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赵云传》文言文翻译
西晋·陈寿《三国志·赵云传》白话释义:
赵云,字子龙,是常山真定人。他本来是公孙瓒的手下,当公孙瓒派遣刘备帮田楷抵抗袁绍的时候,赵云就跟随刘备,成为他手下的一员大将。刘备在当阳的长阪被曹操赶上时,就丢下妻小,往南方逃走。
当时赵云在乱军之中,身上所抱的小孩,就是后主刘禅;他奋身保护的甘夫人,就是后主的母亲。由于他,使他们母子脱离一场浩劫。于是,升他为牙门将军。刘备到四川的时候,赵云留守荆州。
刘备从葭萌回来攻打刘璋的时候,命诸葛亮前来助阵。诸葛亮就率领赵云和张飞等人,一同溯江西上,分别平定郡县,到了江州,分派赵云从外水到江阳,和诸葛亮在成都会师。平定了成都后,以赵云为翊军将军。
建兴元年,任命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调升镇东将军。建兴五年,追随诸葛亮驻守汉中。
次年,诸葛亮出师,故意扬言他要经过斜谷道,曹真信以为真就派大军前来抵挡。诸葛亮让赵云与邓芝两人去对抗,自己却带兵攻打祁山。
由于赵云、邓芝的兵力薄弱,而对方的兵力坚强,因此,在箕谷被打败了。但是他们聚合军队,坚守营地,所以还不至于有大败的局面。大军退回以后,他被贬为镇军将军。
建兴七年,赵云死。后主时,追谥他为顺平侯。起初,在刘备时,只有法正一人死后受谥;后主时,因为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蒋琬、费祎担负国家重任的功劳,所以都被追谥;陈祗是后主所宠爱的,特别给他一份殊荣,夏侯霸从远方来归,因此都得到谥号。
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赵云等人也都一一给予追谥,当时的舆论莫不认为这是件非常光荣的事。赵云的儿子赵统继承爵位,官至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
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随着姜维到沓中的时候,临阵战死了。(陈寿)评论说:关羽、张飞两人,号称万夫莫敌、英勇盖世的人物。关羽杀颜良以报答曹操,张飞因义气而释放严颜,都表现了国士的风范。
但是,关羽性情刚烈而骄傲,张飞本性暴躁而少怜恤,性格上的缺点,惹来了祸害,这是命里注定的呀!马超勇猛,威震诸戎,却因此使他的家族几乎被诛灭,多可惜呀!
一个人能够挣脱穷困,臻于泰顺的境地,不是更好吗?黄忠、赵云两人,强壮勇猛,同为刘备的部将,他们大概就像汉高祖刘邦手下的灌婴、夏侯婴这类人吧!
原文: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云别传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
范寡嫂日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
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
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泝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竭军将军。
云别传曰: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先主即从之。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
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先主不听。建兴六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
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七年卒,追谥顺平候。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景耀六年(263年),蜀汉灭亡,陈寿因而多年不被荐举。张华欣赏其才华,认为他虽然有行为不检点的嫌疑,但依照情理不应被贬废。
于是推举其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又出任阳平县令。陈寿撰写《诸葛亮集》,上报朝廷。后授职著作郎,兼任本郡(巴西郡)中正。
益州自从东汉光武帝之后,蜀郡人郑伯邑、太尉赵彦信(赵谦)以及汉中人陈申伯、祝元灵,广汉人王文表(王商)都是博学多闻,撰写有巴、蜀的《耆旧传》。
陈寿认为这些书都不值得流传后世,于是合并巴郡、汉中地区,撰写成《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得到武帝的嘉奖。
咸宁四年(278年),镇南将军杜预离京镇守荆州之前,又将陈寿举荐给朝廷,建议授予他黄门侍郎或散骑常侍之职。陈寿因此被授职为治书侍御史。
因母亲去世离职,其母临终遗言将她埋葬在洛阳,陈寿恭行母亲遗志,但又此而遭到非议贬官。
当初,谯周曾对陈寿说:“你必定会凭才学扬名天下,但常会遭到诋毁伤害,这未必是不幸。要谨慎从事。”陈寿至此,再次招致贬废的羞辱,正应了谯周之言。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统一天下。陈寿撰写完成《三国志》,***六十五篇。当时的人们盛赞陈寿善于叙写史事,具有良史的才干。
夏侯湛当时也在撰写《魏书》,见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便销毁自己的《魏书》。
张华对陈寿倍加赞赏,对他说:“应该把《晋书》委托给你撰写。”陈寿就是如此受时人器重。
内容简介:
《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
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 、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 、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 ,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约占三分之一,《蜀书》约占将近六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
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
但蜀汉不设有史官,仅有陈寿在蜀为官收集,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
这虽使《三国志》拥有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关键人物记载史料不足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