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刻板行为?

常见的刻板印象如下:

1.刻板语言

重复同一句话,唱同一首歌,复杂的话,只能表达打不开,什么都打不开,拿起一个苹果打不开,画画打不开。

刻板的行为无法灵活运用语言,尤其是在句子组织上。

僵硬的动作

如反复切手、反复玩手指、旋转、跑跳、反复晃动身体、头球、自伤等。

3.刻板思维

例如,积木必须排成一行,编号必须从1到10,并且不能中断。你只在听的时候讲同样的故事,回家的时候一定要走同样的路。

这种刻板的行为是有一定思维顺序的。

4.严格的规则

比如游戏只能赢不能输;餐厅只吃同一家餐厅的同一道菜,玩游戏只玩熟练的规则。其他规则是不可接受的。

刻板行为有哪些表现?

不断的晃动身体,击打头部,拨弄手指,重复着同一句话,进家门必须脱鞋,把积木排成一长串,沿着同样的路线回家,把蜡笔按固定的顺序放在盒子里,只在家里上厕所。游戏规则一旦确定,就无法更改。你只能理解他们。把它们给你妈妈和你叔叔,但是你不能理解它们。

更糟糕的是,只要你违背了上述刻板印象的意愿,就会引发激烈的情感问题。

哪些孩子容易出现刻板行为?

普通成年人也有一定程度的刻板,比如开会抖腿,有空就玩头发~

在普通儿童中,1岁以下的婴幼儿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简单重复的刻板动作,但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刻板行为通常会在事后消失。在2岁以上的自闭症和发育迟缓儿童中,出现刻板行为的概率更大。其中自闭症谱系的孩子最多。

在自闭症谱系儿童中,按照智力由低到高,他们的刻板行为有:刻板动作、刻板思维、刻板语言、刻板规则等。

换句话说,重度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更多表现为动作僵硬;

中高功能儿童越来越表现为思维僵化、语言僵化;

高功能儿童和亚斯伯格症更多的是以刻板的规则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