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984年的春晚是至今无法超越的经典?
次年,在积累经验之后,央视终于举办了一场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晚会。
今年的春晚之所以被认为是经典,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第一,节日气氛
早期的春晚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舞台小,观众和表演者的距离更近,所以互动更多。与其说是聚会,不如说是联欢会。
晚会上每个人都充满了欢腾的气氛,这与镜头里的春晚人们总是在睡觉完全不同。
第二,党的形式符合国情
今年的春晚可以说是为后来的春晚奠定了基本形态。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两岸三地共庆”的概念开始出现在联欢晚会上,这种形式一直流传到现在。
张明敏演唱了《我的中国心》、《乡间小路》、《山脊上》、《外婆的澎湖湾》。
还有,1984的春晚之后,港歌手Xi·蓝秀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这也是春晚第一首有伴舞的歌。还唱了两首《女神散花》《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第三,优秀的节目
一台晚会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节目,那么1984的春晚都制作了哪些节目呢?
歌曲方面,Xi·蓝秀的《阿里山的姑娘》、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外婆的《澎湖湾》、朱明瑛的《大海,故乡》成为大家传唱的歌曲和一代人难忘的回忆。
其中,李谷一的《难忘今宵》直接成为了春晚的保留曲目。
在语言类节目方面,马季老师的《宇宙香烟》已经成为音韵学领域的经典,姜昆和李文华的相声《夸家巷》也可圈可点。
其中,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反响最好。即使今天看,也是笑点满满。
《吃面条》讲的是陈佩斯饰演的青年演员接受朱时茂饰演的导演采访时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采访的场景是陈佩斯在吃面的时候被女朋友叫走了。对于饥饿的陈佩斯来说,当面对免费面条时,她起初非常高兴。没想到面试的时候,她频频ng,结果陈佩斯只能一碗接一碗地吃面条。
当时,在春晚现场,你可以听到观众的笑声络绎不绝,而陈佩斯和朱时茂也凭借这部小品成为全国观众熟知的著名演员。
那年春晚还有一个特别节目,就是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表演的哑剧《淋浴》。尤老师的精彩演绎让观众看到了哑剧的幽默和魅力,可惜的是后来的春晚舞台上很少出现哑剧这种表演形式。
正是这些优秀的节目、形式和氛围,造就了一场不可复制的经典晚会。
不管1怎么重播,我感觉1984的春晚真的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但很明显1983是央视春晚的元年。1984为什么会突然达到顶峰?也许是对的时间对的地方。你现在给多少钱,央视也不一定能做这么经典的。经典是不能抄袭的
总结一下,就是当年的节目太经典了。
不过我只说歌曲的部分,因为这首曲子很经典,其他节目当然也很经典。合起来就是无与伦比的1984!
开场的《祝贺新年》,真的有一种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大家创造新生活的热情,欢快热烈,很有中国味。这是由晚会上的精英演员演唱的。当然,李谷一和蒋大为是唱得最多的两位伟大的民族歌手。
合唱团成员有、李谷一、、、、、毛、和等。
郭颂老师于2016年逝世,以纪念他。
尹秀梅28岁了,还是个菜鸟。她唱了《幸福在哪里》和《派对,亲爱的妈妈》。这两首歌旋律都很美,尹秀梅的美声唱法也很接地气。这两首歌流行起来,成为经典歌曲。
从那以后,尹秀梅的妹妹就成了各大派对的压轴嘉宾。
郭颂跟着尹秀梅,在晚会上唱了三首歌,都表达了改革开放后农村农渔民的可喜变化。
接下来,来自上海的沈小岑演唱了《请到天涯海角来》和《妈妈教我一首歌》。两首歌都成为经典歌曲,第一首是《请来天涯海角》。今天海南岛就算花十亿打广告也达不到这个宣传效果!我想知道沈小岑是不是他们的荣誉居民。
此后,东方歌舞团朱明瑛的三首歌曲也被唱得家喻户晓:《莫愁》、《莫愁》、《大海》、《故乡》和《回娘家》。
朱明瑛的服装只是她的象征。
《回到母亲的家》其实是邓丽君的一首歌,但是当时邓丽君的歌被禁,而且当时两岸还没有开放,所以消息被封锁了。因此,朱明瑛把这首极具中国特色的歌曲改编成了河北民歌。这种变化无关紧要。研究河北民歌的专家也给朱明瑛写信说,我们河北没有民歌!很多年后,随着对邓丽君作品的不断听到,我们终于听到了邓丽君的原唱(其实朱明瑛阿姨唱的还是很有味道的,很有画面感)。
邓丽君的这首歌实际上叫做“小媳妇回娘家”。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TVB为邓丽君拍摄了一档特别的音乐节目,由香港喜剧之王许冠英饰演小媳妇。许冠英死于2011。
天津教师于淑珍为当年引滦入津工程演唱了《滦香茶献亲人》。她还演唱了计生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照耀太湖》。
然后是轰动一时的Xi·蓝秀,他来自香港,却先唱了内地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一集《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然后又唱了一首很喜庆的粤语歌《我的女儿散花》。因为当时没有台湾省歌手来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所以她唱了1950年代台湾省电影《阿里山的风暴》的一集《阿里山的姑娘》,这些歌都很好听。
多年后,当台湾省向大陆游客开放观光时,台湾省很多人对阿里山并不太了解,让人不解。现在看来,他们其实是想感谢Xi蓝秀在30多年前唱了这首《阿里山的姑娘》,让大陆观众觉得阿里山是台湾省最美的山...
1984的春晚给台湾省岛和海南岛这两个中国最大的岛屿带来的旅游价值几乎可以持续一辈子,可以用100多亿元来衡量。可见,这场晚会的影响和价值是深远的。
7点过后,李谷一蒋大为演唱了《辞旧迎新》。
这首歌之后,演唱《花儿》的撒拉族歌手苏平演唱了两首民族风味浓郁的歌曲《撒拉族花儿的大眼睛》和《我姐的山丹丹花儿开》
你看,那些年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多好。
现在春晚很多节目零点以后看的人不多,但是1984零点以后才上演最重要的表演。
那是张明敏。
张明敏起初是一名工人。后来参加歌唱比赛,擅长唱爱国歌曲。在他上春晚之前,所有的唱片都是爱国的。1984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就是中英要签署联合公报,宣布香港在1997回归祖国,所以央视邀请了张明敏出席春晚。他的歌曲《我的中国心》是当晚最感人的歌曲。
《我的中国心》是两位香港作曲家黄俊生和王福龄的经典作品。
张敏明还在春晚上演唱了费玉清的《脊起》,也很受欢迎。还演唱了《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小路》两首台湾省校园歌曲,将台湾省校园歌曲引入大陆。
1984的春晚,让两岸亲情氛围非常好。
台湾电视名人黄阿原还演唱了著名的闽南语歌曲《天黑了》,比斯蒂芬妮送给80后、90后的歌曲早了20多年。
接着,香港影星陈思思演唱了她在电影《三笑》中的插曲。陈思思于2007年去世。
而且从65438到0984有很多歌已经唱到家喻户晓。如著名沪剧演员毛老师演唱了沪剧《闫妍说媒》的选段,并演唱了一曲《太湖之美》,流传至今。曲调真的很美。
当然,压轴的是一对兄妹。
蒋大为演唱了《问我们怎么想》和《士兵与梅花》,其中《问我们怎么想》旋律欢快,回答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困惑,很受欢迎。
李谷一老师演唱了《舞蹈吧,小伙伴》《那就是我》《欢迎曲》。第一首歌是华尔兹节奏,听完就想跳舞。第二首是艺术歌曲,当时观众还在点播,很深情。后来成为经典。
如果说1984的春晚之所以这么经典,真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今年的春晚正式用《难忘今宵》作为送别曲,而且从那以后一直用了30多年。这个理由充分吗?
好想回到1984,春节快乐...
1984的春晚或许是中国春晚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也是这么多年来最经典的一次。我国春晚的习俗始于1983,是第一次,所以春晚的形式和内容难免存在一些不足。
1984从前一年的失败中寻找经验,终于在除夕夜为全国人民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晚会,无论是晚会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让人喜欢。当时晚会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舞台灯光耀眼,设计新颖惊喜,编曲精致别致,节目丰富多彩。在诸多因素下,这个春晚也成为了经典。
首先,时代背景和节日氛围:八九十年代,中国娱乐圈蓬勃发展。当时是改革开放时期,整个中国都充满了积极的活力。所以当时春晚的诞生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立刻引起了观众的极大热情和浓厚兴趣。那个时候,春晚的出现正当其时。
其次,春晚是一种符合国情的晚会形式。这个春晚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意义是,它为随后的每一届奠定了一个形式。当时的晚会形式很多都保留到了现在,比如“两岸一家庆天下”的理念,台湾省和香港的歌手开始出现在晚会上。1984春晚之后,晚会上的很多歌曲一时间风靡全国。
最后,晚会上还有精彩的节目。歌曲方面,《阿里山的姑娘》、《我的中国心》、《外婆的澎湖湾与海》、《故乡》等歌曲一经播出,便成为大家传唱的歌曲和一代人难忘的回忆。最后李谷一老师的《难忘今宵》直接成为了春晚的保留曲。此外,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反响最好。即使今天看,也是笑点满满。
1984春晚无疑是中国春晚史上最成功的“经典”。人们不禁要问:论强大的演员阵容,眼花缭乱的舞台灯光,新颖惊喜的设计,精致独特的编曲,丰富多彩的节目,1984的春晚无论如何都比不上2000年以后的春晚,但为什么却成为亿万观众眼中的永恒记忆和经典?这有很多原因。
一、时代背景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生机勃勃。经济领域捷报频传,文化战线百花齐放。正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春晚应运而生。她一出场,立刻引起了观众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简单贫乏的年代,春晚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
第二,承前启后
如果说1983的第一届春晚是初试,还算青涩,那么1984的春晚则是一场“承前启后”的盛典。既吸收了1983年春晚的不足,又注入了许多新元素,受到亿万观众的广泛好评。
第三,星星很亮
虽然当时设施简陋,舞美灯光等诸多方面都无法与今天相比,但众多明星的精彩表演依然光芒四射,赢得满堂喝彩。歌曲包括Xi蓝秀、尹秀梅、朱明瑛、沈小岑、郭颂、蒋大为、李谷一、张明敏等。曲艺包括马季、姜昆、游本昌、陈佩斯、朱时茂等。光听这几个名字,哪一个不为人所熟知。正是这些顶尖的艺术家成就了1984年的春晚,春晚也成就了他们。
第四,亮点很多
1984春晚期间,首次引进了大量港台明星,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激起了亿万观众的爱国热情,这首歌也迅速在全国传唱,经久不衰。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香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口头禅”,而朱时茂陈佩斯的小品《吃面条》更是让观众捧腹大笑。李谷一的歌曲《难忘今宵》成为历届春晚的闭幕歌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晓庆的主持,漂亮、大方、亲切、自然,也为晚会增色不少。正是因为有了很多优秀演员的这些优秀节目,1984的春晚才大放异彩,亮点很多。
等一下。由于以上四个本质原因,1984春晚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央视春晚已经办了35届,但1984年的春晚是经典,至今无人能超越。
为什么这么说?
1,1984年的春晚,是老百姓眼中的第一个春晚。
人们总是对第一次难以忘怀,印象深刻。
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始于1983年,但大多数人对1983年的春晚没有印象。
因为1982年很多人买不起电视,1983年第一届春晚,电视台节前不宣传广告,节后不重播。所以我们很多人只是在除夕夜后才听说过春晚,没有机会去看。
而且1983年刚办的时候,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舞台、背景、主持人、节目安排都不太成熟,少数看过的人印象也不是特别深刻。
到了1984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手里有了闲钱。
1984年春节前,很多人都买了电视。除夕夜,大家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翘首以盼!
农历正月探亲,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看春晚重播,笑语不断;去一个房子看一次,百看不厌;大街小巷的三台电脑都在播放春晚的新歌,听到旋律的大人小孩都忍不住跟着哼唱...
1984年的春晚是第一次全民参与的春晚,是第一次老百姓眼中的春晚。
而且1984年的春晚奠定了此后春晚的节目模式。
2.欢乐团聚模式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将两岸三地的明星聚集在一起。主持人分别是大陆的赵忠祥、鲁静、姜昆和姜黎黎,台湾的黄阿原和香港的陈思思。
香港和台湾省的演员第一次被邀请参加。他们的演唱风格与内地歌手不同,给观众强烈而清新的冲击感,更受欢迎。
来自香港的张明敏连续演唱了四首歌曲:《我的中国心》、《山脊》、《乡村路》和《外婆的澎湖湾》。
《我的中国心》唱出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这首歌很快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开来。
台湾Xi·蓝秀的《阿里山的女孩》已经流行多年。
大陆明星也是精英,明星闪耀。
强大的演出阵容,两岸三地华人、全球共庆春节,从此成为春晚的固定模式。
3.相声和小品出现了。
从今年春晚开始,相声成为历届春晚的亮点。
它始于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讽刺虚假广告的精彩表演——“宇宙牌香烟名扬天下”。
马季的单口相声,让无数看这个春晚的观众永远不会忘记。
马季不是主持人,但他机智幽默的嘉宾主持也成为84春晚的热点之一。
今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拉开了小品序幕。
他们精彩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也为日后的春晚带来了一种必要的节目形式——小品。
自此,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成为观众最期待的节目,开始占据春晚节目单。
时至今日,在春晚表演的所有小品中,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永远是经典。
4.新年祝福的歌舞形式
这场春晚以主持人的开场白和各种形式的拜年开始。
尤其是唱歌的形式,有很多歌是听的。
除了港台的张明敏和Xi·蓝秀演唱的五首歌曲,大陆歌手尹秀梅演唱的《幸福在哪里》《亲爱的党的母亲》,沈小岑的《请到天涯海角来》,朱明瑛的《大海,故乡》《回到妈妈身边》也很受欢迎。
尤其是李谷一的《难忘今宵》还是历届春晚的压轴之作。
这些流行歌曲一直唱到现在,连95后都觉得好听。
5.各种节目被串起来
1984年春晚,五花八门的节目让观众耳目一新,眼花缭乱。
有独唱、合唱、舞蹈、杂技、魔术、哑剧、相声、小品、京剧、豫剧、粤剧、评剧、越剧、黄梅戏、古画戏、有奖儿童游戏、评书和乒乓球比赛...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
1984年的春晚,没有声、光、电的高科技舞台。这不是演员的“演唱会”,而是演员和观众的近距离表演。
没有五颜六色的服装,演员们穿着朴素,却亲切自然,让人感觉很舒服,很接地气,像是朋友间的“小聚”。
穿着陈佩斯风格的夹克也成了当时男孩们的时尚。
1984年后,人们对春晚的期待越来越高,但节目或多或少都不尽如人意。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人们娱乐生活的多样化,人们娱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看不看电视不重要,看春晚的人越来越少。
因为这些原因,1984年的春晚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至今无人能超越。
80年代恰逢国内文艺空前复兴,也有很大的创作和表演空间,体现在文艺节目荟萃的春晚上。80年代的春晚和1984一起成为经典。单就1984而言,也是出色的一年。
这是春晚这种艺术形式第二年出现在央视。有了第一年1983的经验教训,第二年更加得心应手,因此也受到了观众前所未有的欢迎。
从1984开始,语言类节目逐渐取代歌舞类节目,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形式。今年舞台上,马季的《一个推销员》,俗称“宇宙牌香烟”,给大家带来了笑声。现在,它听起来仍然像一部带有适当讽刺和幽默的经典。
陈佩斯和朱时茂带来的《吃面条》大放异彩。从此,这种喜剧小品形式在春晚上生根发芽。在后来的30年春晚历史中,有几年没有一个纯粹的相声节目,但小品一年也没有缺席,赵和赵本山把它推向了巅峰。
不过,歌舞类节目的风头并没有完全被语言类节目盖过。今年李谷一唱了多首歌,最后她唱的《难忘今宵》,也成为了随后几年春晚的保留节目,直到现在。
香港女演员Xi·蓝秀被邀请参加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她唱了一批歌,比如《阿里山的姑娘》,唱了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剧组还邀请到了在港鲜为人知的歌手张明敏,他在舞台上接连演唱了《我的中国心》、《脊起》、《外婆的澎湖湾》、《乡间小路》等四首歌曲,风头正劲。尤其是《我的中国心》在当年得到一致肯定,很快风靡全国。
此外,本次春晚还首次邀请了体育明星,并邀请了当年的和张进行了一场有趣的乒乓球比赛,由名嘴担任翻译。场面非常精彩。
顺便说一下,一个花絮。当时全国都遇到气功热,春晚请了几个人表演所谓的气功,踩鸡蛋,砸核桃,好不热闹。
可以说1984的春晚非常经典,但说至今无法超越也是夸张。
其实春晚从出现到现在,除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几年有点疲软,从1983到1990的几年都是经典。但是1984的春晚真的很经典,说不可超越,跟时代背景和人民需求有很大关系。
1983到1984,改革的春风刚刚吹响的时候,老百姓对娱乐的需求很大,对港澳台也很好奇。这时候一大波流行歌曲和歌手登陆1984春晚,还有很多相声小品和相声助阵,极大的满足了普通人的娱乐需求和好奇心。
1984春晚期间,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首当其冲。一方面,这首歌很好听,主要是因为张明敏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张明敏的形象和服装也“惊艳”,让大陆人大开眼界。
歌曲方面,身着夸张礼服的Xi·蓝秀以一首充满激情的《阿里山姑娘》颠覆了世人对“流行”的概念。此外,《大海,故乡》《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也让很少听到这些歌曲的人上瘾。
在小品方面,陈佩斯和朱时茂是从吃面开始他们的“春晚小品王”生涯的。最棒的是,著名的体育明星也来到了春晚的舞台上,用体育的方式和老百姓近距离(在电视上)互动,让那一年的春晚看起来非常丰富。
还有,1984的春晚,李谷一演唱了经典的《难忘今宵》。这首歌的意义不用多说,一直唱到今天。
1.改革开放的时代
改革开放初期,第二届央视春晚成为全国观众近距离接触“大明星”的团圆晚会。这导致了来自香港、台湾省、澳门等地的表演者的出现。
1983第一届春晚略显青涩,但84年春晚趋于成熟。当时在灯光效果不足的情况下,蒋大为、李谷一、马季、姜昆等著名明星纷纷登台,把最好的文艺演出吹到了大江南北。
2.经典作品
陈佩斯朱时茂《吃面条》
这部作品标志着素描艺术的诞生,开创了舞台素描表演的先河。这是两位艺术家的经典杰作。当时轰动一时的演出,也让村晚成为观众多年来培养小品最喜欢的舞台。
陈佩斯演绎的小人物气质真实不做作,也正是因为这种真实的气质,他被封杀了。后来,他成了延庆县的石榴种植户,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3港歌手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和《外婆的澎湖湾》
虽然我穿的是裙子,但我的心还是中国的。伴随着熟悉的旋律,这首童年音乐课堂的经典作品从春晚的舞台响彻祖国大地。
《外婆的澎湖湾》是台湾省的一个地方,讲述了细腻的亲情细节,也广为传唱。
3.Xi蓝秀的《阿里山姑娘》和李谷一的《难忘今宵》
随着“阿里山的女孩像水一样美丽”的声音,我的记忆又回到了邓丽君的歌声。那时候,邓丽君一直后悔不能在大陆演出。但Xi·蓝秀的表演和演唱也非常耐人寻味,充满了台湾腔风情。
李谷一的副歌从开头的《祝贺新年》到结尾的《难忘今宵》,可以说是几十年来春晚的必备歌曲。几代人心中最美好的,就是天涯海角的同胞们祝福祖国新年快乐。
4马季相声《宇宙牌香烟》和《春联》
当时的相声大师马季还活着。这部单口喜剧主要讲的是他在1984年的聚会上推销宇宙牌香烟。我已经看了10多遍了,每次都笑得好开心。
大师马季把河北特有的方言和幽默虚构的商品广告结合起来,传达一些社会现象。
看完春晚才有过年的气氛,尤其是一家人辛苦了一年,一起在电视上看春晚,这叫幸福。现在的春晚,灯光特效、舞台装饰、节目阵容都丰富多了。为什么很多人说1984年的春晚是经典,至今无法超越?
第一:春晚是新的。
1984年的春晚是第二次举办。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我记得那时候还是黑白电视,一个村子可能只有一台,所以印象挺深刻的。
第二:节目质量
那时候的舞台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华丽,节目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那时候都是实实在在的节目,很多节目在今天都很精彩,很搞笑。并吸取了1983年第一届春晚的不足。
第三:首次吸引港台明星。
当时不仅有几位知名的内地艺人;并且首次大量引进港台明星;也是观众第一次看港台明星,各种以百花齐放姿态的节目相得益彰,也成就了当年的经典。
最重要的是一首《难忘今宵》从那一年流传至今。用一首陪伴了30年的歌,怀念开头...怎样才能超越这种感觉?
据《难忘今宵》的作曲王明介绍,剧组提前一个月就把任务交给了他,他还在日历上标注了交稿日期,然后每天一忙就忘了。送外卖的前一天晚上,他醉醺醺地回到家,睡前翻翻日历,等到明天该送外卖的时候,他哼着曲子谱了首《难忘今宵》,潦草地写在一张纸上,然后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他还没叫醒电视台,就派人回家拿稿子了。人们看到桌子上的音乐,就把它拿走了,没有叫醒他。他也忘了这件事。直到春晚播出受到好评,他才隐约听起来有这回事。事实证明,喝一点酒,工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