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秀的民俗风情
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晚上点蒸好的米线;
四月初四:马王生日;
十月初一:此时已入冬,大家都去上坟烧纸。新坟用五色纸,名为“送寒衣”;
腊月初八:腊八节,农村吃蒸谷米,不吃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这是一个普遍的祭灶日,也是当地一个古老的节日。
庙会:俗称“赶集”,由民间举行的各种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历史悠久,关系持久。比如大川文昌庙二月二的庙会,河口的清明节,三仙岭的关帝庙,七月十八都是农民购买农具、牲畜,准备春耕秋收的机会。
7月初的胡烨山庙会和3月25日的古交镇葛嘴崖庙会。
古交境内,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俗称“节”。比如6月24日盘龙山关帝庙,7月7日河口关帝庙,都是唱戏节。正月十二,古交镇有铁栏杆和亭子。正月二十四,西村有堆狮子火的习俗。正月十五燃放烟花。婚俗:古往今来,古代农村的婚姻一般要经过议婚、收礼、订婚、登记、婚礼盛装等几个流程。
生日:1到3岁的孩子过生日。除了衣服,亲戚朋友还需要送一种特别的蒸面食品,叫做坤坤。无论多大,生日都要吃饺子,晚上煮红米,以示对母亲的感激。以后大部分人会在70到80岁的时候过生日。
丧事:主要程序有丧、丧、办、吊、穿、丧、烧七、百日、纪念日等。大多在春节、中秋节后进行,走亲访友穿新衣。给亲戚朋友送饭,如果有两个以上,送单食不送双食。俗称四祭鬼神。
待客:和蔼可亲,问冷暖,让自己在室内坐在客人旁边,热情交谈。招待客人或给长辈倒茶、米饭或东西时,不要用一只手。应该用双手递送,以示尊重;民间艺术:清末明初,古交镇有铁棍、旱船、竹马、张三板车。曹庄头、营里村的花鼓;李家社、百安、曲坪村的秧歌,踩在街上。上世纪40年代,屯兰的关右、一等地从陕北传入,跳秧歌,打霸王鞭。20世纪60年代,古交镇等一些村落从外地引进了高跷、大头娃娃、打虎、舞狮等。
民间游戏:古代劳动人民在工作之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如:打瓦片、拉手、捉汉奸、放风筝、踢毽子、老虎吃羊鹰吃鸡、跳绳、摔跤、打陀螺结、挑羊骨头等,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
民间工艺:古交的民间工艺也非常丰富,如面塑、刺绣、剪纸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