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秦朝捧个铁饭碗?没那么容易!
官二代也可以享受优惠待遇。“任子”制度允许某一级别的官员推荐他们的后代担任官员。但目前来看,这些高官子弟直接成为官员的可能性不大,而是先担任“郎官”,类似于国王的贴身护卫,包括中郎将、侍郎、郎中等。正是在吕不韦的推荐下,里斯“扮演了阿郎”。他的儿子李佑,的儿子孟田、孟頫,以及王建的儿孙王贲、王力,大概都是先取了郎官的位置,再根据表现提拔。
你没有米歇尔·普拉蒂尼认,你就要靠名气或者人气快速当官。如果你在家乡足够有名,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你有学问或者慈善,那么你就有望通过“招聘”或者“选拔”走上仕途。前者是政府听说你的能力后主动提拔你。据说是招了创作隶书的王慈中。泗水县票选第一的萧何也被征召(但萧何拒绝)。问题是,你有这两个的技能吗?更不幸的是,这种方法有时有风险。秦朝最著名、规模最大的一次征兵活动,是在天下刚刚统一之后。始皇帝从民间聘请了70多名医生,他们的命运历经了十多年...你知道的。
与招聘相反,“推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地方推荐人才,到了汉代演变为“崇孝节义”,但其标准主要是家财和德行。其实只是家财,因为只要肯花钱,修桥铺路等慈善事业,就不难买到好名声。但以你微薄的收入,也比年轻的淮阴侯韩信好不了多少,因为他“穷而无商,不能选为官”。
这些方法都不适合你。就像RPG(角色扮演游戏)里的勇者一样,老老实实一点点升级。
长话短说。当你十几岁的时候,你决心走上一项事业,并准备为之奋斗终生。但先不要表明决心,要先看看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当官的要求。根据秦简的综合记载,秦朝对公务员主要规定了以下几点:
有前科的不能录用。《内史杂记》禁止任用犯过罪的人为官,“赦史者不可从事政”,“能著书者不可敢循史”,“侍候、教头等群臣不可敢辅政,窃史而禁元宪”...因失职而被免职、永远用不起的“废官”,不能再混进公务员队伍。
有些职位还要求年龄和职称。比如《杂史》规定,辅佐官必须是“壮”(30岁,说20岁)男子,没有头衔的“士”不能任用。
籍贯也形成限制。《官员安置法》规定,官员调任异地,其在原岗位的下属不得调任。这一规定显然是为了防止形成新的山头,必然会涉及籍贯的限制。
对于学历和能力的要求,最后对于思想道德的要求,当时《为官》《虞书》等教材已经列出了“为官之道”的各种标准。但从常理来说,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都不会公开标榜自己是坏人。简而言之,你已经成功打入体制内,被“除名”为官。
当了公务员,你最在乎什么?月薪能拿多少?这种说法暴露了你旅行者的身份:第一,当时的报酬不是按月支付,而是按年支付;第二,不是工资,是职级;第三,你不会得到钱,当然不是古装剧里总出现的以“两”计算的银锭,而是以“石”为单位的小米。
白银直到明朝才开始自由流通。人们熟悉的“秦半两”铜钱虽然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但在财政收支上仍习惯于以粮食作为等价物。这就是为什么“等级”、“租金”和“税收”这些词是激进的。人们把收入叫做“米”,陶渊明声称“五斗米不折腰”,也是源于此。
《都史》里能有多少石小米?字面意思是每天一桶粮食。“一年不到100石,一天就吃一桶两升。”按照一天一桶两升算,一年就是43.8石。墨子大师在《杂卫》中的记述是:“争食,终三十六石。”就算一年粮36石,这个待遇和普通人比也是相当优厚的了。
李悝估计当时普通人的平均食量是一人一月吃一石半粮食;在苍法中,劳动强度大的犯人是每人每月两石粮食。这样算下来,一般人一年至少需要18 ~ 24石粮食才能维持温饱。“少官”不仅没有体力劳动者努力,而且他们的年排名也超过了这个数字很多。所以秦朝给公务员的待遇还算不错。如果你能做“长官”,你的官阶可以达到200到400石之间,你也将有资格获得官印。我们先来看下一级的官印:印体用铜制成,形状又圆又细,很像硬币;背面如扣,小洞系黄丝带,称铜印黄丝带。
古装剧中的方形官印都是明清时期的,而秦代则到处都是这种“币”。稍微有点脑子就不难理解了。既然秦代的书写材料是细长的竹简,那么如果加盖大印,印章如何才能完整的显示出来?相传苏六国互印。如果都像小砖头一样,恐怕都站不直。
这些公章按照官职分为不同的等级。秦朝没有相关记载。继承秦制的汉朝,根据官印和绶带的材质和颜色来区分。最低的是铜印黄丝带,较高的是铜印黑丝带,然后是银印青丝带,然后是金印紫丝带。相应的官职后面再讲。你问印金紫丝带是什么,想给自己弄一条?.....再往上是玉玺,谢谢。
公务员还有很多其他福利。首先是有一个休息日。秦朝虽然没有休假制度的记载,但是汉代就有了。史书记载:“五日一浴,归亲人。意思是官员可以专门请一天假洗澡。这个理由现在听起来很可笑,但在当时是合理的。在古代,卫生条件相当有限,很多人都不能保证定时洗澡,所以身上长虱子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问虱子,说虱子”的故事就是这样留下的。所以对于古人来说,洗澡是很严肃的事情,连国王都要在献祭前斋戒。
如果是出差,吃饭也是公粮。里耶有竹简,记载“程主管下乡,吃米三升”,还有“程主食米一石、五斗、两斗”、“他吃过米一石、一斗、两斗”。简牍也列在表中,分别用“-”和“”表示。具体数字不清楚,但好像是这一个。《传食法》还规定了这些公差人员的伙食标准:时宇的爪牙出差,每餐半斗米、四分之一升酱、一份蔬菜汤、韭菜;有骑士身份的人,如果骑士身份是博士或官职博士以上,则按其骑士身份的规定提供膳食。出差的随从每顿吃半桶饭,开车的仆人吃三分之一。另外,到了军衔级别(每年100石小米),还是有资格装备厨师和公家车的。根据金部法,每一个有官阶的官员都可以分配一个寄养,由他负责给你、助手、秘书等人做饭。你和你的人每十个人配一辆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