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传统节日
鄂温克族的祖先,从中国古代史来看,北魏(公元338-534年)黑龙江流域出现的“失魏”与鄂温克族“走猎”部落有关。(100年)云:“失魏之国,在布吉以北千里,洛玻以北六千里。”(隋书)卷84:十味分为南十味、北十味、博十味、深谭丹十味、大宣十味五部分。《旧唐实微传》中记载了实微活动的范围和方位:“东有黑水,西有突厥,南有契丹,北有大海。”这里说的海是贝加尔湖。“失韦”或“失韦”包括鄂温克族、锡伯族、蒙古族的先民。在十卫各部中,与鄂温克族渊源关系密切的有三个部:北十卫、博什卫、神威丹十卫。从鄂温克族自称“住在山里的人”来看,和“十味”的意思是一样的。“十为”意为“石慧”,蒙古语意为“森林”和“灌木丛”。北石围和博什围的分布区域,即贝加尔湖以东和外兴安岭以南,与16至17世纪前鄂温克族生活的地理范围一致。北史卫、博士威、居等部落的风俗习惯和以前的鄂温克族一样。他们“以打猎为生,吃兽皮”,“用兽皮盖房子”,人死后进行风葬,冬天下雪后“骑在树上”,用滑雪板追逐野兽。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米库鲁节、敖包会等。Ominaleng、Giyaqi、Mirtl节、火神节都是鄂温克族的传统宗教节日。后来受达斡尔族、满族、汉族等民族的影响,引入了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鄂温克族春节鄂温克族的春节时间和汉族的春节时间一样。鄂温克族把春节称为“阿尼族”,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从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正月十五。
为了过一个好春节,每个鄂温克族家庭都要准备足够的动物肉、鱼、酒、米、面等年货,做好新衣服、鞋帽,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贴上红对联、年画、挂条,以求新的一年丰衣足食,家庭兴旺。腊月二十三,火神被送上天。日落之后,各家各户开始向火神献祭,在厨房的坑里生火,融化火神雕像,同时烧一块麻糖和一块肉油,可以让火神顺利升天。除夕夜的晚上,每家每户的门前都点着一堆巨大的火。全家人穿上新衣,烧香跪拜祖先,先拜大师神,后拜祖先神。鄂温克族称之为“敖卓日”,把各种神排列在一起,父母带头烧香、祭祀、磕头。然后,晚辈会给长辈斟酒磕头,长辈也会祝福晚辈。萨满在他的家里举行了一场舞蹈会,在神灵的帮助下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繁荣。祭祖结束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称为“大年三十吃饱,吃喝一年”。年夜饭以手抓肉和饺子为主,喝酸奶粥和奶茶。除夕之夜,大多数人通宵熬夜,这被称为守岁,认为这将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精力充沛,万事如意。一些年轻人打扮成蒙面人,鄂温克族称他们为“德里达”,也叫“阿巴利死”(鸵鸟),半夜去各地拜年取乐。
正月初一早上,各家堆雪堆,用哈达绑上一捆芦苇站在雪堆上,然后磕头敬神拜年,然后各家互相拜年。每个家庭都要先祭祖,再跪拜长辈。每个家庭都要为来拜年的人准备很多礼物和食物。拜年上门后,鄂温克族无论人数多少,都要用饭菜接待,把拜年留着吃饭。饭菜必须是现做的,不能吃剩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节日期间,传统的文化活动是歌舞活动。从除夕开始,人们就一直围着春天的篝火跳舞。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从左往右拐。节奏简单明快,他们经常彻夜不眠。正月初二、初三,鄂温克族男子举行骑马、摔跤、拔河等体育比赛,女子聚在一起玩捉嘎拉哈的游戏。
在正月十五,鄂温克族人要吃“阿木松”米饭,这是用大米或小米煮的,并加入奶油和糖。主人一边吃喝,一边和邀请的亲戚朋友一起享受春节。
鄂温克族的抹黑节是正月十六的抹黑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日出时,人们把混有大豆油的锅底灰抹在手掌上,互相抹黑。但父子之间,翁媳妇之间,兄嫂之间,是不允许互相抹黑的。晚辈抹长辈,要先磕头,再抹黑。在这一天,人们,包括老人和婴儿,都要在脸上涂上一些黑色,以求好运和辟邪。
鄂温克族的Ominaleng Ominaleng,鄂温克语意为四月相会,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宗教节日。它在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三天举行,持续四到七天。
节日前,萨满祭司在助手的陪同下走遍了每家每户。每去一户人家,都要对着太阳的方向绕着蒙古包走三圈,边唱边敲。主人拿了一碗牛奶,洒在陪同的人身上。家里其他人都往他们身上洒酸奶,直到他们进了蒙古包,围着火塘站了三圈到西南角,这时主妇把一碗牛奶洒在了蒙古包顶上。
其次,新萨满会去老萨满家学习一周左右的舞蹈,期间会杀一只全体成员捐赠的羊,在圣树上抹血,大家分羊肉。
节日当天,全氏族男女老少带着牛、羊、马肉,以及布匹、茶叶、糖、哈达等礼品,聚集在老萨满的家里。院子里立着一棵桦树,房间里立着一棵柳树,两棵树之间系着一根麻绳,树枝和绳子上挂着各种彩色布条,作为献给上帝的礼物。仪式开始后,所有人都被狗皮绳围在两棵树之间的范围内。祭司萨满和随从萨满互相跳着舞,人们也跟着歌舞一起唱。如果人身边的狗皮绳需要加长,是氏族人兴旺的好兆头;如果用的绳子变短了,就表示有瘟疫。当有不祥的预兆时,萨满要杀死动物,召唤神灵去消灾。萨满祭司和随行的助手不断向诸神祈祷,祈求家族的繁荣和保护。
仪式结束后,将举行骑马、射击和摔跤等体育和娱乐活动。
鄂温克族米库鲁节是鄂温克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农历5月22日。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莫尔斯河流域。米库鲁是鄂温克族语的音译,意为庆祝丰收。这就是牧民统计当年增加了多少牲畜的意思。
为了庆祝米库鲁节,鄂温克族人在节前几天就开始采购节日商品,有的忙着宰羊,有的忙着制作奶制品,有的进城买茶、酒、菜,有的专门请亲戚朋友来过节。
节日当天,鄂温克族人都穿着漂亮鲜艳的鄂温克族民族服装,骑着马,和亲朋好友一起驱车前往祭祀现场,参加庆祝活动。首先是巫师萨满,烧香点灯,念经念咒,进行大型祭祀活动,祈求神灵,祈求消灾和人畜平安。然后举行骑马比赛,这是一项比勇敢、机智、骑术、技巧更胜一筹的体育活动。优秀的骑手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赛场上;比赛开始时,只听到一声呼唤。几十名年轻力壮的骑手欢呼着跳上了马,像弹丸一样飞了出去,挥舞着马具,飞快地追赶着凶猛的马匹。谁先驾驭烈马,谁就赢。当一匹凶猛的马被困住时,有的跳到马背上,有的抓住马尾巴,有的紧紧抓住马耳朵,突然将马扑倒在地,从而拉开了剪马鬃、剪马尾、割耳朵、打烙印、拔动物坏牙等活动的序幕。
这是节日中最重要的活动。为了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每个人都必须团结合作。节日那天,鄂温克族牧民起得很早。中青年牧民有秩序地从放牧营地的马厩里放下他们两岁的马。有的人剪鬃毛剪尾巴,有的人剪耳朵做记号。主人在马后腿的右侧打上烙印。剪下的鬃毛尾和剪下的耳块由主人保管。割下马的耳朵准备献给巫师时,主人要在木碗里放一碗牛奶,从马耳朵中间往马尾辫上洒,然后把马放进马群。马的活干完了,就开始“剪羊”,剪耳朵。这时,按照传统习俗,老人要给女儿、侄子、外甥送一只母羊羊羔,以祝他们以后牲畜兴旺,羊多。一年一度的米库鲁节在充满互助、团结、合作的节日气氛中举行。
以上活动结束,大家就去主人的蒙古包里摆酒席。按照习俗,酒席一般是先茶后酒。敬酒时,主人手持木托盘,上面放两杯酒。从首席开始,依次敬客人。一轮祭拜过后,主人给帮忙“剪羊”的人献上哈达,表示感谢,并宣布当年的小牛数。大家听后,立即向主人道贺,并祝牲畜兴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将会有更多的品牌和“削减力量”。当这个宴会快结束时,另一个主人邀请大家去他家参加宴会。鄂温克族有句话:“尊重你的人,会毫不犹豫地给你甜酒。”
夜晚,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鄂温克族人点燃篝火,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年轻的鄂温克族男女以篝火为中心围成一个圈。他们在悠扬的钢琴伴奏下,唱着嘹亮豪放、富有草原风情的歌曲,跳着节奏鲜明、动作有力、舞步矫健、舞姿优美、富有田园生活情趣的鄂温克族舞蹈。当姑娘们随着欢快的旋律起舞时,裙子上的装饰有节奏地叮当作响,听起来很有趣。年轻人开怀大笑,直到深夜。
米库鲁节上的各种活动,既充分体现了鄂温克族牧民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又生动地展示了鄂温克族敢于斗争、善于竞争、善于骑射、善于拴马的民族特色,展现了这个民族开朗豪放、朝气蓬勃的阳刚之美。
鄂温克族敖包会敖包会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敖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鄂温克族每个氏族都有一个敖包,还有全氏族供奉的敖包。
敖包博览会每年举行一次,通常在农历四月、六月的吉祥日子举行。此时春回大地,天气温暖,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美,条件非常好。祭祀敖包时,要宰杀牛、羊等牲畜作为祭品。鄂温克族通常先赛马,多由青壮年男子参加。赛马的惊险动作往往表现出高超的技艺,不断得到周围各族人民的欢呼。马赛之后,喇嘛们在敖包前焚香、点灯、诵经、祭祀。之后会进行摔跤、唱歌跳舞等活动。
鄂温克族认为祭祀敖包就是祭祀山神、龙王。目的是祈求他们的保佑,消除灾难,风调雨顺,人兽兴旺。
至于敖包的来源,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女人坐在骡车上,从很远的地方来到鄂温克族的村子,坐在村口哭着喊着。引起了一场风暴,村里的人都吓坏了,坐立不安。冬天,到处都是冰雪,人们挖冰洞取水。突然,洞口出现了一个长头发的女人头,吓得人们慌忙逃窜。这时天上下起了雪,村民们都慌了,就请了九个喇嘛来念经念咒。喇嘛们终于用魔法抓住了邪恶的女巫,并把她的头放在了土堆和石头下面。
鄂温克族怕以后再闹事。每当他们经过时,都要在上面放一块石头,以增加体重。每年4-6月,去加石头的人最多,久而久之,敖包就形成了。
鄂温克族的吉亚其“吉亚其”是鄂温克族语,即祭祀畜神。祭吉亚其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属于民间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或六月,牲畜膘满之时举行。
祭祀时,鄂温克族人以樱桃米或米粥为供品,放在口袋里。然后,在一块方形毡上,用各氏族的马鬃尾巴绣出一男一女两个人像,分别放在口袋里供奉。祭祀结束后,未婚少女先尝,然后大家一起分享。
鄂温克族人认为“吉亚其”是牲畜之神赐予的,祭祀“吉亚其”是为了感谢牲畜之神的恩赐,使牲畜能够顺利繁衍生息。
鄂温克族米尔特尔节米尔特尔节是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举行。
鄂温克族人认为从今以后,天气会一天天变冷,甚至一夜之间变冷,瘦弱的动物随时有被冻死的危险。放羊的鄂温克族人在这一天把自己的种羊赶进羊群,开始宰杀牛羊,储存冻肉以备冬季食用。卖不卖牲畜就在这一天决定,以免熬过冬天造成损失。
因为鄂温克族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冬天非常寒冷,放牧和狩猎活动非常困难,要做好过冬的一切准备。农历十月二十六被视为天气由暖转冷的起点。庆祝米尔特尔节表明鄂温克族人重视这个节气。
鄂温克族在火神节崇拜火神,这是鄂温克族崇拜自然的具体表现。对于鄂温克族来说,火可以煮动物肉,可以给人温暖和光明,但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和灾难。所以火成为了鄂温克族人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他们对火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认为火是神所主宰的。根据鄂温克族的传说,火神是一个老妇人。因为女人每天都要接触火,要用火做饭取暖,所以鄂温克族人祭拜火神,都是女人供奉的。
火神节在每年农历65438+的2月23日举行。它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贫穷的鄂温克族猎人去山里打猎,在森林里呆了一天,却没有抓到任何猎物。晚上,他觉得又困又累,就在一个山洞里睡着了。没想到睡了很多年。当他醒来时,发现猎枪的手柄已经腐烂,枪管上布满了铁锈。他慢慢走出山洞,爬上一座小山,看到前面有两个蒙古包。在一栋停满乐乐汽车的大楼前,他想那一定是富人的家;另一栋破旧的建筑,他断定这一定是穷人的家。于是猎人走进了穷人的蒙古包。可怜的牧羊人拿出奶茶招待他。猎人正要喝水,忽然听到蒙古包里有人说:“我们穷人已经忍了好几代了,现在不能再像待宰的羔羊了。我们必须在一夜之间杀死贪得无厌的富人的所有牲畜。”
猎人很惊讶,因为只有他能听懂这些话,而可怜的牧人却一点也不懂。他走出蒙古包,发现瓦肯站在上面。那一夜,一阵风吹来,鄂温克族富家的牲畜和乐乐车都被吹进了泥潭或盐湖里,而贫困的牧民家庭却安然无恙。很快,草原上也长出了许多美丽的绿草,贫穷的牧民渐渐富裕起来。猎人知道这是瓦肯人给他们的,所以他把那天的所见所闻告诉了索伦的每一户人家。从此索伦家族开始崇拜火神。无论何时吃饭,都要先祭拜火神,把一年中的这一天定为“火神节”。在节日当天,鄂温克族人会宰杀一只肥羊,把羊胸部和头部最好的一块肉放在火上烤熟,然后供奉给火神。
鄂温克族家家户户都会在腊月二十三晚上举行祭祀火神的仪式。每家每户用木根或劈开的木头交叉成火架,火架上放一只涂了油脂的羊胸骨,火架周围挂五色布条和点燃的石灯,火架前放一张祭祀桌,上面放一些供品。日落时分,女人们点燃篝火,开始向火神献祭。首先,他们把桌上的酒和供品扔进火里,然后全家人向火神下拜。
鄂温克族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尊重火种。接待客人时,主人应手持火炬,出门迎接。主客双方在火炬下互致问候,意为让火神作证,真诚相待。吃饭前,主人把一块肉扔进火里,倒上一杯酒,然后向客人敬酒。客人们在开始吃喝之前也要用酒敬瓦肯人。
鄂温克族人视火神为不死之神,无论如何也灭不了火。因此,鄂温克族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尽力保护火不熄灭。
除了上面重点介绍的鄂温克族节日,其他鄂温克族的节日还有6月65438+10月1的阿雅伊宁(阿雅伊宁:长寿节)和10月5日的布嘎坎伊宁(布卡康伊宁:万神节)。2月2日木渎日伊宁(木渎日伊宁节:龙抬头节),他们不劳动,也不能使用任何劳动工具,包括刀和枪,否则会激怒龙神,遭受痛苦。3月3日是“欧沃伊宁”(熊节)。在这一天,他们会供奉熊骨。4月5日是施万宁(清明节),主要是祭奠死去的祖先,食物、酒、奶制品、肉制品也用来祭奠死去的祖先。5月1日是Oz Hoorning (Oz Hoorning:祖先节)。5月5日的Muu ining(木伊宁,水神节)认为水从这一天开始有了生命,所以这一天天不亮就起床,用纯净的河水洗澡,洗去前世带来的污垢和疾病,然后在头上插上青蒿辟邪。6月6日,库马哈宁(库马哈宁:驯鹿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之一。那时候,骑驯鹿,骑驯鹿,赛驯鹿,吃驯鹿肉,喝驯鹿奶酒,交易驯鹿皮毛制品,交流驯鹿饲养经验,部落间重新定义驯鹿牧场,约定交换雄性驯鹿。鄂温克族的这个传统节日,自然成为历史上不同姓氏家庭定期交流驯鹿放牧经验,加强不同部落之间交流团结,强化民族认同意识的主要纽带。此外,基本上,各种节日是在部落的基础上举行或进行的。七月七日,拜那柴伊宁(拜那柴宁:山神节)祭拜山神。八月八日是中秋节。九月九日是密特根(密特根节:火神节)。10六月10是吉亚奇宁(吉亚奇宁:幸运神节)。165438+米日宁(Mirtl Yining:小雪节)10月23日,鄂温克族人认为从这一天开始天气逐渐进入寒冷,也给人们带来了自然储存冻肉等冻品的好时机。于是,从这一天起,他们宰杀牛羊过冬和春耕,把牛羊肉、冻饺子、冻蔬菜、冻水果以天寒地冻的形式储存在仓库或储存车上。也是在这一天,决定冬天卖牲畜。也是在这一天,忙碌了一天后,每一个鄂温克族家庭都会设宴庆祝小雪节的到来。在一些牧场上,几个家庭会聚在一起庆祝节日,从事一些唱歌跳舞等自娱自乐的活动。当然,那些有钱有很多牲畜的牧场主,会举行更大规模的小雪节庆祝活动,邀请他们的邻居或亲戚朋友参加,晚上还会举行篝火晚宴,也是非常热闹、喜庆、喜庆的。但与上面全面介绍的节日相比,这些节日在鄂温克族看来都是小规模的节日,活动范围或形式都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一些象征性的庆祝活动会在小范围内或亲戚朋友之间以及家庭内部举行。
鄂温克族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一般喜欢喝奶茶。早上,他们习惯在煮好的砖茶里放一点盐,加入牛奶制成奶茶。奶茶是鄂温克族人日常生活中的常备饮品。鄂温克族的早餐和午餐都是“喝茶”,外加自制的小吃。鄂温克族人重视晚餐,视之为正餐。一般都是喝牛奶,吃肉面,吃肉米粥。面条一般用刀切,豆子肉丝芦蒿煮成的粥是一顿美餐。
鄂温克族除面食外,主要吃鹿、狍子、野猪、熊的肉,还有鸭、龙、乌鸡等。他们吃肉的方式很简单,一个是煮,一个是烤。他们喜欢吃“手扒肉”,把肉切成大块,放在锅里煮到七八分熟,取出后用刀切开,用手蘸盐面吃,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鄂温克族人在野外狩猎时喜欢吃烧烤。猎人经常把动物肉切成条或片,用柳条和铁条串起来,放在火上煮。熟肉嫩滑可口。
鄂温克族吃鱼,喜欢在河水里加点盐炖着吃。他们也喜欢吃各种野菜,做成配菜。将大白菜叶、辣椒、青蒜混合在一起,用小磨粉碎,再用盐腌制,有一种咸辣的香味,特别是吃肉的时候,味道更鲜美。
鄂温克族人经常吃乳制品,家家都能做出很好的奶酪、奶皮、奶粉。女人把鲜奶放在桶里,放在阴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牛奶变成糊状,再剥下来拿出来做奶酪,也就是“额如木”,可以涂在干面食或零食上。如果你加热奶酪,你可以煮黄油和白油。他们把“奶渣”叫做“奥都姆”,把牛奶倒进锅里加热,牛奶逐渐变成丰富的块,晒干后就成了奶渣。把奶渣拿出来抹上奶酪可以当零食吃,是鄂温克族招待客人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