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总让别人生气?
前两天,一个熟人给我发了一条信息。
他说:“听说你在做微信官方账号?”
我回答:“是的。”
结果他回答:“你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应该学点厨艺之类的。写作有羊毛的意思。以后能当饭吃吗?”
我:...
这是什么精彩的演讲?
就在我要发火的时候,转念一想,他也不例外。
在生活中,同事、同学、朋友、亲戚甚至恋人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人。
比如情侣经常说“你总是食言,你是骗子!”"
仅仅因为承诺的事情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做到,就说明对方是骗子?
他们说话没啥意思,却经常分分钟让别人爆炸。原因是他们只会说话,不会交流。
在分析有些人无法沟通的原因之前,我想解释一下说话和沟通的区别。
说话重在表达自己,沟通重在互相沟通。
说话就是用语言来表达事实或态度,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通信,顾名思义,要把两条沟连起来,只有一条路或一座桥才能连起来,那才叫通信。
如图所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这样。
如果你想和另一个人交流,你必须使用语言和非语言(身体动作,表情等)。)与对方建立联系,而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表达态度。
比如有的情侣是这样说话的——“你每次说话都不守信用,你是骗子!”
这种语气是在表达你对对方的态度,只能算是交谈,不能算是交流。
沟通应该是——“这个月你答应陪我吃两次饭,但是两次都因为有事耽搁了,让我挺失落的。”我希望我们下次能试着一起吃,你觉得呢?"
这种说话方式一方面客观理性的陈述事实,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是询问对方的感受。
这是一种交流。
而很多人说话分分钟惹人烦,主要是因为以下四个原因:
说到沟通,情感其实在沟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想想看,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朋友,因为你做的任何一件小事,就不断地批评你,试图纠正你所有的行为,你和他交流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有点紧张?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绪智商低”。
不会沟通的人,往往是因为对自己情绪的理解和控制能力低,对别人的感受不够敏感。
正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大脑经常会收到一堆歪理邪说,导致与人交流时出现不合逻辑的推论和冲突。
其中两个谬误最为典型。
第一个谬误:“应该”的谬误。
典型示例:
“你应该听我的。”
“你是我媳妇,就该给我洗衣服做饭。”
“你是我老公,你应该养我一辈子。”
这种人在与人交流时,往往只有一种模式,就是“你应该怎样/事物应该怎样……”,而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事物有自己的规律”,也就是分不清“是怎样的”和“应该怎样的”。
就拿我一开始举的例子来说吧。在我的熟人心目中,他分不清“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
在他看来,“女孩子应该学会做饭洗衣服,而不是写字”,“你这个年纪应该谈婚论嫁”。
有这样的观点:
“如果你是男生,就应该请人吃饭。”
“你是我的朋友,所以你应该明白我的想法。”
“她应该接受我的建议。我是为了她好。”
以上信息都在说“应该是什么”。
陷入“应该”谬误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想问题,说话,希望一切都按照自己的预期运转。
当别人没有做自己期望的事情时,他们往往会责备和责怪别人,认为别人不能理解他们,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总之,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这样的非理性心理往往会导致三个不好的结果。
首先给说话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为他们不断渴望理想的人和事,所以很少对身边的人和事感到满意;第二,只是习惯性的抱怨别人而不采取行动,这种非理性的情绪会形成惯性思维,逐渐导致说话者面对人和事,只有抱怨,而不想做任何事情去改变让Ta不满的状态。第三,这种抱怨式的沟通方式会让别人对说话者产生戒备心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瞬间爆发。
那么如果我们说话的时候不用“你应该”,而是用“什么”的思维,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她是个女孩,她热爱写作,这是她的爱好,这是客观事实。虽然我不能理解写作的意义。”
“他是男生,但我不能拿所谓的性别优势,让他为我买单。我没有权利这样做。”
“他是我的朋友,我们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彼此的想法不一样,这是事实。虽然我还是希望他能理解我,但我不能强迫他理解我。”
“我给了她建议,但她没有接受我的建议。那是因为她有自己的打算,我尊重她的想法。毕竟,她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她是我的儿媳妇。我希望她下班后有空可以做一顿饭给我吃,让我觉得很开心。但我不能认为媳妇就应该给我洗衣做饭,因为我们是两个相互尊重,相互独立的个体。如果我有“她应该”的心理,说明我并没有真正尊重她,她也没有义务为我这样做。”
综上所述,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应该”的思维,你就应该明白,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处事方式。你首先要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人,这个社会,都有自己的规律在运行,你不能把“应该”的谬论强加给别人。
总之,经常用“你应该”的人,在你想表达需求的时候,不妨告诉别人你喜欢什么,你希望别人为你做什么,而不是说教和要求。
因为“你应该……”的语气无论怎么说都会很烦。
除了“应该”的谬误之外,第二个不能沟通的人经常接受的谬误是过度推理的谬误。
过度推理包括两种类型。首先是根据有限的证据做出推论。
典型示例:
“你不陪我吃饭,好像真的不爱我。”
“你是什么样的朋友?你甚至不知道我的生日。”
在上面的情况中,说话人只是因为别人的一些有限的缺点,就直接推断出这些缺点代表了别人的全部。
想想看,很多情侣发生矛盾,往往都是因为一件事,最后影响到感情深不深,最后分手。这往往是分手者的思维模式。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除了别人偶尔的缺点,很多时候,别人其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一点都不爱你”“真的不够朋友”。
所以,下次你因为一件小事就推断别人都不好的时候,不妨冷静的想一想,是不是别人就像你说的100%不好?
还有一种过度推断的类型,就是我们总是因为别人的缺点一次就夸大别人的缺点。
“你从来不听我的。”
“你总是食言。”
“你太笨了,都不记得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试着进一步思考,你会发现这些“绝对”的说法几乎都不成立。
“你总是”“你总是”“你经常”“你从不”等等。这种说话方式说明你用“绝对”的语句来表达对对方的不满。这种说话方式一来让对方不高兴,二来会让你觉得真的受到了伤害,其实不然。
所以,尽量用更准确的信息,而不是过度的推断来传达给别人和自己,你会感觉好很多。例如:
“最近三天,我发现我和你说话的时候,你至少有五次不听我的。”
“今年以来,你答应我的还有两件事没有兑现。”
“我告诉过你应该有三次,但你还是没记住。下次听我的好吗?”
你这样说,就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你的具体行动没有做好。一方面可以让对方理性的接受你的说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认识到事实是怎样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夸张。
实用主义的规则,用通俗的话说,就相当于游戏规则。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如果所有的玩家都想玩,他们必须理解并遵守相同的规则。
举个例子,我喜欢玩的一个象棋游戏的规则是,每一轮最大的牌赢,累计得分最高的出局,得分最低的赢。我喜欢玩的另一个模拟战争游戏是违背棋牌规则的。在这场游戏中,每轮得分最高的玩家获胜,累积得分最高的玩家获胜。
如果我把桌游的规则用在战争游戏上,我保证我活不过三秒。
在沟通上,也是如此。不同的交际场景和个人关系有不同的说话规则,也就是我们经常在什么场合说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话方式。
不善于与人交流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无法随着不同的交流场景自由切换语用规则。
他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让现场很尴尬。
一个朋友的朋友曾经要求加我为好友。我一想做朋友的朋友,就答应了。
两天后,她扔给我一篇很长的英文毕业论文,让我帮忙翻译。我回复她因为我不是翻译专业的,对翻译一窍不通,这个恐怕没办法。
后来她给我发消息说:“我们都是那个人的好朋友。这种关系,你不会帮我吗?”真小气!"
我:(黑色问号脸)
这个女孩是在不同的关系中使用相同的实用主义规则的典型。
如果她对她最好的朋友这么说,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但她和我这样和她没什么交情的人说话只会让气氛尴尬。
我们和好朋友开的玩笑,在另一段关系中往往不会说。因为如果说出来,可能会让别人觉得被冒犯了。
不同的演讲场景也是如此。
在朋友聚会上,你和好朋友互相开玩笑,甚至拿对方和前任多年的爱人分手时的往事开玩笑,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换个场景,如果你去朋友家叙旧,当着他现在职位的面说那些笑话,那就有些不合适了。
所以,你要足够聪明,知道在不同的关系和不同的言语场景中,运用适当的语用规则,交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还有一种说话方式让人生气,就是对人不对。
有些人想表达不满时,往往会选择这种方式。这些场景经常发生在夫妻和已婚夫妇身上。
如果有人对另一半的某些行为不满,无法沟通的人会选择抱怨对方的性格,比如“你太懒了”、“你根本没有上进心”、“你根本不负责任”。这些明显是对个人性格和人品的攻击。这种沟通不仅会导致双方矛盾升级,还会因为你的口惠而实不至而伤害到对方的心,长久难以修复。
能沟通的人更容易抱怨对方的具体行为。比如“你又把袜子扔沙发上了”“这周连续三次不想帮我做家务了”等等。无论是聊袜子还是做家务,这些话题都是希望对方改变自己的具体行为和生活习惯。
总之,如果你总是让气氛尴尬,或者让别人尴尬或者生气,那么你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犯了我说的四大忌:
第一,分不清“应该”和“是什么”,总是习惯性地用“你应该……”来问别人。如果你犯了这个错误,你应该在以后直接表达你的想法和要求,用“我想”“我希望”之类的词,而不是用“你应该”之类的说教式的词。
第二,我犯了“过度推断”的错误。我常常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就觉得别人什么都做不好,或者因为别人的一个缺点就觉得别人哪里都是错的。如果你想改变这一点,你需要三思而后行。对方有你说的那么坏吗?如果没有,请直接告诉对方他做了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而不是过多的定义对方。
第三,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关系中使用相同的说话规则。记住,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关系要用不同的说话规则,否则很可能导致气氛尴尬或者关系受损。
第四,说话的方式对人来说往往是错误的。这是与人交往中的大忌。很多人都犯过这样的错误。解决的办法是“对事不对人”,尽量通过讲述对方的具体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不要轻易上升到对方的性格和人品。
亲爱的你,与人交流时,不要频繁使用“你应该”这种说法,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否定别人的一切。记住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关系中使用不同的说话规则。如果你想表达你的不满,那就说出对方表达不满的具体行为,不要攻击别人的人品。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下次和别人的交流氛围会更好。
(完)
参考资料:
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洛克特,《传播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