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谁在拼?谁在多?(上)

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发生了两件事情:

其一:12月29日,在美股交易中,拼多多股价创下 历史 新高。截至收盘,拼多多股价走高至166.19美元,创 历史 新高,总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

其二:12月29日凌晨1:30,一位女员工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晕厥倒地。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22岁,花一样的年龄。

一时间,拼多多成为热议焦点。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拼多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太多了,受时间、精力所限,本文只是管中窥豹,略作探讨,欢迎补充。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彼时,中国电商格局已经形成。阿里京东双雄对峙,其他如唯品会、聚美优品、1号店、苏宁易购等等,夹缝生存,很难与两巨头抗衡。

但是就在这貌似固化的市场上,拼多多硬是“拼”出一条血路,双雄对峙变成三国演义。根据各公司财报,截止2020年9月30日,拼多多活跃用户买家已经突破了7.713亿,同比增长36%。而阿里的这一数据是8.81亿,京东是4.416亿。照这速度,预计2020年底,拼多多用户就能超过阿里。

这条血路是谁在拼出来的呢?

一、用户在“拼”

拼多多首创“拼单”模式,将线上购物转换成一种动态社交体验。拼多多自我定位是“社交电商领导者”,以微信为入口,将电商融入社交平台之中。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同事等的拼团,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优质商品。其中,沟通分享的社交理念,形成了拼多多独特的新社交电商思维。因此, 拼多多的成功是靠用户“拼”出来的。

二、补贴在“拼”

从成立开始,拼多多就确定了低价策略。为了执行低价战略,拼多多一直在补贴。在2019年,拼多多所推进的“百亿补贴”,以不输于“直播”的热度,成为“现象级”的存在,构成本年度电商领域几大关键词之一。

此后,“百亿补贴”逐渐演变成拼多多的“长期战略”。2020年双十一,拼多多联合湖南卫视在11月10日晚黄金档举办“11.11超拼夜”晚会,现场送出10亿现金,为近200个品牌的20000余种产品提供无上限的消费补贴。

拼多多的“百亿补贴”直接拉动了用户的迅速增长。可以说 拼多多的成功是补贴“拼”出来的

三、员工在“拼”

据wind数据显示,2017-2020年9月30日,拼多多人均创收不断攀升,分别为150万元、356万元、516万元和565万元,短短4年人均创收翻了4倍。

阿里2019年营业收入为5097亿元,员工11.76万人,人均创收为433万元,拼多多人均创收是阿里的1.25倍。

京东2019年营业收入5768亿元,员工22.77万人,人均创收253万元,拼多多人均创收是京东的2倍。

人均创收可以理解为财务化的人均劳动投入效果,虽然不能简单地说拼多多员工工作量翻了4倍,但是工作量逐年大幅增长是无法反驳的事实。因此可以说, 拼多多的成功也是员工“拼”出来的。

据红星新闻报道,在拼多多,创始人黄铮非常强调“本分”,什么是拼多多的“本分”呢?当员工月工时达到300小时,系统会显示“您已本分”。于是“本分”的员工开始有各种吐槽:

四、供货商及千万个工人在“拼”

拼多多能够低价的原因很多,例如补贴,减少中间环节(即“C2M”模式)、产品定制、规模化采购… 但是强制供货商降低成本、出让利润也是重要一个原因

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品价格通常不超过100-200元,不少产品的拼团数量达100万,甚至200万件,从而形成了强势规模效应,使平台对供货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拼多多的主要供应商为中小企业,虽然中小企业面临越来越高的融资成本和人力成本,但在已经饱和的市场里,企业又不能抬高商品或是服务售价。因此供货商不可避免地把成本压力转嫁给了工人、产品质量及生产过程。工人也只能选择要么加班,要么失业。

下一篇将分析“谁在多”及思考拼多多模式的利弊,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