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常识吹泡泡

1.有泡泡的小班儿童游戏怎么玩?

体育游戏“吹泡泡”

小刘班

一、设计思路: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总是吵着要吹泡泡,看着五颜六色的泡泡在空中慢慢落下。小朋友会追着泡泡跑,用小手抓,然后大声喊:“老师,我抓到泡泡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就像一只回归自然的小鸟。这个活动会让孩子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玩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热爱自然,通过活动体验自然之美;

(2)培养孩子与同伴团结合作、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能力;

3.引导孩子学会踮脚、下蹲、跳背。

三、活动准备:

1.气泡水

(2)、孩子有抱圈玩游戏的经历。

四、活动流程:

(1)、开头部分

○一开始以整队的形式带孩子去户外花园,提醒孩子户外的常规要求。

○老师吹泡泡,让孩子自由抓泡泡,比较谁抓的多,提醒孩子活动时注意安全。

②.基础部分

○指导幼儿学习脚尖、下蹲、跳跃等动作,注意幼儿动作的准确性。

○教孩子游戏的儿歌。

吹泡泡,吹泡泡,吹大泡泡,吹小泡泡,泡泡飞高,泡泡飞低,泡泡爆。

○解释游戏规则。

儿歌读到吹成大泡泡的时候,孩子被拉成一个大圈;当它被吹成小气泡时,

& gt;儿童向中间靠拢;我读到那批泡泡飞得很高,孩子们踮起脚尖;读到泡泡低飞,孩子蹲下;当泡沫破裂时,孩子跳了回来。

○引导孩子边读儿歌边玩游戏。

(3)、结尾:

引导孩子课后放松,带孩子观察地上的草,说说它的特点;走在草地上是什么感觉?

2.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泡沫从何而来?

由此,我想也许是小班孩子喜欢新奇好玩多变的事物的年龄特点吧。为什么不借助泡泡的特性预设一个集体教学活动,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感受探索的乐趣呢?

于是乎,以泡泡为主题的活动就这样开展起来了。随着科目的发展,很多孩子的泡泡水用完了,无法继续玩泡泡游戏。

所以,孩子们试着自己做泡泡水,那么他们用什么做泡泡水呢?趣味探索的主题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我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一种素材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让幼儿简单地认识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充分调动幼儿利用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尝试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1,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素材,大胆尝试制作泡泡水,体验探索的乐趣。2.愿意在同龄人面前交流他们的发现。

活动准备:小朋友自备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带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活动流程:1。交流材料,回忆经历。

这几天我们家孩子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可以改变泡泡的东西。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发现了哪些可以改变泡泡的东西。第二,介绍分类,丰富经验。1,谁愿意告诉你你带了什么?你什么时候发现它冒泡了?2.(介绍孩子带的多的材料,比如沐浴露)还有谁带沐浴露?你用的是哪种沐浴露?第三,利用经验,积极探索。

1,(勘探前)材料介绍。老师: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材料做泡泡好吗?齐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杯子,盖子有洞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材料,也可以选择。

2.(探索时)注意:(1)观察孩子对材料的使用;(2)根据孩子的探索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3)引导孩子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的不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和发现;(4)当孩子发现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孩子传递信息。第四,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一些孩子做泡泡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历。2.游戏:吹泡泡。让我们一起玩吹泡泡吧!评论:(王浦东新区教育学院)主题“泡沫从何而来?”起源于教师对儿童游戏体验的关注,并在许多儿童对其感兴趣的基础上转化为预设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又局限于其认知活动,明显受情绪支配,难以理解事物内在联系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这一活动是为了通过趣味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增强幼儿对事物的有意关注。

3.蒙特梭利教材《吹泡泡》第一册吹泡泡,吹泡泡,飞,飞得很高。

活动目标:1,练习幼儿听信号,做指定动作。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动作敏感度。活动准备:室外场地。活动流程:1。老师带领孩子有序入场,特别要求孩子注意安全。

现在我们要去上体育课。我们要上体育课的时候,小二要听老师的口令,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再次提醒孩子体育课的规则)

第二,开头部分。

队形练习:

老师一边带着孩子一个个读儿歌。“走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跟着朋友走。”走进一个大球。然后让孩子转过身,面向老师站着。

准备游戏:

我们来玩“长高变矮”的游戏吧。长高-举起你的手臂变矮-蹲下看看谁长得最高-双脚原地跳起。

第三,玩吹泡泡游戏

1,老师吹泡泡引起孩子玩游戏的兴趣。

看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老师会吹泡泡,你要仔细看泡泡。一会儿我会请你谈谈你看到的泡泡。

2.老师让孩子们谈论他们看到的泡泡。

3.泡泡五颜六色,圆圆的,很漂亮。今天,我们来玩吹泡泡游戏。让我们做一个又大又圆又漂亮的泡泡,好吗?

4.教师演示如何玩这个游戏:教师和孩子们必须手拉手逆时针走成一个圆形团队。边走边读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重复几次后,老师说:“泡泡飞得高。”孩子们举起他们的手臂。老师说:“泡泡飞得低。”孩子蹲在原地。重复几次。老师补充道:“泡泡破了!”孩子发出“啪”的一声,同时跑开了。听老师说:“吹泡泡!”大家又站成一圈,

老师要严格要求孩子把圈拉得又大又圆。

3.游戏又开始了。老师可以适当让孩子多玩几次。

第四,放松。

我们刚刚做的泡泡真的很漂亮。孩子们,你们也累了!那我们休息一下吧!老师带领孩子做“快乐的小鸟”,自由飞翔,梳理羽毛,啄食虫子等等。

五、老师带领小朋友有序进入教室,结束活动。

4.小班数学教案“鱼吹泡泡”

小班的孩子对洗手、洗头、洗澡很感兴趣。他们去公园的时候喜欢吹泡泡。

怎样才能把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变成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在“七彩肥皂”的主题中,我们设计了几个关于泡泡的活动,试图培养孩子探索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尝试和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一:制作泡泡水活动目标1。尝试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泡泡水,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2.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激发孩子对溶解的好奇心。活动中准备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用洗涤用品;递上一杯水和一根小棍子;吹泡泡的工具;橱柜上标有各种洗涤产品的实物图。

活动流程1。提问,引起孩子的兴趣。(1)老师:所有的水都可以吹泡泡吗?(2)老师试着用清水吹泡泡,没有成功。

老师: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出会吹泡泡的水?(3)引导幼儿讨论: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使水变成气泡水?(支持孩子的想法,给他们提供可以添加的洗涤用品。) 2.制作气泡水,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请孩子将自己的洗涤用品加入到装满清水的杯子中搅拌。(2)引导孩子观察向水中加入洗涤用品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老师:为什么洗衣粉、洗洁精、肥皂泡不见了?杯子里的水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3.比较不同洗涤产品加水的区别。(1)加了洗洁精、沐浴露、洗发水、洗手液的水还是透明的,(2)加了洗衣粉、肥皂泡的水变浑浊了。

小班孩子不能准确说出水的变化,只要能有意识地观察和比较。3.吹泡泡,体验浓度对吹泡泡效果的影响。

(1)用吹泡泡工具试试泡泡水能不能吹泡泡。(2)老师:你用什么做的泡泡水?哪个孩子用的和他一样?试试另一个孩子做的泡泡水。)

为什么他的泡沫能吹出来,你的却不能?引导孩子发现浓度影响吹泡泡的效果。(3)孩子们互相调换,看谁做的泡泡水最容易吹出泡泡。

(4)整理物品,让孩子按照实物图中的标记,把自己的泡泡水送回柜子里。延伸你的活动,继续观察各种洗涤产品做出的泡泡水的区别。

在不同的地方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活动2吹泡泡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培养探索活动的兴趣。

2.感受参与科学活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用铁丝绕成不同形状的线框,记录单,笔,各种材质的吹泡工具。

活动流程1。引起孩子的兴趣。老师:上次,所有的孩子都做了泡泡水。今天老师带了很多吹泡泡的工具来邀请小朋友吹泡泡。

显示各种形状的线框。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

(1)老师:你见过的泡泡有哪些?(圆形。(2)逐一展示不同形状的线框:这是什么形状?你觉得用它吹出来的泡泡是圆的吗?(3)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并请个别幼儿在上讲台前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记录表上。

(有的孩子说是三角形,有的说是圆形,允许孩子表达不同的意见。记录表如下:我的猜测实验结果(4)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金属丝框吹泡泡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老师问孩子:你拿着的铁丝框是什么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5)幼儿交换不同形状的线框吹泡泡,看其他形状的线框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6)老师和小朋友总结刚才吹泡泡的结果,并记录在记录纸上:不同形状的线框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3.尝试更多更特殊的吹泡工具。比如用硬纸壳卷一根小棍,一端剪成喇叭状;吸管;泡泡枪等。

老师:这些工具也可以吹泡泡。我们把它们放在活动区。以后孩子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看看吹出来的泡泡有没有不同。延伸活动画泡泡,撕泡泡,开泡泡店。

身体活动:捕捉泡泡。设计点评在关于泡泡的活动中,孩子自己尝试、观察、比较,引起强烈的好奇心,而老师注重孩子的交流,把问题留给孩子去解决。

以前我们总认为小班的孩子年龄小,阅历少,语言表达能力差,很难开展探究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对象,遵循他们探索事物的特点,也可以很好地开展小班科学探究活动。

5.如何让小班科学的实验桌吹泡泡?

可以用EXCEL或者WORD。我用WORD举例吧!

1.标题:吹泡实验总结

2.准备工具:水、洗衣粉、瓶子、小圈圈;每个10

3.环境:室内温度17度。

4.时间:10:00

5.实验者:张三和李四

6.整个实验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签名:二年级一班2065438+2006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