1970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威廉·麦克拜恩对长途货运司机做了一项研究,发现能在背路线这样的小游戏中获得乐趣的司机,在旅途中不会感到无聊,更注重行车安全。

沃丹洛维奇指出,如果一个人的业余时间总是被无聊占据,那么他应该尝试培养新的爱好或者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沃丹洛维奇正在尽最大努力对抗无聊。他每天都试图在日常事物中加入一些“调料”,从改变开车上班的路线,到改变观察周围环境的视角。他说:“通过自我训练,你会发现周围的环境其实很丰富多彩。”这里不仅有绿色的叶子,还有形状各异的彩色叶子。只要你去感受和发现身边的美好,就不会觉得无聊。"

鼓励孩子参加激发他们思维和想象力的活动,避免消极和快速的娱乐方式,也可以减少无聊。“电视和iPod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但也阻碍了他们应对无聊的能力,”森德伯说。Csikszentmihalyi还表示,参加运动和游戏可以有效增加心流的发生。

当然,无聊也不是一无是处。许多研究人员发现,无聊是人们思考和反思的好机会。另外,无聊也是判断一份工作是否有价值的标志,没必要在一份没有价值的工作上浪费时间。伊斯特伍德说:“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对抗无聊,并从这次经历中吸取教训。”

事实上,许多学者已经将无聊视为催化剂。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在他发表于1995的《歌颂无聊》中写道:“当无聊的潮水袭来时,请随波逐流。让自己随波逐流,沉浸其中,慢慢沉入水底。一般来说,处理恶心事的规律是,沉得越快,升得越快。”沃丹洛维奇补充道:“如果我们能彻底摆脱无聊的负面影响,它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巨大的推动力。”

无聊指数测验

1.对我来说,集中注意力是小菜一碟。*

在工作中,我经常担心其他事情。

时间似乎总是过得很慢。

4.经常觉得自己很“闲”,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我不得不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时,我经常感到烦恼。

6.被迫看别人的家庭电影或旅行幻灯片让我觉得很无聊。

7.我脑子里总是有很多计划和任务要做。*

我很容易自娱自乐。*

9.我需要做的就是重复单调的事情。

10.与大多数人相比,我需要更多的刺激来推动我前进。

11.我能从我做的大部分事情中找到刺激。*

12.我很少对我的工作感到兴奋。

13.我总能在任何情况下找到事情做,我能找到并保持我的兴趣。*

14.大部分时间我总是无所事事。

15.我可以耐心等待。*

16.经常觉得自己没事干,很闲。

17.当我不得不等待时,例如排队时,我会烦躁不安。

18.我经常带着新的想法醒来。*

19.我很难找到一份让我非常兴奋的工作。

我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去做。

21.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能力满足工作需要绰绰有余。

22.很多人会说我是一个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

23.我有太多的兴趣去完成所有这些事情。*

24.在我的朋友圈里,我是最执着的一个。*

25.除非做一些刺激甚至危险的事情,否则我总是觉得像行尸走肉一样无聊。

26.丰富的品种和多样性能让我真正快乐。

27.电视和电影都一样,太过时了。

28.小时候总觉得周围的环境单调乏味。

问题来自厌倦倾向量表(BPS),该量表由俄勒冈大学心理学家诺曼·d·森德贝尔(Norman D. Sendebel)和俄勒冈研究所的理查德·f·法曼(Richard F. Farman)共同设计。你属于容易无聊的人吗?完成下面的测试你就知道答案了。每道题后给自己打个分,分数在1~7之间。强烈反对评分1,完全赞成评分7,中立评分4。请注意,标“*”的句子得分正好相反:完全赞成录1,强烈反对录7。请把28道题的分数加起来。总分越高,你越容易无聊,总分越低,你越不容易无聊。

关注微信官方账号:看历史上的小事,属于什么层次的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