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年轻的资产阶级的九种职业是什么?

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就是什么是小资。小资这个词不是过去体育年代所指的“小资”。虽然每天在报刊上满天飞,但就连最新的《辞海》也没有收录。我们不能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按照我的理解,小资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作为一个小资,他没什么财富,不会为明天的早餐发愁。有点名气,用来满足可爱的虚荣心;只有当你有闲暇的时候,你才能开展各种充满闲暇的活动。这样,所谓小资产阶级职业应该具备以下要素:

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不富裕;这类职业不热门,和热门工作有一段距离,属于同龄人好奇的那些其他类型;这种职业不仅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生存,更是为了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换句话说,它包含了一定的浪漫因素。

这三个条件可能不同时存在,但至少需要其中一个或多个被定位为小资。

其次,这里所说的古代不包括西方,仅局限于中国。

第三,下面选出的9个职业,有些可能不算职业,但为了叙述方便,姑且这么说吧。

第四,在评价这九个职业时,我采用了两个量化指标:小资品位和危险指数。其中,小资级别最高的是五星,最低的是一星。星级越高,这个职业的浪漫性越强,也越小资。同时考虑到很多小资职业都含有风险,所以设置了一个风险指数。风险指数范围从0到10,代表风险从低到高。

第五,九大职业的排列是随机的,即不分先后。

一、诗歌收藏家:

代表人物模糊,不知道他们姓什么。在所有与文化相关的职业中,诗歌收藏者是其中最古老的,也是最有文化品位的。在遥远的周朝,他们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中原大地上。

这是一份以诗歌的名义走遍世界的工作。诗歌收藏者到民间总是像蜜蜂在花丛中飞舞一样受欢迎。

通过这些民歌,纣王和其他王子们常常能直接了解到人民的疾苦。在他自己的时代,诗歌收藏者实际上承担了国家舆论调查者、记者和国家诗歌记录者的重任。

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得知这些诗歌收藏者的名字。它们在历史的深处被浓缩成了一个名词。我们看不清他们的脸,那些来自春天的脸,那些来自农村的脸,那些来自一口深深的古井的脸。他们该有怎样感人的光辉。

我不知道这些诗歌收藏者的报酬是否丰厚,但他们必须接受教育。他忠实的记录显然受到人民的欢迎。收诗人来村里的日子,往往是节日。村民们可能会准备酒,用过年剩下的半只风干羊腿来迎接他。他甚至和很多村子的女人有了第一次甚至第n次的亲密接触。

回到城市,这个古代不起眼的城市,诗歌收藏家们会在豆与火的火炬下,整理出那些看似依然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诗词歌赋。

他不知道,他在那些沉重的夜晚雕刻的象形文字,会成为一个古老国度的文学之源,就像蜜蜂在采花时不曾想到,会带来一个巨大的人间春天。

二、骑士:

代表人物荆轲聂政于让“十年磨一剑,霜刃不试。今天来考考你。谁有委屈?”侠客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只为了一件事,那就是问所有人——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像弱势群体的人——“你们遇到了什么不公平的事情吗?我可以为你而战,哪怕为此付出生命。”

知识分子韩非子坚持用治国理念。他对这些总是藐视国家法律的侠客深感不安。在他的作品中,他诚实地批评了侠客使用武力违反禁令。

最著名的侠客是刺秦王的荆轲。不幸的是,他的所有计划都以秦朝廷高大柱廊的倒塌而告终。

在我看来,还有两个侠客比荆轲更好更有趣——我们家的远祖聂政比他更好,玉让比他更有趣。

聂政曾经是一个屠夫,但作为一个侠客是一个业余爱好者,这是他的第二职业。他杀了人,带着母亲和妹妹逃到齐国,打算隐姓埋名做个好屠夫,主要是杀狗。但侠客的名气让他欲罢不能:韩国贵族严钟子带着黄金和恭敬的态度来找他,要求他除掉韩国宰相夏磊。聂政拒绝这样做,也不接受殷仲子留下的黄金。聂政这样做不是因为他决定放弃他的第二份工作,即侠客,而是因为他认为他的母亲还活着,他的妹妹还没有结婚,所以他不能死。不久,他的母亲去世了,颜仲子前来吊唁并举行亲子仪式,这深深打动了聂政。埋葬了他的母亲后,聂政很快娶了他的妹妹,然后去暗杀夏磊。

作为丞相,夏累有数十名侍卫,但精于武功的却从容地从丞相府外一路杀入内堂,一剑刺死了他。

这时,卫兵们围住了他。看到没有逃跑的可能,聂政用剑自杀了。

临死前,他用一把长剑挖出了自己的眼睛,把自己的脸砍成了一堆浆糊。他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不要让人认出他来,以免牵连到自己亲爱的、有恶业的妹妹。

为了知道刺客是谁,韩国政府发布通告称,任何能认出尸体的人将被奖励一千美元。当聂政的妹妹聂荣听说这件事时,她知道是她的哥哥干的,所以她来到聂政的尸体旁哭了。当看守尸体的官员问她时,聂荣说:这是我的弟弟,名叫聂政,是他,是他。官方说,不怕被牵连吗?聂荣说,我哥抓破他的脸,抠出他的眼睛,就是为了不让你认出他来,这样才能救我。但这样一来,他的名声不是被埋没了吗?我能让我勇敢的哥哥默默无闻的死去来拯救我自己吗?之后,她喊了三声。天啊,她死在她哥哥身边。

玉让是个有趣的骑士。为了给他的旧主人智伯报仇,他多次暗杀赵襄子。

总之,侠客的生活就是这么充满了莲花之气,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最美最浪漫的点缀。但这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自古以来,有多少侠客不是死于剑下?所以他们拔出的剑是双刃剑,既有快又有痛,痛与快构成了侠义生活的主旋律。套用一句话,痛并快乐着。

三、宫廷乐师:

代表人物李延年·李龟年的宫廷乐师应该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据说黄帝老君手下有乐师为他效力。那只是一个传说,还不够。然而,最迟在周朝,宫廷乐师就已经抱着古琴出现在亭台楼阁里了。

劳动人民不懂雅乐,朝廷懂,文人懂。在汉唐时期,代表着高雅音乐最高成就的李延年和李龟年,他们的作品一问世,总会有少数听众会心一笑。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每换一个新音,听者无不动容。”这难道不是对一个艺人的最高奖励吗?据说有一次,李延年为汉武帝唱了一首歌,写得真好:

北方有美女,但是很独立。

先照顾好城市,再照顾好国家。

宁愿不认识整个城市和乡村,也很难再得到一个美女。

汉武帝听了这首歌,感慨地说:“好,可是这世上哪里能找到这么漂亮的女人呢?”平阳公主向武帝推荐说,李延年的妹妹是如此美丽。

因为这首歌,李延年成功地提拔了他的妹妹,并嫁给了汉武帝。后来,李延年的妹妹不幸去世,汉武帝悲痛欲绝,写了一首诗,配以李延年的音乐,“令乐师弦歌”。这首诗只有十几个字,也是难得的上品:

是恶,不是恶,只是对何姗姗来说晚了。

第四,太守:

杜牧,代表人物欧阳修,在中国古代担任过各种官职。我觉得太守是我的最爱。作为地方高官,它在历代的称谓有些不同,比如也叫刺史、太守、知府,但总的来说相当于今天地级市的市长,它们构成了中国帝王统治的主要骨架。

太守也是小资职业,尤其是在那些和平崛起的年代,太守往往成为风流韵事的代名词。看看中国的文人,做过总督的人那么多,你就明白这一点了:谢灵运、王昌龄、韩愈、柳宗元、杜牧、欧阳修、苏轼、陆游...这些快乐的总督,在他们的任期内,一般都是疆域太平,国家无事,就做一些重修岳阳楼或者登上醉翁亭等高雅的事情。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文人,有的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占据着很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太守的职位虽然不算太高,但也比不上尘埃之下的小官吏,生活中的各种欲望几乎都能得到很好的调节。

五、隐士:

陈抟隐士的存在的前提,代表人物许由和陶渊明,是他认定自己的洁癖与这个肮脏的世界格格不入——就像水与火、利与钝、烈士与浪子格格不入一样,他不得不选择离开和放弃。让我离世界更远。所有的古代隐士在他们的坟墓里仍然喃喃自语。

想当隐士,就得有更好的经济条件作为后盾,否则只能饿死在草丛中。陶渊明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诵,但人们很少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陶渊明并不想为五斗米而弯腰,但他根本不需要这五斗米,他家的产业足以让他无忧无虑地过上诗酒花的优雅生活。否则,让农民欲哭无泪的“南山脚下种豆,草里长满了豆苗”的悲惨局面(想必是买到了假种子),不会被他老人家视为乐事。

然而奇怪的是,隐士虽然生来安身立命,也就是坚决不让文达做诸侯。但有时候因为隐士名气大,朝廷会反复要求他们出来做官。这种情况有点像命令一个决心戒酒的寡妇改嫁,既尴尬又气愤。

所以许由决定好好洗洗耳朵。据说许由先生是古代尧帝时期的一位大隐士。姚几次想把皇位传给他,都坚决反对。后来,姚告诉,他想任命为九州总督,相当于宰相级别的高级官员。我不知道姚笛是老了,还是昏庸了,还是脑子进水了。许由连皇位都不想要,那他哪里想要九州领袖什么的?果然,很生气,认为姚的话严重污染了他宝贵的耳朵,于是一次次跑到齐水边洗耳朵——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可能有人会误以为他是在洗一对准备腌制成点心的猪耳朵。

六、名医:

代表人物秦越人、张仲景、孙思邈,不是好人,就是好医生。可见,这种救死扶伤的职业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很高。

在没有西医竞争的古代,名医的地位是突出的。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可能很少有人对他们没有深深的敬畏。这种敬畏,说到底,是对一个人健康的投资。

"请伸出舌头,让我看看你的舌苔."名医,一般40多岁,身体硬朗,眼神敏锐。他坐在挂着名人字画和悬壶济世的大厅里,用平易近人的声音向每一位患者轻轻张开双唇。

当然,名医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不会一直坐在教室里坐诊,而是走在风尘仆仆的路上,就像今天的科技卫生文化专家下乡一样,他们会在属于人民的岁月里建立自己的名声。

七、图书管理员:

老子司马迁,代表人物,在繁华的大都市里,总是孤独或者相对孤独的。知识只能代代相传,因为它们是事物的两个对立面。

古代图书馆自然更孤独。我们的第一位皇家图书馆员,他叫李二,《道德经》的作者。

作为周氏的图书管理员,老子真的无事可做。这么大的图书馆,有那么多竹简都长了很多白色的霉斑。天气好的时候,老子会指示工作人员把这些笨重的东西扛出去晾干。仅此而已。

我们以为老子会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跳到面包上一样。其实这种想法太天真了。对于老子这种大智慧的人来说,哪里有必要从那些与别人遥相呼应的竹简中吸取营养?更多的时候,老子只是一个人坐在靠窗的座位上。闭上眼睛想,这是他每天的功课。从窗外桃花、睡莲、菊花、梅枝的变化中,他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人生和世界的漂泊在不着边际中又向前迈了一小步。

老子孤独沉思的结果是写出了他的不朽之作《道德经》。但令人惊讶和汗颜的是,这本世界上最重要的书(估计不超过十本同等重要的书)只有短短5000字。

但是五千个灵性的汉字,却把天地之间的道理阐述得清清楚楚,可见大师确实不凡。大师成为大师,一定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八、先生教学:

代表人物孔子和老子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时,基本不读书,但有一个外号叫孔老二的年轻人经常来四处看看,问一问。

在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的古代,孔子发起私塾,以有教无类的政策吸引劳动人民的子女入学,使他从一名教师跃升为教育家。

孔子的教学方法真让后人羡慕。孔子坐在家乡曲阜的杏林里,学生们围着他坐着。孔老师清了清嗓子,能流利地讲两个小时。其他时候,他用事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一个一个地问徒弟。后来干脆带着徒弟坐牛车环游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会在这种轰轰烈烈的巡回演讲中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

九、探险者:

代表徐霞客王大元有人问一个山民,为什么要山民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

我们问一只鸟,你为什么要飞?小鸟回答,因为天空在那里。

如果我们是同一个探险者,一个职业探险者,为什么要去探险?他也可能说,因为距离就在那里。

所有的答案都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的原因。既然我们分不清自己爱一个女人是身体还是精神的哪一部分,我们也允许探险者无缘无故地爱远方。

徐霞客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杰出探险家之一。在脚和驴的帮助下,他在400年前走了大半辈子,直到能在大半个中国找到自己的足迹。

几年前,当代探险家余纯顺去世后,我写了一篇很有感触的文章,其中有几句话我认为仍然适合中国古代的探险家:

"...我常常想,人类中显然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惊人的成就,往往只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灵魂的慰藉。当灵魂像一缕午后的微风,感受到命运不可抗拒的召唤,就必须用一种不同世俗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与灵魂的旅程和梦想博弈,生命才会被星月的光辉照亮。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经过岁月的打磨不再敏感,我们就可以有一次心灵的远行;如果灵魂真的能像微风一样陪伴我一生;如果生命的意义可以从半夜的一个梦开始...那么,当我重新审视一个强者走过的土地时,我可以轻轻地对自己说:鸟儿已经飞过,天空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