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妈妈进幼儿园的时候是做什么的?

脉脉1周11月

班琦东泰米源

记录者:妈妈麦麦

在送脉脉去托儿所之前,我们也参观了许多幼儿园、小班和托儿所,但我们最终选择了福建省的国有教育托儿所,并选择在5月中旬转到托儿所。

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麦麦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心理建设,但出门的那一刻还是流下了眼泪,一颗大泪珠挂在眼角。看着真让人难过。

接下来的两天我都在外面哭,哭得嗓子都哑了。第一周的最后一天,我扁桃体发炎,发烧了。我的老师告诉我去接她。路上我还在想她是不是真的太小了(麦麦也没两岁),我甚至有点内疚。

但是后来,麦麦的一系列变化让我觉得送她去托儿所是个正确的决定。

休息了几天,原本以为脉脉会“从头再来”,重启“适应期”的进度条,但出乎意料的是,我们都低估了脉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二周,虽然入园时她还是会泪流满面,但已经可以站在门口跟我说再见了:“爸爸妈妈要上班了,爷爷奶奶也要上班了,麦麦要去托儿所了。”到现在,麦麦已经能熟练地刷脸入园了,还不忘淡定地跟我挥手告别,不哭了。

每天晚上看老师给我的反馈就是她越来越好,甚至学会了给自己心理安慰:睡了一觉,妈妈吃完水果就来了;在苗圃里采蘑菇、做冰淇淋、种萝卜的时候,一边做一边安慰自己:这些都是给妈妈的。真的是又悲又喜。我家姑娘长大了,懂事了。

同样令人欣慰的是,麦麦已经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了,他会把鞋子整齐的放在家里,每天都会孜孜不倦的做这些事情。这些小动作在父母眼里,他感到无比欣慰。

整理自己的玩具。

麦麦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喜欢交朋友。在入园的第一周,我看到她不断地把水壶递给孩子们,催促他们喝水。后来老师也反馈过来,说麦麦最近开始帮孩子穿鞋了,麦麦可以独立穿鞋了。老母亲真的很欣慰。谢谢你的教导。

补充水分

睡眠方面,从一开始不睡,到每天睡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再到90分钟120分钟,麦麦越来越习惯了。妈妈觉得你真的很棒!

每天放学接她,都能看到她背着书包开心的走出来,喊着“妈妈来了”,领着老师换鞋。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班上的好朋友,我甚至可以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我拿着照片问她,她不仅叫出了每一个孩子,还和我分享了老师今天和他们玩了什么游戏,午餐和零食吃了什么(逻辑感增强)。

最可喜的是麦麦在吃上的变化。麦麦原来是家里的“饭渣”,可能是因为我们太“担心”了:我们怕她吃不多,又怕她到处吃,所以麦麦总是被奶奶阿姨追着喂,也不锻炼身体,也不培养独立吃饭的习惯。

没想到在托儿所里,老师发来的照片都是她拿着勺子,张着嘴一个人吃饭。真的相信孩子没有父母的干预也能做得很好。现在,麦麦在家里偶尔可以自己吃饭了,老师也说她吃饭越来越有进步了。看着她吃的这么好,真的很为她骄傲。太好了,我的女孩!

进托儿所的三个星期,可以明显感觉到麦麦变得更加独立了。希望她能开心每一天,越来越好。加油!我的女孩。

老师有话要说

三三老师

麦麦是一个活泼懂事的女孩,很会表达自己。

虽然他是转学生,但他很快适应了托儿所的生活。记得刚来园子的时候,麦麦总说:“妈妈呢?”“我要回家!”甚至玩游戏的时候,都想给妈妈一个玩具。

刚开始,妈妈一个人在花园里吃饭睡觉都很担心。所以我们通过“封印”奖励,引导鼓励麦麦自己吃;平时经常和她聊天,鼓励她多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她说一说她最喜欢托儿所里的哪些玩具?今天谁在托儿所交了朋友?缓解麦麦入园焦虑;邀请她玩有趣的游戏.....渐渐地,麦麦开始适应托儿所的集体生活,养成了午睡的习惯。同时,我们也积极与麦麦妈妈沟通,家园双方及时交流反馈麦麦在园和在家的情况,每天分享麦麦的小成长。另一方面,麦麦的妈妈坚持在家给麦麦做心理建设,鼓励麦麦自己吃饭,对麦麦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就这样,通过保育院老师的指导和家里麦麦妈妈的齐心协力,在积极向上的好家园的配合下,麦麦越来越喜欢保育院,每天来园里都很开心!现在的麦麦不仅可以自己吃饭,独立睡觉,还喜欢帮助别人,所以交了很多好朋友。老师们也很高兴看到麦麦的成长。我希望脉脉在未来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