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积极的父亲,培养一个“我能行”的孩子。

从去年学习积极管教开始,我的育儿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和孩子的联系和互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篇文章是记录和分享我的一些经历。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知道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都愿意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来培养孩子。看了琳琅满目的教育书籍和铺天盖地的育儿文章,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思考这个问题后,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能够“赋能”的教育。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在教育中教会孩子独立面对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这是积极纪律的核心思想。《正规正法》一书明确提出了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备的“七种重要的感性能力和技巧”。在教育中实践正面管教,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觉得父亲比母亲更有优势。爸爸宽容随和开朗,加上精力充沛,喜欢活动,经常变换花样,思维上善于逻辑推理;善于揣摩孩子处理问题的行动动机;善于用一些轻松、幽默、机智的语言教育孩子解决问题,是爸爸的优势。因此,我认为父亲学习和实践积极的管教来培养孩子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我在实践了一年的正向纪律后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觉得爸爸比妈妈更“懂行”。这并不是说妈妈们做得不好。许多母亲为孩子付出了太多。现在很多妈妈都说“女弱母强”,意思是很多妈妈因为天生的母爱,发挥了难以想象的意志力,为孩子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但为什么我说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懂行”呢?因为,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母亲这个角色承担了太多的任务,让母亲们感到不堪重负。我老婆曾经和我沟通过这个问题。她说,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个子不高,体重不达标,饮食不正常,没有礼貌,发脾气等。,她认为这是她作为母亲的责任,外人会认为她是个不称职的母亲。所以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她妈妈会觉得很焦虑。这就会导致有些妈妈对孩子有非常高的期望,但在实际教育中,会因为焦虑而计划得比较少,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目标不明确,必然影响孩子能力的培养。

爸爸教育孩子的目的性更强。爸爸对于自己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才能,一般都有想法。目标确定后,他的计划执行能力一般比妈妈们强一点。所以,爸爸学习和实践正面管教后,一般妈妈会不那么焦虑,更容易合作。自从去年我学会了正面管教,我就坚定地应用了这种教育方法。我在进行活动的时候,会围绕PD的理念来操作,不那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里的长辈。当然,我也会和晓晓的妈妈商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晓晓的妈妈也参加了一些育儿和个人成长的课程。现在,我们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好的统一,大家对善良坚定的理念都有了更好的理解。我妈不会再指责我温柔傲慢,我也不会再纠缠我妈怎么接受孩子的情绪。当我们的教育理念统一了,矛盾减少了,步调一致了,孩子的发展自然就顺畅了很多。

在陪伴孩子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安全卫生等基本因素外,作为父亲,我更注重是否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价值感,是否有利于按照积极管教的原则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只要符合这些原则,我基本都会陪着孩子去完成。

我充分发挥了自己在知识和想象力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比如,在特殊的时候,我会把纸箱描述成一艘大船,拖着孩子“出海航行”,在“航行”的过程中给她讲一些海洋的事情,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轻松记住海里的各种动物及其习性。再比如,当孩子在独立刷牙的任务中表现出烦躁和拖延时,我会把自己扮演成她牙齿上的细菌。她一边刷牙,一边不停地扭动身体,仿佛在挣扎着不被刷掉,孩子也能笑着轻松地独立完成刷牙。有时候,我会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去小区地下车库玩,让他们在复杂又高度相似的入口前体验走迷宫的感觉,教他们辨认我家的入口。孩子百听不厌。同时,因为我对“清洁”和“安全”的掌控力与微笑妈妈不同,所以我在更大的范围内和孩子一起玩。我会让孩子在我的陪伴下自由爬树,用小刀切水果蔬菜,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我也会带孩子去玩水玩沙,让她浑身是泥。我也会让她穿着雨衣在大雨中感受雨水的侵蚀。我认为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在我们实行积极管教的一年多时间里,孩子们被允许在更大范围内为个人成长和家庭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与我们并肩工作,边做边学。所以孩子的重要感知发展得比较好。比如,在对个人能力的感知方面,孩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活动。我们出去玩的时候,面对难走的路,难爬的树,或者在家做家务的时候,孩子经常跟我说,爸爸让我自己做,我能做到。同时,孩子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并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有一天早上,因为她的耽搁,我被送到幼儿园的时间比平时晚了,上班也没有吃早饭。我没有责怪她,只是告诉她我饿了一上午的感受。她听后真诚地向我道歉,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快速完成洗涤工作。另外,孩子整体判断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比如面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危险的游戏,她会通过自己的判断表示拒绝玩,并说出拒绝的理由。有时候大人会开一些不合适的玩笑,她自己判断后可以拒绝这样的玩笑。众所周知,一个3、4岁的孩子拒绝朋友和大人是需要很强的个人能力的,这是在积极管教的指导下慢慢养成的。

当我逐渐理解积极管教的思想实质时,我发现这种观念不仅适用于我们的孩子,也适用于家庭关系,因为对待我们的父母和伴侣,如果我们想得到他们的合作,就需要让他们感觉良好。比如有时候我和老婆讨论一些问题,特别是我想说服她接受我的观点的时候,我也会把“先联系,再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到沟通中。我会让自己看到妻子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她考虑这件事的出发点。接通后,我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我的感受,然后提出我的建议。这种交流方式加深了我们的亲密关系,稳定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培养也非常有利。

(一)关于善良与纵容的关系。这是我练习正面管教后面临的最大也是最困惑的问题。虽然我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棍棒底下出孝心,严厉是爱宽恕或伤害。而且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还是很有市场的。所以在我们的教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并不接受“亲切”的教育方式。我们害怕因为太善良而失去父母的权威,认为善良就是纵容,孩子就会无法无天。刚接触正面管教的时候,我和老婆讨论过这个问题很多次,但每次都得不到统一的答案。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也因为从来不打不骂孩子而受到长辈的批评。长辈们会说,是因为我从来没有严格要求过,没有过分纵容和娇惯过我的孩子,所以我的孩子才会表现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而且每当我被长辈责备的时候,我也有压力。但是,我之前说过,父亲的优势就在这里。一旦我确定了目标,我就不像我妈那样容易被影响。所以我反复看了《正规正法》这本书,深入思考。后来我发现,其实简·尼尔森已经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她告诉我们,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是传统教育方式无法适应孩子发展的直接原因。只有让孩子感觉更糟,他们才能做得更好,这是一个荒谬的概念。而且惩罚的长期效果是得到孩子的四个“R”,即怨恨、报复、叛逆、退缩。同时,她也告诉我们,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我们侧重于后三个,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是否长期有效,是否能教会孩子有价值的社交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当我反复研究思考作者的论述时,我的心灵慢慢放松了。回想我对教育的理解,最好的教育是“赋权”教育,只有善良坚定的正面管教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于是我坚定地走了下来。

(2)正确理解和运用“善良”。相信很多家长在使用正面管教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什么是善良?对此我经历了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我认为善良就是对孩子表情的温柔。从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我在两个PD培训班的学习来看,我觉得这是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走进的误区。在学习了正面管教之后,大家一定会意识到大吼大叫是一种不好的方式,但是在初始阶段,我们很容易认为这是正面管教中的善良。我一开始是这样的。当孩子因为太贪玩而不肯刷牙睡觉的时候,我会压抑自己的焦虑和愤怒,假装温柔地对孩子说:“宝贝,爸爸知道你还想玩,但是已经九点半了,我们要睡觉了。如果我晚上睡得晚,明天早上我就不能起床去幼儿园了。而且,如果我睡懒觉,我会很高……”。这个时候,我会觉得特别失落。我那么努力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善意的教育他们,还是被无理拒绝。经过学习和思考,我明白了,表达的温柔只是善良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孩子行为动机后的接纳和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善良,而不是温柔的说教和控制。

第二个误区是关于接纳和讨好。在学习PD的初级阶段,我们都知道,要善良,就要接纳孩子。当时我对接受的理解还是很片面的。我以为我应该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绪和行为。在这种想法的指导下,我会不自觉的讨好孩子一段时间。不管她有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我都会敞开心扉欢迎她。每次她生气或者哭的时候,我都会尽力安抚她,有时候甚至会无原则的满足她的需求。好像让她情绪化是我的错。后来发现这种方式真的解决不了问题,还让孩子越来越不尊重我。经过学习和思考,我认识到善良不仅仅是尊重孩子,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所以,接纳也必须和情感、行为分开对待。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这是尊重孩子;而孩子的不当行为,比如扔玩具,玩食物,是不能纵容的。这是尊重我们自己。从此以后,我不再对孩子的情绪负责,尽我所能取悦孩子。当她不乖的时候,我会制止她的不乖,我会允许她有情绪,然后教她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这对孩子培养情商,提高自省能力非常有利。

??(3)关于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方式。这个问题也是我在之前的实践中遇到过的容易出错的问题。我们在学习PD的时候,会特别想用PD来解决各种问题。我们想快速检验学习的效果,一举规范孩子的言行。所以刚学PD的时候,往往还没联系好就开始尝试解决问题,得不到合作的时候甚至会带领孩子去解决问题。我的孩子小的时候,她经常发脾气。这个时候,我往往在一次简单的* * *感之后就开始解决问题,而且不管* * *感有多有效,我都开始要求她冷静下来,把她带到我自己的冷静角落。比如我会让她坐在小凳子上冷静一下,然后孩子会哭得更厉害。有时候我甚至会更温柔地压制她坐下来冷静下来。我女儿是那种很有能量的孩子,所以经常在这种情况下哭得满楼都是,而且能哭很久,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后来学了,才知道* * *爱情没那么简单。虽然大家都可以说那些话,但是一定要保证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才能开始解决问题。如果当时真的联系不上,采取积极的暂停。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很柔软的。只要多等几分钟,只亲热不说教,孩子的情况就会大大安抚。只有连接完成了,孩子们才能收起他们的动物大脑,解决问题。

除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很重要,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关键。刚开始的时候,我会在事情发生后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这种强加的后果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叛逆和警觉。虽然Amy在我上PD16班的时候就已经教过我们这个道理了,但是我发现,通过提问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恰好我孩子幼儿园的老师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当孩子在幼儿园使用教具或玩具,没有回家的时候,我看到老师们并没有直接让孩子回家,而是温柔地问孩子:“亲爱的,这些教具应该放在哪里?”这时,孩子们往往会主动完成归还工作。我看到了质疑的力量,开始尝试用质疑来解决问题。后来偶然学了一门企业管理的课程,里面讲到了提问的运用。我把在课程中学到的提问方法应用到孩子身上。就这样,我经历了一个很艰难很漫长的过程,现在才找到一点提问的感觉。现在如果我需要孩子早洗漱,早睡早起,我会问孩子,早上起来心情不好,拖拖拉拉是什么原因?孩子会想,然后说,是睡眠不够。然后我会问,我该怎么办?有解决办法吗?孩子会说,晚上早点睡。我接着问,怎么才能早睡呢?孩子会说,早点洗澡。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其实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感受。当我们完成连接后,提问的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很好。孩子不会反抗,会主动思考,孩子会更愿意执行自己得出的结论。

(4)关于父母常用的奖励和威胁。这个问题在我学习了正面管教之后得到了纠正。这两种方法是我,或者大部分家长经常使用的,为了让孩子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比如,快吃饭,吃完爸爸给你看电视;赶紧洗澡,洗完爸爸陪你玩游戏;不要生气。爸爸会带你去买冰淇淋。这些都是奖励。还有恐吓,比如你再不吃,我们以后去玩就不带你了;不洗澡,今晚就没有牛奶喝了;快点穿好衣服出去,否则我们不等你了。你以为这些都是我们挂在嘴边的话吗?当我学会了积极的纪律,我意识到这些都是错误的方式。因为3R1H这种以正面学科解决问题为主的学科,定义了四个原则,即相关性、尊重性、合理性和帮助性。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通常的奖励和威胁并不符合相关原则。饭后看电视和不洗澡喝牛奶是不相干的。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因为不尊重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孩子能配合完成我们当时希望的工作,但从长远来看是无效的,下次还会做同样的事情。

早在20世纪70年代,学习理论专家诺埃尔·伯奇(Noel Birch)就提出了人类学习新技能的四阶段模型,即“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和“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们刚做父母的时候,不知道育儿知识的重要性。这个时候我们处于第一阶段,也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当我们开始遇到挑战的时候,我们明白了育儿知识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在育儿知识上的不足,于是主动去学习育儿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处于第二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我想我们大多数参加正面管教学习的家长都和我一样处于这个阶段。但是,当我们经过学习和训练能够熟练掌握,但仍需要有意识地实施具体步骤以保持较高水平时,我们就进入了“知道自己知道”的第三阶段,进入这一阶段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努力的。最后,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思考,育儿知识和技巧已经与我们的行为和思想融为一体,应对孩子的挑战已经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此时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四阶段,“不知知不知道”,就像张无忌学了太极,最后忘了所有招式,却能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首先需要找到自己的学习形式。就像吃蔬菜一样,有的人喜欢吃辣,有的人喜欢吃清淡的,每个人的学习偏好都不一样。我们的学习有五种主要类型,即社交型、独立型、视觉型、听觉型和语言型。如果你比较喜欢社交,可以加入一些学习小组,和父母讨论,提高自己的掌握程度;如果是独立的,可以安排一些时间仔细阅读和思考;如果是可视化的,可以去网上找一些视频讲座来看;如果是听觉的,可以用很多听歌软件,边开车边听,运动等等。和我自己一样,我更喜欢社交和独立,所以我特别喜欢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思考,通过参与讨论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当然,不管哪种方式,参加体验式培训班比较好。有很多方法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学习喜好,所以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学会寻找多样化和可靠的知识来源。除了我们读书时买的书,我们其实可以通过百度、豆瓣、知乎的搜索,从网上找到与正面管教相关的优秀书籍,比如《孩子》、《挑战》、《超越自卑》、《怎么说孩子会听》等等。找到这些书或者其他的知识来源后,每个人都要做一些努力去认真阅读,最好能坚持定期阅读。因为一个看似简单的教育行为指导方法,其实来自于一个庞大的系统。专家之所以有指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因为他们长期在某个系统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研究。要掌握这些技巧,必须反复读书,才能知其所以然。这些优秀书籍中的很多理论,我们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当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再去读,就会发现这些书已经回答了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特别透彻。比如我前面说的,善良和纵容的关系困扰我很久了。遇到问题后看书,突然意识到简·尼尔森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其实很透彻,只是第一次看的时候忽略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定期反复阅读经典书籍。阅读时,我们也可以做些笔记。记笔记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我们记录重要的信息,还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构,对复杂的概念和问题进行梳理,对一些概念进行直观的呈现。这里推荐康奈尔笔记(康奈尔?方法),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然后在淘宝上买一个专门的5R笔记本,可以帮助我们系统的整理和复习笔记。

最后,一定要刻意练习。如果我们想纯粹地应用正规训的概念,直到它融入我们的头脑,达到“忘乎所以”的状态,我们必须刻意地练习它。我们可以把要用积极纪律的重要技能分成几个小任务,按顺序逐一训练。比如,我们不要指望在参加培训后的一个月内掌握所有的概念和技能,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而是把我们需要掌握的技能按重要性或紧迫性排列,然后逐一练习,也要逐一解决孩子的不当行为问题。比如可以尝试掌握* * *情绪,主动停顿,拥抱提问启发式问题,然后慢慢尝试练习解题的七个步骤。只有一步一步的练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慢慢的运用正面管教的技巧。同时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练习,打卡记录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等我们以后再看自己的打卡记录,其实更容易发现自己当时做得不好的地方,让我们更加明确改进的方向。所以每次课程结束,老师都会给大家分配打卡的任务,这对我们真的很有帮助。如果你真的觉得没时间打卡,也可以按照《零秒思考》这本书介绍的方法,每天找几张A4纸,写下我们在使用正向纪律作为行标题时遇到的问题,写下思考的解决方法。每次思考和记录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分钟,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掌握水平。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陪伴和教育孩子,孩子最终会在我们的培养下展现出适应社会发展、勇敢面对生活的各种重要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顺畅、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