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洋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根据世界不同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差异,全球气候可分为若干气候带。在同一个气候带,一方面气候有一定的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海陆位置、离海距离、洋流性质、地形以及局地环流条件的不同,气候也存在差异。据此,一些气候带可分为若干气候类型,例如,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气候类型一般可分为东海岸、内陆和西海岸。
世界气候带的分布特征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划分的关键是确定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的界限。然而,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这是因为自然界中所有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都是渐变的,没有明显的界限。至于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的界限,是人为划分的,实际上是一个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带。目前,气候带的划分通常基于等温线,而气候带内气候类型的划分是
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带的分界线。一般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0。等温线作为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平均温度为18。等温线被用作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温带跨越纬度最广,高低纬度温差大,习惯上在温带内进一步划分亚寒带和亚热带。前者是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带。后者是热带的过渡地带。在每个气候区内,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衡分布,进一步划分出各种气候类型。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各大洲气候类型的排列组合复杂多样,但纬向规律性的印记依然清晰可见,从赤道到极地,各种气候类型基本都被纬度所替代。
在大陆的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气候的地带性尤为明显,因为在这两个纬度地区,冷暖矛盾处于相对稳定和恒定的状态。前者接受阳光和太阳热量较多,暖空气是主要矛盾,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后者接受阳光和热量少,冷空气是主要矛盾,全年气温低,冬长无夏。所以在低纬和高纬,各种气候类型按纬度从北到南交替,大部分呈带状分布,有的甚至跨洲。比如低纬度的赤道多雨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高纬度的极地冰盖气候。
气候分类有很多种,各有利弊。中国气候学家在Schaller的动态气候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和高原气候,并在每个纬度带又分为若干气候类型。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纬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5℃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这些系统的季节性运动导致了降水的季节性变化。
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赤道带和热带。由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和热带干旱半干旱五种气候类型组成。除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以内外,其他所有气候类型都出现在南北纬25°以内。具体来说,陆地低纬度气候区包括:
1.赤道多雨气候
又称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5.m10范围内。赤道两侧的北纬,包括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它位于低纬度,赤道气团的源头,同时又位于赤道低压区,南北半球的信风在这里交汇上升,对流性降雨多。全年都是夏天,每个月的平均温度。日较差略大于年较差。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最小月降水量60毫米以上,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节气候
又称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外围,一般达到15左右。北纬25度左右。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北部和南非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河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亚北部。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干湿季节明显。雨季受赤道低压区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动时,潮湿多雨。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壤。
3.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致在南北纬15.m30之间,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西部和中部沙漠、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等。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热带大陆气团盛行,气候炎热干燥。例如,世界上的“热极”和“干极”都出现在这种类型的地区。非洲索马里半岛北部的柏培拉,曾记录到63℃的极端最高气温,成为世界“热极”;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年平均降雨量接近0(阿利卡市测得为0.7毫米),在1845至1936的91年间从不下雨,被称为世界“干极”。至于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在干旱气候带的外缘,分别过渡到热带干湿季气候带和亚热带夏季干旱气候带。植被土壤类型。
4.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在太阳高度高的季节,赤道槽向北延伸到30°左右。北纬,加上海陆热力因素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形成一个热低压。此时,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即夏季风盛行,由于强降水形成雨季。在太阳高度角较小的季节,赤道槽南移,再加上海陆热力差异,次大陆西北部有弱高压。此时盛行东北季风,即冬季风,因降水少而导致千季分明。此外,有些地区还可以细分为凉季和热季。该地区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65,438+0,500。
5.热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大陆东海岸和南北纬10.m25的热带海洋中的几个岛屿,这些地区位于信风的迎风海岸,包括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东海岸,南美洲巴西高原东海岸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海,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这些地区都处于信风的迎风海岸,热带海洋气团常年盛行。此外,登陆后,信风与沿海山脉相遇并上升,从而形成具有海洋特征的高温多雨气候。这里形成的植被土壤类型与赤道多雨气候相同,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陆地中纬度气候
中纬度带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的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气候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很大。陆地中纬度气候区是冷暖气流相互竞争的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季节性和非周期性变化显著。陆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温带和亚热带。由于全球大陆在中纬度地区被海洋分割得最为严重,在大陆东西两侧和大陆内部往往出现不同的气候现象和特征,呈现干湿带,影响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
1.陆地温带气候
陆地温带主要分布在35。~60.n,而南半球的温带并不大因为只有一小块陆地延伸到40.n以南,由于海洋的分割,温带有明显的东西向分化。一般大陆东岸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中间为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1)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它主要分布在北美东部35°之间。~55.北欧亚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部,即欧亚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部,面积约40。~60.北美洲东部。这种气候的温度和降水与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相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如温带季风气候明显。从成因上看,其冬季寒冷干燥并不是大陆季风造成的,而是因为从海洋吹来的西风很深,经过了大陆变性,所以温度低,降水少。夏季有对流雨,但夏季雨的集中程度不如温带季风气候显著。
(2)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纬40.m60的大陆西部,包括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和南部、西欧和中欧大部、北美和加拿大科迪勒拉山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南美智利南部安第斯山以西、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这里常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暖流沿海岸通过,形成了冬暖夏凉、年变幅小、年降水量大、秋冬降雨量少的气候特征。
(3)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35.m55.N附近的东亚地区,包括中国东部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南部。气候类似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南北温差大。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夏季温暖炎热多雨,南北温差小。此外,四季分明和显著的天气非周期性变化也是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由于上述温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以湿润为主(我国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半湿润),温带阔叶林景观普遍发育(我国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森林草原景观),但在西欧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包括五大湖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低地)的阔叶林景观以美国山毛榉和糖枫为主。整个温带湿润阔叶林带主要发育彩色棕壤和灰棕壤,半湿润森林草原带发育褐土和黑土。
(4)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又称温带沙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的腹地,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草原。亚洲和北美这样的气候区远离海洋,深入内陆,群山和高原环绕,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温带大陆气团常年盛行,形成了冬季酷暑、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一般来说,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小于250 mm,半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500 mm,南美洲这种气候区位于大陆西风带的东海岸,是雨影区,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后下沉,绝热暖干多雨。另外沿海有寒流,空气稳定,降水稀少。在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下,植被稀疏,植被土地类型为温带荒漠。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的植被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栗钙土。
2.陆地亚热带气候
陆地亚热带主要分布在25.m40之间的地区,由于副热带高压和海陆位置的原因,大陆东岸一般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海岸属亚热带夏季干燥气候(地中海气候);它们之间是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1)亚热带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美东部25.m35.N,南美巴西高原东南边缘,巴拉那河中下游以东,潘帕斯草原以东。此外,在非洲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也有分布,但面积较小。其主要特点是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一年内降水分布比季风区均匀。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大陆东海岸)来看,两者都类似于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大陆面积小,海洋面积相邻,海陆热力差异不如后者突出,所以没有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亚热带亚洲东部,主要包括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地区、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冬夏两季不同的海陆温度所引起的气压配置变化是该地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冬季亚洲大陆受高气压控制,从陆地向海洋吹西北风,即冬季风,降水较少。夏季亚洲大陆受低压控制,从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风就是夏季风,降水较多。
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季风气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要植被,对应的土壤类型有红壤和黄壤。
(3)亚热带夏季干燥气候
又称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30°的大陆西海岸。-40.地中海地区的夏季干旱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的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亚热带大陆西海岸的行星风系呈正态分布,这里的气候依次受副热带高压区和西风区控制。夏季,该海域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主要受俯冲流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团盛行,气旋活跃,降水较多。因此,炎热干燥的夏季和温和多雨的冬季是地中海气候的主要特点。这类气候带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木林和棕壤为主。
(4)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和南美洲的格兰查科。干旱气候的形成是因为远离大海或被山脉阻隔,又地处亚热带,所以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过渡的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有旱生植物和草类,土壤属于。
(3)陆地高纬度气候
陆地高纬度气候带主要包括北半球北纬50°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以及南半球的南极大陆区。北冰洋和南极冰盖分别是冰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来源,而西伯利亚和加拿大分别是亚洲和北美极地大陆气团的来源。在冰气团与极地气团相遇的冰锋上,有从西向东移动的气旋活动。这里气温低,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