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布置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
第一,有效利用活动室空间
空间连接着年幼的孩子。它给幼儿提供玩什么和去哪里玩的信息,让他们了解各种情况。孩子能感受到空间的可变性和不变性。在儿童教育环境中,空间不断适应儿童的兴趣和需求,适应教师的创造性影响,适应各种紧急需求。教师使用的空间越多,他们就越擅长设计环境。
1,注意活动室的布置
活动室家具设备的布置和活动角度的设置要从整体上统一考虑。我们幼儿园没有专门的儿童午睡室。孩子们的休息室和学习的地方在一个房间里。孩子们的“床”其实应该叫“碗柜床”。孩子不睡觉的时候,就是立在活动室的小柜子。不要小看他们,他们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图为我们班的自然角。因为室内空间有限,没有特别自然的角落,所以我们会充分利用碗柜床,在上面摆放一些花草,放置一些手工课小朋友做的“花盆”和种植的植物,把我和小朋友收集的藤类植物果实挂在窗户上。中午孩子们睡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小柜子打开,放平,就是一张小床;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活动区域拐角的边界。柜子和床靠近墙壁放置,高度低于孩子身高,让孩子清楚看到各种活动区域,老师可以观察和引导孩子。安静的活动角和活跃嘈杂的活动角应安排在不同的角落,避免相互影响;把娃娃屋、商店、医院等类似的活动区域安排在一起,有利于各个区的孩子之间游戏内容的互动、互动和深化。要考虑到老师在活动室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孩子的活动,从而全面管理孩子,引导孩子的活动。我们还注重室内活动区之间的通道畅通,方便孩子行走,保证孩子从一个活动区轻松进入另一个活动区。孩子们的桌椅一般放在活动室的中间,有些活动不需要桌椅,就搬到走廊里,椅子靠墙摆成一排。这样的空间调节不仅给孩子带来了新鲜感和亲切感,激发了他们对活动的浓厚兴趣,也有利于各种活动情境的创设。同时,也为儿童的个性化活动、群体活动和个体交流提供了新的空间,从而大大加强了环境与儿童活动之间的“互动”效果。
2.创造互动环境。
我们把原始材料降低到与儿童视线基本平行的高度,让儿童置身其中,触摸各种可爱美丽的物体,与它们的内容和图像形成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这就把原来的环境设置从一个简单的点缀变成了具有真正教育意义和“互动”的课堂环境的一部分,也使儿童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实现。活动室里有很多供孩子们玩耍的角落,角落的多样性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边角的多样性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材料被放进去。老师此时要对玩具材料进行分类管理,方便孩子取放,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比如为那些远离玩具柜的活动区域准备放玩具材料的小筐,避免孩子为了取放玩具频繁来回走动或影响他人活动。
3.有效拓展空间
有时候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要学会开动脑筋拓展自己的空间。比如手工艺班的小朋友的迎春花,他们的作业包里装不下。我们做什么呢能不能在活动室的南北墙上拉一根绳子把孩子的作品挂在上面?事实证明是有可能的。而且效果非常好,不仅将孩子们的作品展现的淋漓尽致,还让我们整个活动室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美化了室内环境。
二、注意活动室墙面装饰布置的特点
墙面装饰在幼儿园活动室环境的营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无时无刻不占据着儿童的视野,对儿童的行为、思维、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幼儿园教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活动室的墙面布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墙面装修布局要注意统一与变化的衔接。
幼儿园在墙面装饰的内容和形式设置上,无论是小,中,大班,还是一面墙,一个活动室中的一些图片,绝大多数都是孤立的,单独表达一个意思,比较单调。我们可以利用形象、色彩、形式、空间等造型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和谐与协调,使墙面布局呈现出统一感和变化感。(1),以某种形式统一画面。比如布置“果蔬球”的时候,老师和学生收集了各种蔬菜水果的图片。老师在墙上画了一列有许多车厢的火车,孩子们把收集到的图片贴在每节车厢上,以示这是一列运送蔬菜和水果的火车。一前一后的车厢形式感很强,统一了整个墙面的布局。
(2)把画面和某个形象统一起来。比如在小班布置以“多彩的秋天”为主题的墙面装饰时,我们在主题墙板上做了一个“大树”的造型,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其中。父母画树叶,孩子们用彩笔在树叶上画画。一方面体现了家长和孩子的参与,另一方面也美化了环境。这种布局统一多变,整体感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墙面装饰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孩子的审美和兴趣。
《幼儿园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教育融入各项活动中”。我们打造的可操作的墙面装饰,也应该是孩子最喜欢、最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积极探索的精神,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在装饰墙面的时候,很多老师喜欢用花草树木等意象来装饰墙面,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花草树木这些在大人看来很美的东西,孩子们却不喜欢。原因是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无法产生情感声音和丰富的联想。孩子更喜欢形象具体、容易认识和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乐于操作。比如我们布置“动物”主题的时候,孩子们就很有动力。这是因为动物形象不仅可爱,而且往往被拟人化,可以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只有内容为儿童所熟悉和理解,形象生动、富有动感,才能受到儿童的喜爱,激发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联想。
3.墙面装饰的形式要丰富多样。
墙面装饰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平面(绘画、剪纸、剪贴等。)、半立体(折纸、插纸、橡皮泥浮雕)、立体(彩灯、吊花等挂饰)。大部分老师在布置墙饰的时候都会采用平面布置的形式。虽然设定内容丰富,但往往在语气和形式上显得单一,缺乏多样性,容易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相对于平面墙面装饰,儿童普遍更喜欢立体造型工艺品、挂饰、立体墙面装饰。三维造型工艺品生动、具体、逼真,儿童可以观察、接近甚至触摸、玩耍,从各个角度感知其全貌,获得整体感,更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趣味心理。挂饰和立体造型工艺品一样,更具有真实感、装饰性、动态性、活泼性和随意性。比如我们在装修甜蜜蜜主题的时候,先用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给家长和孩子分类,然后和他们一起动手,一起装修。效果如图:有的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有的以实物的形式呈现,有的以具象的形式呈现,有的以儿童手工制作的形式呈现。图像凹凸有序,可视性强,小朋友很喜欢。但是,平面装饰,图片,儿童作品等。,要么是单调、沉闷、缺乏变化,要么是色彩、造型不够漂亮,所以孩子喜欢的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