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好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玩过家家吗?
先来了解一下“假装游戏”,心理学上也叫象征游戏或表演游戏。孩子会模仿,对世界非常好奇,就会爱上这种感觉。用身边的物件去模仿成人的生活,也代表了对成人世界的向往和好奇。
比如两岁的时候,你会像妈妈哄孩子一样抱着娃娃;三岁以后就复杂了,用遥控器当电话打电话;我最喜欢的是假扮角色的游戏,比如玩宅酒。在模仿和自己的想象中,我开始了探索和整合社会角色的游戏。
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假装游戏”是脑力锻炼!早在上个世纪,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就研究过:“学龄前儿童处于前操作阶段,游戏主要是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意味着孩子进入“角色扮演”,并在他的理解中赋予这个角色一个定义和功能。这是检验孩子智力活动的方式,也是认识世界的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不断地探索和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接受许多分散的认知方法,然后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模型和示范,化为己用。随着时间的发展,信息知识会得到更好的内化,更高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会被巧妙地运用到越来越高级的假装游戏中。
宝宝18-24个月的时候,他倾向于模仿自己: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在懵懂中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惊喜,爸爸出门后,他会拿起遥控器假装打电话,还有一声好的“你好”。在这个初级阶段,孩子不会专门去模仿一个人或同类,而是观察大人的某个动作,尽力去模仿。
孩子在3-5岁时,就会进入角色扮演: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孩子,已经能够对某一类特定的人有所表现,并且非常沉迷于“角色扮演家酒”游戏。和伙伴、家长一起扮演消防员、医生、老师、宇航员等社会角色。有这种变化的孩子得益于社会性的快速发展和较强的观察能力,而观察细节的能力也是孩子对社会的认识。
五岁以后,我会喜欢戏剧性的游戏:我六岁的侄女非常喜欢和朋友一起扮演艾莎公主,热衷于被称为“女王”。而且,我会翻出妈妈的裙子和丝巾,戴上闪亮的发夹,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床是她的城堡,还得按照她编的情节来演。不仅需要日常经验,还需要自我想象。
“假装玩耍”有益于孩子的全面心智发展!1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
在“假装游戏”中,孩子需要掌握基本信息,然后通过自我理解和沉浸式体验,获得“主角”的自信。孩子在游戏中有足够的权利和选择,在现实中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创造链接。这无形中是在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会先考虑我该怎么做,比如扮演老师,有教鞭有教材,然后模仿老师讲课,不是乱说,而是梳理老师的发言逻辑。
在“搬家酒”中,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要建的房子突然倒塌,孩子不在身边。面对这些,问题儿童需要灵活的反应。这也是为了锻炼孩子在虚拟环境中不同场景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
相信很多假装游戏中的角色都会让孩子欲罢不能,所以会主动集合伙伴,一起收集需要的道具,分配相应的角色。这类孩子的情商通常较高,会主动,愿意与人交流,所以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在发展和运用中提高。
“呼朋唤友,收集素材”的孩子,领导能力不差,组织清晰,会沟通,会分发,很厉害!
3.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都不错。
可以说,喜欢“假装游戏”的孩子,一定是善于观察和模仿的,而且还会加入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孩子接受外界的知识,医生会用听诊器来探视病人,所以她会找一个玩具听诊器来给芭比娃娃治病。用牙签当针给娃娃挂水,用胶带当医用胶带。
这是儿童想象力在行动中的表现。孩子主动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和认知付诸实践。
家长应该如何利用「假装游戏」,在游戏中与孩子一起进步?1,多参与孩子“幼稚”的过家家。
孩子们自导自演的假装游戏中的很多细节,都透露着他们内心的感受和对世界的理解。参与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玩假装游戏,是沟通和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之一。
在孩子最初的个人玩耍中,家长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和丢脸而制止。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但不要过多的干预和打断。让他们随着自我认知的发展去玩,给孩子选择权,除非他们邀请,否则不要直接插入。
不要拒绝孩子的邀请。虽然幼稚,但这是他们珍贵的童年。我们应该参与他们的世界。这就像学着用动画片里的幼稚语气跟孩子说话:“乐迪,我是萧艾,听到请回话!”让孩子觉得你是真的在陪他玩。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脑洞大开,抛弃大人的固定思维,什么都可以玩。锻炼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比如玩一朵盛开的荷花,一只小松鼠偷吃食物等。
2.肯定和保证孩子的“假装游戏”时间。
不要觉得小孩子的假装游戏幼稚不靠谱,怕角色扮演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就禁止了。肯定孩子的心理,给孩子“玩”的权利和空间。并且保证孩子的玩耍时间,放开双手让他们去公园,去朋友家,或者在自己家里玩假装游戏。
要满足孩子的要求,你需要提供相关的游戏素材,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当然,我们也可以不用买一模一样的,而是用周围环境相似的物品或者类似玩具的材料。
比如厨师的玩具炊具,当吉他的扫帚,当手机的香蕉。这些都是不容错过的小脑洞!只有你有足够的素材和兴趣,你才能有更多的乐趣,引导孩子在虚拟的假装游戏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那么家长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不要局限于一种角色扮演,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获取信息,看电视,上网了解各种角色,获取社会、科学、超自然领域的知识。
模仿是孩子和人类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表演家”!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假装游戏”的心理活动期,玩自己喜欢的,在游戏中获得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放飞思想。为什么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