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怎么办?我觉得我变了。

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职业倦怠。

最简单来说,职业倦怠就是工作的无限膨胀和挫败感导致的一种情绪、精神和身体上入不敷出的感觉。《工作是在摧毁你吗》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大卫·波森说:倦怠会摧毁每一种能力,比如短期记忆、积极乐观的态度、统筹规划、判断和推理能力。

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了中国职业倦怠调查报告。在调查中,中国4000名在职员工在线填写了Maslac职业倦怠问卷。结果显示,分别有35%、32%和45%的被调查者存在情绪衰竭、无效性和去人性化指数,至少有40%的被调查者可以被归类为工作倦怠综合征患者。在各种职业中,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研发(R & amp;d)部门是职业倦怠高发的“重灾区”,发生率分别高达28.5%、25%和22.2%。另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是,具有心理治疗师资格、能给患者开出有效处方并签订了职业保密协议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只有400多人。大部分工作者还是抱着一种旧观念,认为工作倦怠是个人效率低下、意志力薄弱导致的隐私问题,是一种令人尴尬的负面隐私。只要不崩溃,这些沉重的负担和隐藏的痛苦,是家人、同事或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无法知道的。

情绪是衡量工作倦怠的指针。积极的情绪可以让我们从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和快乐,变得更加敬业和进取。负面情绪直接导致我们对职责的疏离,放大一切挫折,让办公室人际关系紧张,分崩离析。然而,在如今的职场中,我们的情绪往往被明确屏蔽在工作和服务之外,尤其是那些经常需要“情绪互动和输出”的服务行业——医务人员、销售人员、教师。他们恪守工作信条,不能在病人、客户、学生面前表现出任何形式的悲伤、冷漠等负面情绪,从而完全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情绪本身就是工作社交圈的产物,它决定了我们的反馈和反应。

情绪衰竭是衡量工作倦怠和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焦虑等的重要指标。工作压力是直接导致工作者情绪疲惫的罪魁祸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FredLuthans曾提出著名的“心理资本”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体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由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坚韧四种心理积极状态组成。就像电池的电量决定了它的工作效率一样,个体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关系。

在众多的工作压力中,最明显的就是工作量无限增加导致的过劳:过劳不仅带来工作效率的下降,还包含了情绪的动荡和内心的矛盾,而公司和员工对工作倦怠原因的分歧会导致双方进一步的误解和更多的矛盾。

??工作压力就像健身房里的杠铃重量片,可以让你适度挑战自己,如果超过极限,就会让你痛苦不堪,崩溃:在健康的压力反应中,随着压力荷尔蒙进入血液,心跳加快,大脑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暂时关闭,这样就可以用更多的资源来应对眼前的挑战。当这些指标长期居高不下时,压力就会变得有害,一系列恼人的疾病就会悄然而至,包括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对免疫系统的伤害,并引起疼痛、消化不良和失眠。你的工作效率会开始下降,你会烦躁易怒,你会开始对生活中的小事苛求,然后你会失眠,抑郁,暴饮暴食或者厌食。

压力不仅是职业倦怠的唯一元凶,也是困扰大多数职场人士的工作中某些期望的长期落差。杨颖告诉我们,他的具体职责是根据客户需求制定沟通和创意策略,每天要工作10 ~ 11小时,不算周末加班时间。工作倦怠不仅来自于无限扩大的工作量,还来自于顾客飘忽不定的偏好和苛刻的批评。

如果你被困在一份不合适的工作中,觉得被困在那里可能会对你的情绪、热情和健康产生惊人的负面影响,那么改变职业轨迹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