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砚游戏

20年后,得知洗笔原来是这样用的,我惊呆了!

20年来,我终于找到了不喜欢写毛笔字的原因。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是一件比较幸福的事情。谁让我这么慢?

因为我不喜欢铺纸、磨墨、洗笔等琐事。,而且我写的时候是认真的,特别讨厌洗笔和涮笔的过程。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觉得写一个字都要这么繁琐复杂,写完还要洗干净晾干。刚刚堆积起来的好心情也已经没了。

所以我喜欢硬笔写作。只要我有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我就可以坐在书桌前找到一个小字帖,我可以利用我的业余时间。文字的美丑无关紧要,主要是心情好,悠闲自在。

去年暑假,儿子去了莱州国学夏令营。我在家闲着,听了老师的建议。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为孩子“读书”、“背诵”、“写作”上。一个月后,真的有效了。我认真阅读了刘宏毅博士的《三字经笔记》、《千字文笔记》、《苏东坡传》等。,并且基本学会了花调等传统吟诵的读法,用硬笔临摹了姜夔的《王献之保姆后记》和欧阳询的《心经》,感觉受益匪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注意到了刷洗。

书店开门后,我们经常带孩子去书店。当时里屋还没收拾。一家人围坐在外面的圆桌旁,孩子做作业,我们两个看书,偶尔浇花收拾一下。这才注意到臧老师的洗笔。

平时偶尔会有偏执的问题,比如吃菜。明明桌子上有几个菜,只有离我最近的一个,其余的我视而不见。吃完才发现还有一些菜根本没动。书法的学习也是如此。学了这么多年书法,无数老师现场观摩过写字,参观过老师住处,名人故居,等等。这么重要的对象却被忽略了很多年,这属于典型的“猴猪”笑话里的猪的智商。

“有一艘满载动物的船在海上遇险,需要把一些动物扔下去减轻重量。

猴子建议:谁抓到彩票谁就输。大家都同意了。但是猴子认为他也可能抓到它。好在他是个讲笑话的高手,于是他提出还有一个机会可以抓住,就是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如果每个人都被逗乐了,他就可以避免死亡。大家都同意了。

谁知道猴子真倒霉,一上来就被抓住了。于是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最好听的笑话,把大家都逗笑了,但是猪很冷,一点也不笑。猴子被悲惨地扔进了水里。

第二只抓住了兔子。她还讲了一个很搞笑的笑话,大家都笑得很惨,但奇怪的是只有猪在,一点也不被逗乐。兔子也被扔进水里。

第三个被抓住的是一只羊。羊清清了清嗓子,刚要说话,就听到猪在一旁笑。

我只听见猪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说,刚才猴子的笑话真好笑。。。"

对于洗笔,用笔后,先在洗笔中冲洗干净。如果你想很快再写,在使用它之前把它放在一边。如果长时间不写,要用清水冲洗干净,挂起来晾干。虽然洗笔的时候多了这么一道工序,但不再是让浓浓的黑墨水汗直接在水龙头上洗,让白水池黑得可怕,而是加了一个“缓冲”。在水池里洗的时候,颜色已经让人在视觉上感觉轻松了很多,也让洗笔变得愉快了很多,不再是一件烦人的事情。

这可能就是中国人崇尚的“中庸之道”在洗笔这样的小事上的体现。

虽然花了这么多年才搞清楚关节,但放下一个关于洗笔的心病,也算是一种福气。于是在网上买了一个喜欢的景德镇手绘陶瓷笔洗,不贵,但是用起来很刺激。

自从知道了刷洗的妙用,无意中得知砚台的另一妙用,和刷洗一样,构成了我书案的“相得益彰”。

春节假期去江南的路上,我们路过临猗,王先生带我们去了他常去的一家许店。

新年刚过,店主很高兴见到我们,就把店开了。再加上我们是老熟人了,甚至还买了一些砚台送回去。有盒的砚台有一块是从中间横向劈开的整块石头,底部略厚的一块是砚台做的,上面有盒盖,几乎是无缝的,你看不出中间藏着一块砚台。

这是天然的层状石头。我非常喜欢它,所以我买了它。

另据了解,砚台只有在投入使用后,用砂纸将油的涂层打磨后,才能放入墨中。这又是一个我之前视而不见,但又觉得不解的问题。怪不得之前用砚台磨墨,手都快累了,还是看不到墨。

在表壳上,砚台看起来小巧、厚重、精致。写完后,我把笔洗干净挂好,用石头盖好,第二天打开。墨水还是那么多,挥发的很少,我很庆幸。不像以前,不知道怎么盖,只好把剩下的墨水一次性用完,不然很快就干了,既浪费又不利于砚台的保存。

平时不写作的时候,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案的一角,或看书或写字。就我所见,我常常觉得自己像是飞在一个看起来像一座石头山的砚台前。

对事物的热爱,今年似乎更执着于这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