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愚蠢又勤奋的人,最为糟糕
白岩松曾说:愚蠢又勤奋的人,最为糟糕。
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是“ 勤能补拙 ”,于是,便把“勤奋”看得很重,却忽略了勤奋的前提,是路一定要选择正确。
有的人,在外人看来,是非常努力的。甚至其他人觉得,倘若他们不成功,真是“ 天理不容 ”。而他们也 自我陶醉、自我感动:我正在为了理想而奋斗。而结果,是不会演戏的。
到最后,结果不如意,于是怨天尤人,别人也觉得“ 天道不公 ”。
有的人,一遇到失败,便开启“ 阿Q ”式的自我安慰:是我自己还不够努力吧,不成功也可以理解。而实际上,他们的付出,已经够多了。他们不去反省,自己的路是否正确。于是在努力,然后失败,失败,然后继续努力之中循环往复。
所谓“ 磨刀不误砍柴工 ”,你的刀没有磨好,砍柴不管如何卖力,效果也不显著。
“ 谋定而后动 ”,谋在先,动在后。没有对于自身清晰的认识,没有对于要做事情的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急切而盲目地去行动,导致的结果,大概率必然是失败。
勤奋,是很重要,但是倘若没有选择正确的道路,那么,只会是浪费时间。
甚至有时候,越是勤奋,招致的后果,越是不堪,还不如不勤奋。
如同“ 南辕北辙 ”,方向如果错误,走得越快,离目标反而越远。甚至还不如呆在原地,离目标还近些。
成功者所讲的成功经验,我们大多是不适用的 。
一件事情的成功,决定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孙子兵法》中说:“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就是说,人们都知道我的作战方法,却不知道我是如何根据敌情而选取合适的作战方法。所以胜利,不是重复了一套作战方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所以那些成功者所讲的经验、方法,只是适用于他们当时的情况,倘若我们不去根据实际情况,去变化,他们制胜之道,反而容易成为我们失败的根源。
所谓的方法论,只是表象而已。方法,随着外界情况而变化,情况变了,方法也要改变。
我们所要学习的,是思维方式,看待事物,有更加开阔的眼界,便容易自己思考出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我们所要修炼的,是一种洞察力,是一种眼光,能够看透事物的表象,看到实质。所谓的方法,只不过是看穿了事物之后,思考出了解决此类事物的普遍规律。
其他人,即使了解了此规律,也需要有洞察眼前事物的眼光,否则,便无法应用此规律。生搬硬套,只能是导致失败。
所以,与其学习所谓的方法论,不如从底层入手,从根本入手,那就是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眼光。只要我们本身的素养提升了,我们便可以创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