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玩游戏,输了就哭。看看这些原因,你就知道怎么引导了。
或者:孩子在幼儿园上小班,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孩子和孩子做游戏,只要输了就哭。我觉得儿子输了不好,那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也要有一个意识。孩子输不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有竞争力。
都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竞争。这种意识藏在每个人的心里,甚至世界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竞争力的。孩子也是。
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会说:“宝贝,快点吃吧。我们将比赛看谁先吃完饭,谁将获得第一名。”“来吧,你们两个宝宝比赛看谁爬得最快”等等。我们的父母或多或少都给孩子灌输了这种竞争意识。
所谓的竞争精神应该是竞争意识,孩子也想好好表现自己。但作为父母,我们不能给孩子贴上“输不起”“blx”的标签。这是他们的自然表现。如果他们这样说,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长此以往,他们可能会养成真正的竞争心态。
或者孩子觉得自己长时间不如别人,就会变得很自卑,不敢表现自己,变得很胆小。我们说比赛就是要参与,只要尽力就好,不要太在意输赢。只有当你有一个冷静的头脑,你才能更冷静地对待将要发生的事情。
比如有一次,宣宝和朋友在院子里玩跑步游戏。宣宝是朋友中最小、最矮、最轻的宝宝。他们比赛的时候,我就知道宣宝肯定跑不过其他朋友。在我跑之前,我就做好了她可能会哭的准备。
比赛的规则是从起点跑到终点。终点的时候要摸到小区的大门。当你回到起点,孩子们明白了这个规律,开始准备跑步。
第一轮跑的时候,宣宝跑的很用力,小手往前一甩,但是不管她怎么努力,因为腿比别人短,都跑不过别人。当其他朋友摸门跑回来的时候,他跑到终端开始摸门。他没有放弃,一直往回跑,终于回到了起点。我赶紧给她竖起大拇指,夸她。“我看到宝宝跑得很辛苦。太好了,太好了。”
第一轮过后,虽然是最后一名,但他很开心。然后第二轮开始了。在奔跑的过程中,一个大一点的孩子打开了自行车,正好在宣宝的前面。宣宝下意识的躲了一下,停下了脚步。当她继续跑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朋友们都跑回了她停下的地方。意识到自己是跑得最慢的人,他跑了几步,又停下来,开始哭了起来。
为了安慰她,大家又跑了一次,他还是最后一名,哭得更伤心了。
2、孩子在乎的不是第一名,也许是不想成为最后一名。
虽然孩子很小,但是也会比较。玩游戏的时候,他们也希望自己是第一。如果他们能获得第一名,他们会非常强大,会得到赞扬和竖起大拇指。即使不是第一名,也可以是第二第三名,但我不想拿最后一名。
孩子每天玩游戏,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啊,某某孩子跑得最慢,你是最后一个”,“你怎么这么笨,跑得这么慢”,这种场景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嘲笑我的时候,会很压抑,很难过。
我知道宣宝不在乎拿不拿第一,但她不想拿最后一名。如果她跑到中间,她会觉得成绩还可以,没那么差。最后一个就是她跑的最慢,她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会很难过。
事后她冷静下来,我慢慢和她沟通,她说:“我讨厌跑步比赛。”看到了吧,这段经历在她心里还是有阴影的吧,就是大家说的blx,看不起输?
我好好引导她,跟他说:“跑步比赛不能这样看。虽然你对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感到有些沮丧,但是妈妈看得出你已经尽力了。你一直在尝试购买。这比拿第一更重要。妈妈觉得你很棒。”
宣宝排在最后有一些外部原因。比如她年轻,矮,轻。
我对她说:“你比你的兄弟姐妹都年轻。等你长到和哥哥姐姐一样大的时候,你会跑得很快,有机会拿第一。”
让他知道孩子的不同,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因为你比你的兄弟姐妹更优秀。但是你有足够的勇气和你的兄弟姐妹竞争。
体验失去的感觉没有错。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经历中,有输有赢,输赢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3、孩子的心智正在发育。
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吃的慢,爬的慢,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同,我们家长也觉得孩子这样很正常。为什么孩子大了,上幼儿园的时候会有竞争意识?
其实这是孩子心智成熟的标志。他们已经开始知道如何判断一件事情的结果。他们想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家长要很好地发现孩子身上的这些变化,顺势而为,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