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总结版
1.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总结第一版
背景描述:每个班级都会有反差很大的孩子,有爱学习却不爱学习的,有听话不听话的。当初我们班的孩子给我的印象就是很调皮,不爱学习。每次上我的课,他都坐不住,甚至不会请他发言。我真的很担心。之后我和他父母沟通,最终达成了共同努力促进改善的* * *谅解。案例描述:这一天,我发现他的孩子上课坐得笔直,我下意识地赶紧表扬了他。没想到,在整个10分钟的上课时间里,他都在全神贯注地和我互动。他在操作10分钟的时候,没有像往常一样磨蹭,第九个交了作业,我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他。看到他开朗的表情,我心里也很高兴。
反思与措施:人无完人,更不用说是一个处于活跃期的孩子。作为老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在发现孩子缺点的同时,也要找到教育的突破口,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其次,做好家庭教育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途径。
2.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总结第二版
情境:又到角落游戏的时间了。惠惠和几个朋友仍然选择在“小舞台”玩游戏。我看一看。在平时的其他活动中,惠惠也和他们一起玩。只有到了“小舞台”,才开始分配主角。今天,轮到惠惠陪同。我只看到惠惠一边听音乐一边敲打着节奏。看起来像往常一样。当惠惠听到我的赞扬时,她立即停止了敲打。她看上去很尴尬。说实话,我真的没想到我的赞美会带来这样的效果。我想可能是这个小家伙怕尴尬,就悄悄走开了。一进教室,就听到外面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我偷偷地看了看,惠惠又恢复了她刚才活泼开朗的样子。
分析和措施:
今天,惠惠的表现表明,她不是一个完全内向的性格,她的内在项目在必要的情况下显示出来。其实这也是孩子双重性格的表现。她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朋友面前是那么的活泼,在遇到老师或者陌生人的时候却是那么的沉默。我想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让孩子经常接触一些陌生的人和事。只有先接触她,她才能适应和理解。渐渐地,她。
3.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总结第三版
一、案例描述我午睡起床时,孩子们正在穿衣服。活动室里传来一个惊喜的声音:“肥皂?我们今天吃肥皂吗?”
“吃肥皂,今天我们吃肥皂!”孩子们欢快地喊着。
“老师,今天的点心是肥皂。”航航和欣欣跑过来告诉我,语气中带着一丝神秘。
“哦!真的吃肥皂?”去了活动室,看到今天的零食是橘黄色的年糕,乍一看真的像彩色的肥皂。我拿起一块年糕,对自己说:“今天请我们吃肥皂,真奇怪!””同时,他故意表现出一脸惊讶和怀疑。
“哈哈,老师还真以为是肥皂呢!”孩子们在窃窃私语,那是因为他们在嘲笑我。我都认不出年糕了。
我问了一个问题:“你看,这个肥皂是什么样子的?”
“就像电脑里的键盘。”“像个小枕头。”“像一张桌子。”“像毛巾一样。”……
我说:“吃肥皂的话,吃饭的时候不要吐泡泡!”"
“啊?吃肥皂嘴里吐泡泡?”"我们会往嘴里吐肥皂泡吗?"孩子们被我的话逗乐了。
感动说:“我听过一个故事。一只小蜗牛吃了一块草莓形状的肥皂后,从嘴里吐出许多肥皂泡。泡泡也把小蜗牛带上了天空。”
“哦,吃肥皂会吐出泡泡。你一边吃肥皂一边吐泡泡飞上天我能怎么办?”我皱着眉头说。
“哈哈哈...如果我们在天上飞,老师就抓不到我们了。”孩子们笑了。
我更加担心:“那太糟糕了。中学5班的25个孩子都在拿着肥皂泡在天上飞,只有一个老师。”我怎样才能抓住你?"
哲哲说:“老师,不要怕。你上直升机去天上抓我们,把我们一个个带回来!”"
我连连点头:“好主意!”
温温说:“老师,你把渔网撒向天空,把我们都抓回来。”
我赶紧拍手:“这是个好主意,会被网住的。”
航航说:“老师,你把一根长绳抛向天空,让我们抓住绳子,然后把我们一个个拉下来。”
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是一个聪明的计划,但老师要花很多心血。”
田甜说:“我的办法是让老师坐热气球飞到天上把我们抓回来。”
殷瑛说:“让老师变成翼龙来抓我们。”
浩浩说:“让老师变成奥特曼来抓我们。”
孩子们正在积极思考各种方法。我把年糕给了孩子们,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仿佛期待肥皂泡带他们上天。
吃完零食,我就和孩子们去户外玩“飞抓”的游戏。孩子们带着肥皂泡在天上飞,我尽力去抓他们...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随机教育的案例,体现了生活就是每天一门课的教育理念和教师对教育时机的把握能力。
在案例中,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是积极愉快的。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所见所想,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策略主要如下。
1.认可孩子的联想,接受孩子的情绪反应。
孩子把零食描述成肥皂,这是一种联想。老师看到了孩子现有的关于肥皂的经验。对此,老师既不否认,也不简单肯定,而是假装惊讶和困惑。这时候老师的表情和语气向孩子传达的是对联想的认可和接受。
在整个事件中,孩子们表现出惊讶和兴奋,被老师们所接受,从而营造出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孩子们敢于思考和说话。
2.顺应孩子的思维特点,提供想象空间。
老师对“肥皂”的疑惑和好奇,让孩子们开心,激发他们的热情,支持他们的想象力。
老师的问题“这种肥皂是什么样的?”拓展孩子的思维,促使他们利用现有的经验进一步联想。老师的“吃肥皂——吐肥皂泡”的联想,调动了孩子们的经验,引发了他们的无限想象。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孩子们已有的经验被充分激活,于是感动地讲起了小蜗牛吃肥皂吐泡泡的故事。显然,这样的故事是充满趣味的。老师利用这些信息适时抛出了第二个问题:“你一边吃肥皂一边吐泡泡飞上天,我能怎么办?”孩子们的思维瞬间活跃起来。此时,孩子已经从联想转变为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表达想象的情节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尊重孩子的想象力,给予支持性的回应。
孩子积极利用已有的经验,想象老师抓孩子的各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是有趣的情节。生动的画面。孩子感受到的是想象的乐趣,此时的气氛是积极愉快的。
面对每一个孩子的想象,老师都用心倾听,给予具体的反馈,给予尊重和支持。比如,老师通过点头、拍手、竖起大拇指来表达对孩子想法的赞赏,通过“这个想法不错”、“这个方法不错”、“这是一个巧妙的计划”等短句来表达对孩子积极思考的鼓励和肯定。
老师回应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给了孩子们极大的鼓励,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教师在提供支持性回应的同时,也善于改善孩子已有的经验,帮助孩子丰富词汇,表达经验。在老师的支持下,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主性。
4.调整角色定位,站在孩子的角度欣赏纯真。
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在领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之间转换。在引导孩子的思维从“喜欢什么”到“怎么做”的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自己看到的世界,理解自己的言行,就是孩子的伙伴。所以,老师们面对“肥皂”会疑惑,面对“孩子被泡泡带上天”会担忧,面对“抓泡泡”的方法会鼓掌...老师带着童心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享受。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都会让孩子增强自信心,感受到交往带来的愉悦,从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
三。采取的措施
1.树立每天的生活都是一门课程的观念。
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是《浙江省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纲要(试行)》都提出了“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一门课程”的概念,即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其中包含着许多随机教育的机会。教师只有树立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门课程的意识,才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迅速做出价值判断,抓住教育时机,及时有效互动,促进儿童发展。提高随机教育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知识。
2.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关注儿童的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该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因此,教师应该敏感地捕捉到其活动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基于自己对儿童发展目标的细致观察,给予及时、恰当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永远有目标,眼中永远有孩子,让课程在过程中,在生成中,在师幼互动中。
3.形成平等民主的互动氛围。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在一天的生活中,大多数教师更注重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而忽视生活活动中的互动,往往在生活活动中扮演组织者、指挥者、管理者的角色,导致幼儿的生活活动枯燥乏味。建立平等民主的师幼互动氛围,有赖于师幼之间积极良好的情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所看到的世界,用智慧点亮生命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4.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对策总结第四部分
情况:最近天气一直不好,从一大早就经常下毛毛雨。为了防止孩子感冒,我们决定取消每天的户外活动,改为在走廊散步。今天上午的活动结束了。在午餐的空闲时间,一些孩子在一起聊天,而另一些孩子在互相玩耍。只有子诺站在靠近走廊的窗边,隔着玻璃窗向外看了很久,但老师似乎没有听到。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操场上有大型的户外玩具――孩子们喜欢在城堡里爬上爬下。
中午,孩子们要离开公园了,我送孩子上车的时候,发现子诺的奶奶正拖着子诺在操场上往前走。子诺一言不发,一脸倔强。最后,奶奶和老板依依不舍地走了。子诺的奶奶看到我,无奈的笑了笑,说,她坚持在那里玩,回去了。
分析:子诺也是我们班典型的留守儿童。她和她的祖父母住在一起。老人经营着一家小店,白天在店里忙着生意。子诺经常只能和爷爷奶奶在店里玩,很少出去。幼儿园里的大型户外玩具自然是吸引她来幼儿园的诱惑。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她非常渴望和其他孩子一样有足够的自由玩耍时间,而不是和老人一起被天性所束缚。
措施:通过和紫诺的窃窃私语,了解到她在幼儿园确实很想玩大型户外玩具。我和孩子约法三章,定了几条玩城堡的“规则”,让孩子明白,有规则才能玩得更开心。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孩子多,老师最终会带领他们玩大型户外玩具。和紫诺奶奶沟通,让她了解孩子的想法,建议她在业务不太忙的周末带孩子去幼儿园玩户外玩具。
5.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总结第五版
案例背景:洁洁是一个安静内向的小女孩,有点胆小。她不仅害怕陌生人,甚至害怕老师和家长。可能是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平时都是奶奶带大的。奶奶的性格急躁,经常让孩子不敢大声说话。
案例描述:
早上来到园里,奶奶焦急地对我说:“昨天,杰杰只剩下两支铅笔了,其他的都被郝好拿走了。”说完,他在老师面前推了杰杰一把。“你真笨,铅笔会被别人拿走的。”只见洁洁想说却不敢说,眼里满是泪水,牙齿咬着嘴唇,无助地扯着裙子。
奶奶走后,我把洁洁叫到我身边,耐心地问她昨天的事。她开始低下头。看到我用信任的眼神看着她,她小声说:“昨天我看到浩浩没带铅笔,就借了他一支。他称赞我的铅笔很漂亮。我以为家里还有很多,就给了他两个。”“是吗?原来,奶奶为什么会觉得浩浩把你带走了?你告诉奶奶是你给浩浩的吗?”我笑着问她。洁洁委屈地说:“奶奶发现我的两支铅笔不见了,就说我是傻逼。我说给浩浩,她说浩浩自己拿。”
和杰杰聊完之后,我又问浩浩。正如杰杰所说,这两支铅笔是杰杰送给他的。浩浩还特意带了另外两支铅笔,递到洁洁手里:“你给我两支铅笔,我跟我妈说了,我妈买了两支,让我给你。妈妈还说这叫礼尚往来,呵呵!”
分析和措施:
中班的孩子已经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了,如果不带文具可以互相借。当一个同伴称赞他的文具漂亮时,他想到了给予和分享。这其实是孩子之间有价值的互动。洁洁的奶奶没有很好的理解孩子的心理。洁洁虽然很内向,但她渴望交朋友,有同情心和分享意识,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当奶奶发现杰杰的铅笔少了两根时,直接认为杰杰没有爱护好文具,一味的责怪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甚至误解了孩子。
晚上离开花园的时候,我把我了解到的真相告诉了洁洁的奶奶。并把两个孩子叫了过来,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洁洁的奶奶。我对她说:“洁洁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当她看到孩子没有带铅笔时,她想到了帮助别人。真的很好吃!我们应该一起鼓励她!哎,浩浩今天也给洁洁送了两个,孩子们已经懂得互相交流了!”
洁洁的奶奶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对洁洁说:“那你为什么不说呢?说出来就明白了。”洁洁重重地点了点头,泪水涌上了眼眶。我想一定是被理解后幸福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