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锈色差别

青铜器的不同锈色是不同的青铜器在其特定环境中缓慢形成的。

1、青铜器出土时锈色变化是各种铜锈色,铜器入土、坠水、传世,都有相应的的铜锈区别。

入土在千年以上的铜器,颜色纯润,绿的如铺翠,红的如翡翠,坠水保存下来的铜器,颜色洁绿的如瓜皮,红的如子柿。

传世的铜器稍显黯淡,呈紫褐色,主要是因为空气的侵蚀。

2、青铜器出土后的锈色变化主要是空气的腐蚀。

3、孔雀蓝是青铜器在潮湿的空气和二氧化碳作用下逐渐氧化形成的。这个过程非常缓慢。

扩展资料:

青铜器大多数曾经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

作为腐蚀介质土壤的毛细管及孔隙被空气、水和电解液充满。

青铜器埋于地下,在空气、水、电解液的作用下,自然形成各种不同色彩的腐蚀覆盖层。

有黑色的氧化铜(CuO)、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靛蓝色的硫酸铜(CuS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O)、绿色的碱式硫酸铜(CuSO4+3Ca(OH)2)、白色的氯化亚铜矿(CuCl)、白色的氧化锡(SnO2)等不同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铜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铜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