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万圣节要糖果?
孩子们拿着南瓜灯挨家挨户乞讨糖果的游戏来自于万圣节挨家挨户乞讨的古老传统。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不给糖就捣蛋”,但这一习俗并非起源于爱尔兰,而是始于九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会。当时165438+10月2日被基督徒称为“万灵日”。这一天,信徒们在穷乡僻壤跋涉,挨家挨户乞讨由面粉和葡萄干制成的“灵魂面包”。据说捐蛋糕的人相信教堂僧侣的祈祷,希望得到上帝的保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挨户乞讨的传统已经演变成一种游戏,孩子们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乞讨糖果。
万圣节,也被称为万圣节,是西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10月份。而万圣节的65438+10月31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1]?。在中国,万圣节经常被误解为万圣节。
为了庆祝万圣节,孩子们会打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挨家挨户敲门,要糖果,不然就淘气了。同时,传说在这一天晚上,各种各样的鬼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中庆祝万圣节的到来,而人类装扮成鬼是为了让鬼更和谐。
名称由来:万圣节英文是All Saints Day,也叫“诸圣献礼”,天主教和东正教的节日之一,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华语地区经常把万圣节误认为万圣节。”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接近holy的词源。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一些地区,万圣节仍然被称为“万圣节”。在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是为了庆祝天堂里所有的圣徒。现在出于商业利益或者其他目的,在6月5438+10月31的夜晚组织各种充满妖怪的活动,完全背离了万圣节的神圣意义。
流行地区:万圣节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不列颠群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现在,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一代倾向于庆祝“外国节日”。万圣节前夕,国外一些大型超市会设立专柜出售万圣节玩具,小商贩也会出售一些与万圣节有关的玩偶或模型,吸引年轻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