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沙、墙的故事构成
石头、沙子和水,三种截然不同又相辅相成的物体,可以装满一个空杯子,但前提必须是先放石头,再放沙子,最后放水。故事中,老师打破这个秩序和规律,先放沙子和水,问学生“怎么再把石头放到杯子里?”。结果,刚才那个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男孩,没有了中学老师的“那一套”。"男孩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这个男孩的行为,表面上看,很简单。不就是重复第一步吗?为什么刚才那个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男生,这次“走老路”,循规蹈矩?这种问题正是故事想给读者的。套用一句流行的话,石-沙-水最大限度地填满了杯子的空间。事实上,真正填满空杯子的是男孩的科学想象力,而男孩的科学想象力是建立在对物体特性的充分把握和对物质特性的充分利用之上的,是建立在科学占据空间的规律之上的。这里的“科学占空间”,其实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一个小小的物理实验中的成功运用。
老师把石头放在第一位的时候,第一次问学生是不是满了。男孩说,如果他们没有吃饱,他们可以放沙子。如果杯子里加的第二样东西不是沙子而是水呢?可想而知,石头和水“装满”的杯子无法再装满沙子,“装满”的杯子会因为装满沙子而溢出杯子里的水。
一个空杯子,当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科学想象力,遵循“石、沙、水”的顺序,遵循由物质特性衍生出的科学规律,我们就能使杯子的空间最丰富。另一方面,如果忽视事物之间影响关系的内在规律,只是想当然,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适得其反。
小杯子所体现的“科学发展观”难道不也值得人类在工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城市扩张等重大问题上进行反思吗?为什么路越走越宽,而交通却越来越堵?为什么高层住宅区越来越密集,而人们的精神家园却越来越空旷?为什么在技术先进的今天,太湖和巢湖的水质越来越污染?事实证明,“发展”只有不顾生态平衡,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充分发挥物质特性的潜力,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被“文明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