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围棋是什么

围棋是一项源远流长的益智游戏,至今仍然十分流行。围棋起源于我国,在古代叫做“奕”,《说文解字》中记载:“奕,围棋也。”史书中关于围棋的记载非常多,民间流传下来的棋谱也不少。可以说,围棋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

关于围棋的起源,一般认为起于尧舜时期。张华《博物志》有“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的记载,又说舜也因为儿子商均不甚聪慧,曾制作围棋教子。因为围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逻辑严密,从一开始,就被当做是一种开启智慧的游戏。当然它一开始并不是像今天这样复杂。最初的棋盘上的纵横棋道比较少,多在十至十三道,只是初步具备了围棋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在社会上很流行,各类文献中屡次出现有关围棋的记载。西汉时期,围棋虽然传遍全国,但是发展却比较缓慢。东汉逐渐出现了一批重视围棋的士大夫。魏晋时期的棋盘纵横十七道,一***二百八十九道,有黑白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了南北朝时期的《棋经》,书中记载当时的围棋棋盘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表明此时棋盘的定制已经与今天的19道一样。

唐宋时期,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对弈之风遍及全国。围棋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的功能得以日益显现。琴棋书画成为社会流行的风雅之事,下围棋更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明清两代,出现了若干个著名的围棋流派,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同时,民间围棋高手编撰的围棋谱也大量涌现,如《三才图会棋谱》、《适情录》、《石室仙机》、《仙机武库》及《弈史》、《弈问》等二十余种围棋谱均出现于此时。据说明太祖朱元璋也很喜欢下围棋,但是棋艺却不怎么样。大将徐达每次都故意输棋,惟独赢过一次,却在棋盘中摆出了“万岁”二字,使得朱元璋转怒为喜,不但没有问罪反而赐给徐达一座楼,取名“胜旗楼”。围棋游艺活动在清代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名手辈出,棋坛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其中尤以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最为出色,被称为“四大家”。

围棋的产生和流行,可能和古代的战争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项斗智斗勇、对抗性很强的游戏,围棋的下棋技巧在很多方面与排兵布阵相类似,严密的逻辑也可以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缜密性。通过演习围棋达到围而杀之的目的,是古代军事家常用的方法。围棋中的一些术语如“气数已尽”,也被用来形容朝代即将灭亡。

发展到今天,围棋水平等级分为九段,一段最低,九段最高,依次排走。棋盘纵横各十九道,黑白棋子***三百六十一枚(黑子一百八十一枚,白子一百八十枚)。虽然规则与古代有所不同,但是围棋仍然一样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