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式家长?你是吗?

一位“学霸妈妈”,女儿因为小升初成绩不理想而患上轻度抑郁症,母亲却认为孩子是“作”,是矫情,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悄悄用维生素换掉了孩子的抗抑郁药,险些酿成惨重后果。

这位母亲的做法,充分暴露了“中国式家长”的自大、无知和傲慢。

抑郁症是一种十分危险,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疾病,而不是什么“矫情”。

在很多中国家长眼里,孩子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需要被管教,被引导,被警告,被修理的“工具”。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注满水,而是点燃火焰。”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而不是强化,中国式家长可能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和表现,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心理建设,相比之下,更好的方式应该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想法,激发他们内心的热情和动力,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从一个模子里复刻“好学生”。

“中国式家长”过于强调孩子的成绩、竞争和功利,往往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他们可能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使得孩子过早成熟,也可能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损害。此外,对孩子的过度干预和控制,可能会阻碍孩子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能力,这正是抑郁症多发的原因之一。

那么,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避免成为“中国式家长”呢?

首先,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如果家长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是“作”,或者是“小题大做”,那么就会忽视孩子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甚至加剧孩子的负面情绪。

在杭州学霸妈妈的例子中,她可能只是觉得女儿在小升初的考试中不够努力,没有想到女儿其实正在面临心理上的困扰。

因此,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问题,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其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在处理和孩子的关系时,家长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强加自己的意愿和期望给孩子。然而,这种做法不仅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也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反抗。

因此,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但不要强行干预孩子的决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家长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影响儿童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还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