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过生日,家长要给全班同学送礼物?

家长意识到三个妈妈有三种方式给孩子过生日◎蓝色季风身边有三个朋友,孩子年龄参差不齐。面对学校里同学之间生日送礼物的风气,没有人认同,但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马小野是我们孩子中最小的,今年才上小学五年级。虽然孩子还小,但班里过生日请客送礼的习惯一直没有放过。从萧也二年级开始,班上其他同学过生日都会给大家买很多糖果和小玩意。谁得到了他们都很开心,谁没有,说明他们和同学关系不好,觉得很受伤。萧也关系很好,经常收到别人的生日礼物。轮到她过生日了,自然要妈妈给别人送礼物。母女算一算,我的天,班里四十一个孩子,一个都不能落下。妈妈萧也当时晕倒了。所以,如果另一个同学送了礼物,马小野会全部收回。萧也过生日,张三会送李四,李四会送王五。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花钱的问题,但是带来了其他隐患。萧也感到越来越丢脸。别人看到别人送的东西都再送出去,很尴尬。另外,怪我妈小气,算谁送的先进,谁送的大方。一种攀比的感觉正在孩子心中慢慢萌发。母亲萧也担心孩子们越来越大,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以后孩子和家庭对此很难有异议。小浩的妈妈头疼。在她儿子的班上,礼物不仅吓人,还带客人出去吃饭。小浩的妈妈是我们当中结婚最好的,家庭条件优越。小郝上的是私立学校。孩子刚上一年级,班里突然来了个生日聚会。谁过生日不给大家送礼物,谁就丢人。一开始,还可以。在宿舍玩得很开心,就是买了一些小礼物。后来,生日会演变成了在一家高档酒店的请客。于是,生日的性质就成了炫富的一部分。前年,小浩的生日是在西苑宾馆的旋转餐厅举行的。邀请了所有的学生,分发了礼物,这让他感到特别自豪。然而不到一个月后,另一个同学给他过生日,不仅在威斯汀,还每人送了他一套名牌文具和一台掌上游戏机。小郝受伤了,回家就埋怨父母让他丢脸。为此,小马浩决定把孩子转到一所普通学校。然而仅仅是这半年,学校里的同学就开始在生日的时候互赠礼物,这让小浩妈妈哭笑不得。她说:我不喜欢这样,我抗争过,结果社会风气就是这样,我们也没办法。马的方式是最简单的,她坚决不参与。虽然岳跃已经上高中了,但生日送礼仍在班上盛行。岳跃的母亲说,她从小就要求岳跃,她不想要别人的礼物,但她想说谢谢。我过生日不请客不送礼物,只是和几个好同学在家里玩得开心。这么多年来,岳跃一直是这样做的。真的坚持下去,岳跃的同学关系还不错,但是已经养成了不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小学校世界,小阶级社会。学校的各种风气,其实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孩子看着父母送礼送钱让孩子进名校,为升职塞烟递酒,安排酒局打通生意关系,自然会影响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和观念。所以,仅仅批评父母是不够的,社会风气的改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不要用礼物伤害孩子◎安紫晶大家都知道送礼物不好。很多人都在纠结送什么礼物,但在礼物盛行的学校,没有多少家长能对这种行为说“不”,能被家长说服不要物质友谊的孩子就更少了。儿子过生日,他想和很多同学一样把生日蛋糕带到学校,我没同意。不是我吝啬那点蛋糕钱,而是我担心蛋糕大小的差异会在孩子不成熟的心里滋生一种叫做攀比的坏习惯。在一个阶层中,总有一些人家庭富裕,总有一些人家庭不够富裕。分享蛋糕是一件好事,但总有一些孩子会用蛋糕的大小和图案来区分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蛋糕没有带到学校,但是买回家了。我儿子叫了很多朋友来分享他的生日蛋糕。就连家里没时间吃蛋糕的孩子,也被他儿子留了一些蛋糕,亲自送到家里。如果生日一定要庆祝,那么生日一定是一场关于分享的盛宴。孩子生日送礼物,是成人社会送礼风感染儿童世界的反映。大人通过分发礼物,无非是为孩子寻求更多的人缘和人缘,无非是更多的友谊和更多的自信。但不知道父母有没有想过,一个不会为自己赢得友谊的孩子,无论送多少礼物,他还是不会交到朋友,或者说,他不会有真正的友谊。友谊是用物质买不到的,是用心买的。在《佐贺的超级奶奶》中,佐贺一家很穷,穷到有时候晚饭和早饭都没有东西吃,只能靠睡觉来打发可怕的饥饿。不过佐贺还是很受朋友们的欢迎,甚至成为了棒球队的队长。一个要带着所有棒球装备加入棒球队的男生,因为球技实在不怎么样,不会被佐贺权衡再三要求不要上场吗?因为再好的装备也比不过他那点烂技术。他用最好的设备比赛,结果失败了。钱买不到技术,钱买不到友谊。金钱只能在通往技术和友谊的路上给你一点力量,有时是正向的,有时是反向的。那些还在纠结要不要送礼物的家长们,不如想想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学会交朋友,学会如何获得友谊。这是我们能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这个社会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我们明明不喜欢那些坏习惯,为什么还要不自觉的把那些坏习惯传达给孩子?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给予更多的正能量,他们充满力量,我们给予更多的负能量,他们失望。我们不可能让他们一辈子远离那些坏习惯,但是在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给他们更多的美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