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铁三角是哪三位

舒马赫与车队经理让·托德和技术总监罗斯·布朗三人构成的法拉利坚固的“铁三角”。

让·托德

在这个当时“混乱”的新车队中,坐在监视器前的罗斯·布朗和驾驶舱里的舒马赫不知道迎接自己的将会是怎样的艰难,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工作来不断修补老迈的法拉利。不过就在此时,迎接他们的是另一个重要的人物———让·托德。

让·托德曾经有两个外号“桌上骑士”和“小拿破仑”。曾经在领航员的位置征战过全球最艰险的达喀尔拉力赛的让·托德首次出现在法拉利车队的工作间是在1993年7月1日,他说:那一天永远也不会忘记。不过,作为一支老牌车队,当时的法拉利可以用“疲沓”来形容,车队在赛场上的频频低级失误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让·托德开始了对法拉利团队的全力改造。

每天14小时的工作,就连吃饭他也不离工作台,一批不敬业的技术人员也成为了他改革的淘汰品。两年之后,尽管法拉利缺少一流的车手,但是他的团队已经面貌一新,这也是除了3500万美元之外能吸引舒马赫这只“良驹”的关键之一。

在工作上让·托德严谨的作风与舒马赫极为相投,而生活中让·托德的随和也让舒马赫找到了老大哥的感觉。舒马赫说道:“我在法拉利没有同事,只有朋友。”不过,即便舒马赫是让·托德高薪请来的,在工作上,他同样也不会手下留情。一次在赛前的试车时,体重增加了两公斤的舒马赫在随后的测试中发生了事故。尽管托德没有直接批评舒马赫但脸色相当难看,好在舒马赫也很“识相”,自己拉上体能教练便开始了训练。

在2003年,舒马赫忍着失去母亲的悲痛夺得冠军的时候,颁奖台上托德用一个有力的拥抱给了舒马赫巨大的安慰。

罗斯·布朗

如果说舒马赫是法拉利最好的车手,那么技术总监罗斯·布朗就是这辆战车的神经中枢。舒马赫清楚地知道,“当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听布朗的就对了。”

2004赛季的法国大奖赛,舒马赫在开赛之后一直被阿隆索和费斯切拉包夹压制在第二位,在没有超车良机的情况下,他收到了来自罗斯·布朗的指令在第11圈提前进站摆脱了对手的前后夹击。

不过,雷诺车队也很快做出调整。罗斯·布朗的计算机飞快运算着,很快他得出结论,舒马赫赛车目前的状态利用少加油的优势足以拉开与阿隆索的差距,并弥补进站的时间损失,于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舒马赫在31圈之内用两次进站换来了更好的位置和更轻的赛车重量,同时他拉开的优势也足以完成第四次加油。取得胜利之后,舒马赫说,“车队的决定让我们赢得了比赛。”

而这个“奇招”的创始人正是51岁的罗斯·布朗。已经在法拉利车队工作超过了10年的罗斯·布朗堪称“技术大脑”,法拉利车队几乎所有经典的技术战略和重要时刻他都有参与,而对这支在2000年之前已经21年未曾问鼎冠军的车队来说,舒马赫和罗斯·布朗的技术组合是再度辉煌的根基。

1992年,罗斯·布朗随着美洲虎老板沃金萧购买了贝纳通车队,于是他的职业生涯中迎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认定舒马赫将是未来统治F1赛场的天才车手。除了超高的赛车天赋之外,舒马赫不屈的斗志同样是深深吸引了罗斯·布朗,“舒马赫和车队一起做所有的工作,并且他能赢得本来不应该赢的比赛。有很多车手能赢得应该赢的比赛,但很少有人有能力去赢得本不该赢的比赛。这就是差别。”

在舒马赫夺取了1994和1995赛季两个总冠军头衔之后,罗斯·布朗用自己的实力和高薪诱惑,拉着舒马赫一起从贝纳通车队来到了法拉利的车队工作间,二人开始了在法拉利的新一轮“创业”。

牢固的“铁三角”:

让法拉利和舒马赫创造神奇

有了最优秀的车手、最高效的技术大脑、最严谨的车队经理,法拉利的复苏只待时日。

在1996赛季刚刚组合不久的铁三角就已经崭露头角,舒马赫驾驶的红色法拉利取得了3个分站赛的冠军,但是全年16站赛事有6次因为故障而退赛让舒马赫、让·托德和罗斯·布朗有些失望。在赛季结束之后,“铁三角”缩减了休假的时间,工厂、测试场成为了他们整个冬季待的最多的地方。

也许正是***同经历了那段最艰苦的岁月让三人更加团结、配合上更加精密。第二年舒马赫的赛车越来越快,最后与维伦纽夫的决斗前,他领先对手1分,不过,舒马赫“撞车”的老绝招未能奏效,维伦纽夫夺走了该年度的总冠军。

随后的1998年遭遇迈凯轮的哈基宁狙击、1999赛季舒马赫在比赛中撞断了腿休战三个月。一切的遗憾没有击溃“铁三角”,反而让他们和整支车队更加团结。法拉利车队俨然从老迈中焕发了活力,在罗斯·布朗和让·托德的调教下,舒马赫的赛车在比赛中换胎、加油的效率已经是各支车队中最快的了。随后,铁三角愈发坚固,这也奠定了法拉利和舒马赫的传奇连胜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