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相关知识介绍
挫折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到达荣耀巅峰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失去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更能理解什么是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潜能的好方法。
二,挫折教育的作用
1.挫折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激发不出来的潜能,而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情况下才能激发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当他们遭受挫折时,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越难找到答案,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效掌握知识。
2.挫折教育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受年龄、阅历、学识的影响,有些同学经常会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比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在这种情况下,人为设置一些挫折让他们遭受,以打击他们的自尊心,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要有一定的限度,事后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并不是针对真的打击学生,而只是通过这种人为的挫折来教育学生,让他们清楚地认识挫折对自己的作用,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消除骄傲,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3.挫折教育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难题,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比从老师或书本上学习知识更令人欣慰。因为从老师或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已经被别人整理好了,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和探究就死记硬背是很枯燥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究掌握的知识对自己才更有意义。这就是“纸上得来是浅的,想什么都不懂就必须实践”的道理。
4.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经过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观念,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只有当学生在学校遭受了很多挫折(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通过掌握应对的方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三,如何应对挫折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东北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近30%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异常(如厌学、单恋、离家出走),其中有5.3%的人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恐惧症)。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现在90%以上的中小学生想到的是找家长或者老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父母“包办一切”,让孩子的实践能力没有健康发展的机会,孩子“自我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当孩子真正面对真正的竞争,无法满足一切的时候,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父母的过度呵护,会让孩子变得被动、胆怯、依赖;也有家长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担心孩子有危险,导致孩子孤独,害怕外界。此外,孩子的身心发展还不稳定,社会交往经验不足。当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受阻时,他们自然容易产生挫折感。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健康专家说:“拥有一个非常幸福童年的人,往往会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因为不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而遭受挫折。“挫折教育”其实就是让孩子不仅能从外界获得快乐,更能激发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寻求快乐的本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挫折面前保持冷静和乐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温室里长大的”,被家里所有人甚至几代人呵护着。生活中,父母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挫折教育是孩子更重要的需求之一。
第四,家庭挫折教育的方式:
(1)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父母应该重视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否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不敢面对挫折;但也不能总是贬低孩子,对孩子没有期望,因为这样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为了稳定而逃避挫折。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选择,让孩子从自己的选择带来的挫折中成长。
(2)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一生中最好的榜样是他们的父母。“言传身教”,父母在处理挫折时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生活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的例子,和孩子分享克服挫折后的快乐。另外,在偶像化的今天,父母应该试着告诉孩子,他们其实是以自己为荣的。比如让孩子记录自己克服挫折的经历,提醒孩子以后查看记录,以孩子为榜样,激励自己,克服挫折。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要和孩子建立“顾问”和“询问者”的关系。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建议和咨询,孩子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有助于培养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负责。
5438年6月+2007年10月,中国商报刊登了一则新闻:一个6岁的小男孩,穿着整齐,站在街头卖报纸。原来寒假结束了,他妈妈特意带他上街卖报,体验生活。这种做法值得称赞。缺乏独立应对生活的经验,孩子往往很难面对挫折。一个大学生,刚入学,因为没有父母的照顾无法独立生活,辍学在家。接到返校通知,我就跳楼自杀了。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悲剧再次提醒我们,孩子克服挫折、培养自立的能力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4)磨练孩子的意志。挫折教育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家长要精心设计一些活动来锤炼孩子的意志,让孩子适当地吃苦,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参加夏令营或者登山活动。同时,家长要培养孩子找到克服挫折的方法。
例如,你可以将挫折转化为动力,降低你的行动目标或尝试新的方法来实现它们。有效的挫折教育会让孩子学会用开放的心态看待挫折,尽快重新站起来,逐渐走向成熟。
需要指出的是,实施挫折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能力和勇气面对现实,承担责任。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吉林省辽源市某中学一名学生在老师调整同桌座位征求意见时,对老师说“随便”,被罚坐后排,于是回家自杀。这让我们看到了应试教育在学生心理素质成长过程中的软肋。21世纪的教育标准提出了认知、做事、与人相处、生存等几种能力的培养,但从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后几种急需落实。为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日常心理咨询,开通心理热线,适当教授应对挫折的心理调适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挫折情绪教育,创设适宜的挫折情境,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培养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
五、挫折教育的各个阶段
幼儿期:注重放手锻炼。
尽量让孩子离开父母的保护圈,放开手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吃饭穿衣。不要怕麻烦,让孩子反复做,孩子会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其次,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鼓励孩子在冬天到来时早起锻炼,节假日带孩子去远足、爬山、逛公园,体验艰辛的同时获得乐趣;此外,孩子们可以通过批评、忽视和惩罚来了解挫折。比如在游戏活动中,没必要每次都让孩子赢,也没必要每次都让他当主角,让他体验挫败感,学会自我调节。
小学阶段:以儿童的个性为前提
首先要给孩子灌输失意的思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挫折,然后努力去克服。另外,家长或老师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情境,引导孩子去面对和克服,比如带七八岁的孩子去逛街,然后让他们坐公交车回家。当然,家长要提前考虑各种突发情况,并向孩子解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