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物思维导图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深入挖掘高中生物教材,多角度分析总结教材中的概念和一些零碎知识,尝试用比较法和“脑友好”思维导图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和复习。通过这种综合教学法,教学目的会更明确,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会更准确,更容易掌握生物知识。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物概念,生物概念是生物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既是抽象思维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基础。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近年来,以文字、图形、表格形式出现的高考试题出现的频率有所增加。此类题型不仅直观、生动,而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高,更能体现生物的特点,体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对于这类试题,学生首先要正确识别图表的含义,从中准确提取所需信息,然后进行图形转换,将所学知识与考试中的背景材料联系起来。因此,考试中开放试题的数量会增加。如何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简洁的文字、图表来表达,很重要。对这些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更大了,所以在平时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运用生物专业术语简明概括生物知识能力的训练,并一直坚持下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比较法

比较法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生物问题,掌握知识要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法是将人脑中的各种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异同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比较法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明确本质特征,澄清易混淆的概念。比较是一项复杂的智力劳动。通过比较,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还可以逐渐学会总结比较的一般方法。例如,比较法可分为: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相似比较法和不同比较法;从比较的方式来看,比较法可分为:列表法、图示法、实物比较法和实地观察法等。一旦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将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1]。比较法的基本含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呈现两种材料或引导学生在同一教学时间观察两种事物,求同存异,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义的记忆比机械记忆更有优势,而且记忆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通过比较,可以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稀有的材料简单化,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知识的本质特征,从而达到有意义的记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比如学生对染色体、DNA、基因这三个概念理解模糊。相比较而言,三个概念在组成上是相互关联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包含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会有很多基因。染色体、DNA和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其中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NA(包括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遗传作用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段。这三个因素在功能上也是相关的。基因是控制形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但它只能通过DNA和染色体的自我复制以及DNA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学生可以在比较中准确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概念的含义。

三、“友好使用大脑”思维导图

教育部规划的“十一五”项目江宁实验区启动仪式后,区域内各实验基地学校对“友好用脑”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学习和应用先进教育理念的热情和速度都很快。作为江宁区“友善用脑”实验基地学校,我校青年教师研修班成员在项目组织的指导下,通过集中学习、分类讨论,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寻找“友善用脑”与各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点,设计了“友善用脑”的研究参考子课题,作为我校青年教师研修班成员,积极参与其研究,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选定“充分”。思维导图或记忆导图技术是应用大脑理论的最佳方式。思维导图结合了与自由半球相关的功能,左半球负责逻辑、语言和符号,右半球负责形式、颜色和形状。左右半球结合起来,需要学习的东西就会以视觉的方式有效地组织起来,便于在长时记忆中储存。思维导图可以节省时间,重组学习内容,提高记忆程度,调动创造力,从而加快学习速度[2]。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友好用脑”的思想和方法,做到不盲目、不教条,自然、合理地运用。尤其是在课堂上,因为教育的对象和主体都是学生,所以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友好用脑”的概念,亲身体验它的价值。因此,根据思维导图的大脑功能,让学生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着列表说颜色而不是单词(投影显示)。

黄色(绿色)蓝色(红色)橙色(蓝色)黑色(黄色)红色(蓝色)绿色(黑色)紫色(红色)黄色(蓝色)红色(绿色)橙色(黑色)绿色(红色)黑色(黄色)

通过这个小游戏,学生们觉得很有趣。当他们快速说出颜色时,会情不自禁地喊出单词的发音。然后他们向学生解释说,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你的右脑试图说颜色,而你的左脑坚持读单词,这就导致了左右脑的冲突。想要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记忆力,就必须综合利用左右半球。那么一个有效的合作方式就是建立思维导图。

第四,比较法和思维导图的结合

比较教学是一种发散性的综合思维,可以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也可以把同一章节的不同概念联系起来。比较的结果可以用图形或表格显示出来,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用文字、图表和图示解释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能力。思维导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图表的使用是主要形式。从形式上看,比较教学和思维导图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概念的理解都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与思维导图相比,比较法的建立和设计较为单调,概念基本不脱离表格。一般纵横代表不同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比较项目。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信息量大,异同清晰,设计方便。但是过于死板,缺乏新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和厌倦的心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记笔记、满灌的状态,上课看似理解掌握,下课却容易忘记,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思维导图则是一种复杂的设计,概念覆盖面窄,信息量相对较少,往往是围绕某个概念展开。但是,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容易接受新事物,并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因为它应该是每个学习者亲自完成的独特方法。思维导图的主体是学生自己,但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我发现比较法和思维导图各有利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在思考,为什么这两种看似不相关的形式和概念不能综合运用,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为此,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从课后的口头反馈和练习批改来看,效果非常明显。

比如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三节就涉及到物质的跨膜转运。我们应该比较和总结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首先通过比较把三个概念以表格的形式(如表1)提炼区分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表格中的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区分出来。同时,我们可以展示他们的绘画技巧,用不同的形状来代表不同的结构部分和物质成分。你也可以涂上不同的颜色来帮助你理解。经过引导,同学们热情高涨,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诚然,八仙在渡海时各显神通,一幅独特、精致、个性化的比较思维导图呈现在眼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图片(如图1)表达了如下含义:两条蓝线代表具有一定厚度的细胞膜,左边是细胞外,右边是细胞内,灰色小圆圈代表跨膜运输的物质。两边数字不同,表示物质浓度不同。箭头表示物质的运输方向,细胞膜中的红球表示运输物质的载体蛋白。用比较思维导图的方法设计的这三张图,简洁生动地表达了表1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在制作比较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