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90后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恐惧还是烦恼?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以下可能性引起的:
1.内向的你和社会角色要求的冲突
在心理学上,内向意味着大部分心理能量来自内心。大部分人都不是完全的内向或者外向。既需要外部能量,也需要内部能量。如果内在能量占你需求的比例更大,你会更喜欢独处。看书、看剧、玩单机游戏会成为你的爱好。
但是我们的社会要求我们积极、活泼、善于交际。在中国,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这时就会形成一群冲突:我喜欢独处,但又不得不交往。
一般这种情况会形成以下痛苦模式:
1.
因为我注重自己的感受,所以性格很敏感。
2.
3.
4.
不知道如何调和别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只能伪装自己,讨好别人。
5.
请久了,我变得很累,觉得自己不是自己,越来越讨厌和人相处。
6.
我喜欢独处时的自由,但我不得不被动。
案例:
这是我拍的一个户外素质拓展,同事和她女儿。
这个小女孩非常安静。她喜欢在草地上玩耍时看书。她坐在帐篷里很舒服。偶尔她会看孩子们在外面玩耍,大部分时间她都陶醉在手中的故事里。
妈妈:萧艾会出来玩吗?看这好天气。让我们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萧艾:我喜欢阅读。以后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吗?
妈妈:你也可以在家看书。这个机会很难得。出来玩吧。
小艾恋恋不舍地放下书,走了出去。
户外拓展的女生比较少,大部分是男生。萧艾显然跟不上节奏,所以看得出她相当开心。可能是看了一会儿没意思,她又跑回去看了。
妈妈看到后有点生气,所以她指责萧艾。
妈妈: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妈妈花了那么多时间陪你出去玩,你就躲在那里看书......
她妈妈越说越生气。萧艾被吓哭了。当她看到萧艾哭的时候,她妈妈可能会觉得丢脸,所以她打了萧艾并把书扔了。
2.过多的自我批判和否定自己不完善的评价体系。
有一种不快乐叫:“潜意识里我无法让自己快乐。”
有一种心理疾病叫:“我妈以为我有病。”
喜欢撒谎的孩子,大多都有一个特别“完美”的妈妈。
小时候有一次眼镜掉了,整整一个星期都没说话。我妈问我的时候,我说我忘在学校了。过了一个星期,我就藏不住了。去眼镜店的路上我妈一路骂我,我妈一直在批评我撒谎。
戴眼镜的老板看不下去了,对妈妈说:
不要谈论孩子。他撒谎的原因一定是你管得太严了,他不敢说实话。
当时就觉得遇到了知音。
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自己的孩子或伴侣总是撒谎。怎么办?我会回复他:
他的成长环境让他不得不撒谎来维持生活,而当他和你接触的时候,他发现他还是需要的。
我们撒谎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欺骗别人,却骗不了自己。我们否认自己的缺点,努力塑造一个完美的自己,但我们知道这些都不是真相,无法欺骗我们的自我评价体系。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希望别人对自己有好感,但我们知道自己其实并不好,于是焦虑就形成了。
其实接受自己的缺点并没有那么难。只要你去尝试,你就会明白。自由的感觉很棒。你不用一直评价自己。真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3.对沉默的大多数的悲观解读
朋友的背叛,同学的嘲笑,巨大的学习压力,让我们变得敏感脆弱,让我们自我评价降低,对人际关系敏感,做出悲观的解读。
这些事情过去后,我们在和陌生人的接触中,还是会发现自己的敏感和担心,因为我们把过去带到了现在。
借助于社会评价中的悲观或乐观,本质上是一种错觉。
你很优秀。如果少数人夸你,你会误以为所有人都喜欢你。其实大部分人对你没感觉。
你不怎么样。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会误以为大家都讨厌你。其实大部分人对你没感觉。
自信和自卑的区别在于如何解读这些沉默的大多数。
你被朋友背叛过,不代表下一个所有人都会背叛你。你被几个同学嘲笑过,不代表所有同学都会嘲笑你。关系好的前提是真的。当你在和陌生人接触的时候焦虑,让你焦虑的不是他,而是你的过去。
被嘲笑被背叛是痛苦的。要度过这些痛苦,我们必须超越它们。
接受你的错误,想想过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就否定了自己的全部。
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分析别人的错误,就可以成为上帝的宝贝,凯撒的属于凯撒。这个经验的总结可以指导我们接下来的交流。
错了就改正,接下来的社交就没问题了。
如果是对方的错,下次就不会遇到同样的人了,不用担心历史会重演。
4.改善社交焦虑的几点建议
A.在虚拟中实践,有更多的试错和成长的机会。
在网络匿名交流中,不要演绎,展现真实的自己,看看别人会不会讨厌你。
就算别人讨厌自己,也没关系。换了id又是一次改正上一次错误,无压力成长的机会。
B.跑步,拉韧带,锻炼身体协调性
我以前当班长的时候陪学生军训。一般来说,手脚一致、协调性差的学生在随后的接触中会出现人际退缩。
更好的协调性和更灵活的身体可以让你在人际关系中更加自由。
C.看人际关系方面的书不是让你不真诚,而是让你更了解别人。
看社交礼仪方面的书不是让你胡来,而是让你学会更好地表达善意。
D.人际关系让人快乐。如果你真的不喜欢他们,就一个人呆着吧。技术人才没有人际关系也能活得很好。
说起90后,我们经常听到的词是“好累”、“好困”或者“游戏”。
其实90后有很多想法,热爱创新。应该是一个比较活跃,爱交朋友的群体,但现象是很多90后都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太麻烦了。
第一: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地铁上,我们都能看到大家都低头看手机。甚至遇到朋友也会打个招呼,继续看手机。
第三,90后是一个非常依赖互联网和手机的群体。手机能解决的问题,手机绝对能解决,这样就减少了很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网络时代的发展确实方便了90后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但也让更多的90后产生了依赖性,减少了交流,也让他们懒得去谈论,这就是所谓的“社交恐惧症”。
所有的眼睛都受到祝福——伟大音乐大师的终极智慧
手机那么好玩,为什么要社交?
社交没什么好怕的,但是我不喜欢社交,真的很麻烦。社交也浪费时间金钱和感情。
可能我喜欢一个人,所以不喜欢和别人在一起。即使和好朋友出去玩,也不开心。
只喜欢和享受自己的时光。掌控自己时间的感觉是最舒服最舒服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聊天工具越来越多,使得人们更加依赖网络聊天工具,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喜欢在家里玩手机和电脑,拒绝出去和别人交流。因为少出门自然会产生社交恐惧。
还有自卑,害怕因为某种原因被别人拒绝,所以有社交恐惧,但是人际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感到孤独,就会引起抑郁。
所以我们要勇于接触外界。人当然要有必要的人际关系,但也要有和自己独处的能力,因为你的独处可以让你审视自己的错误,改进自己的不足。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90后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恐惧还是烦恼?
社交恐惧症属于神经症范畴。它的主要症状是回避,不敢去人多拥挤的社交场合,有非常强烈的焦虑体验,满足诊断标准,即病程、疼痛程度、社会功能退缩程度、概括程度,来判断是否是社交恐惧症,而不是凭感觉给某人戴上社交恐惧症的帽子、贴上标签。
如果说麻烦,那绝对不是社交恐惧症,而是缺乏责任心,不愿意付出,不愿意努力等因素。这种情况应该比社交恐惧症更致命,因为他们不思进取,没有动力让自己变得优秀。
如果你害怕,而且你可能非常害怕,你可以断定这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条件反射,就是你到了相关的场合会自动感到焦虑,然后脑子里出现什么不好的想法,然后增加焦虑,回避那些场合。解决的办法是让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是条件反射,别人看到什么是错误的认知,需要纠正,然后用反复暗示练习的方法,让大脑自动运行一个正确的思维。
社交焦虑障碍是以日常社交情境中过度焦虑和过度自我意识为特征的焦虑障碍。社交焦虑症患者有一种持续的、强烈的、慢性的恐惧,害怕被他人观察和评判,害怕自己的行为会让自己感到尴尬或羞辱。他们的恐惧可能会严重到影响他们的工作、学校或其他活动。虽然很多有社交焦虑的人意识到他们对周围人的恐惧可能是过度的或不合理的,但他们无法克服这种恐惧。在可怕的事情发生之前,他们经常担心几天或几周。此外,他们经常会感到自卑和沮丧。社交焦虑症可以局限于一种情况,比如害怕公开演讲,或者一个人只要和其他人在一起就会出现症状。如果不治疗,社交恐惧症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它可能会阻止人们去工作或上学或交朋友。身体症状通常伴随着社交焦虑的巨大压力,包括脸红、出汗、颤抖、恶心和说话困难。因为这些明显的症状加剧了人们对不被认可的恐惧,它们本身可能成为恐惧的另一个焦点,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当社交焦虑的人担心经历这些症状时,他们更容易患上这些症状。社交焦虑障碍通常在家族中运行,并可能伴有抑郁或其他焦虑障碍,如惊恐障碍或强迫症。一些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用酒精或其他药物治疗自己,这可能会导致成瘾。据估计,在给定的12个月中,约有7%的中国人患有社交焦虑。社交焦虑障碍在女性中的发生率是男性的两倍,尽管男性寻求帮助的比例更高。这种疾病通常始于儿童早期或青春期,很少在25岁以后发病。
70后刚刚度过了挨饿的时光,80后开始了自己的艰苦生活。但是,90后每天都在犹豫怎么做人。经过几代人的洗涤,90后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面对同样的环境,很多90后似乎都患上了一种社交恐惧症:90后社交恐惧症:有一种人际关系叫先别人后自己,还装作很懂事!
1,有一种社会低能儿,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比服务自己还谨慎,甚至觉得这是自己的本分。我从来不敢麻烦别人,一是觉得忘恩负义有压力,二是怕被拒绝。逐渐演变成了通过帮助别人来维持友谊,随时担心感情破裂。其实这也是情商太低的原因。毕竟真正让你难堪的人不是好人。
2.我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理想的社会状态是只和我喜欢的人玩,不喜欢讨厌我的人根本记不住我。我和朋友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在时代的大潮下调整自己的姿态,做好了随时潜入环境的准备,透明,随波逐流,在平静的生活中化表面为尘埃。
3.我的社会地位完全是: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你跟我说话的时候,我说的比谁都多。然后你不理我一会儿,我会默默的想,是不是我刚开始说话太多又回高冷了。但是一旦你再跟我说话,我就又开始说了。
4.有时候我很懂事很敏感,没有安全感,过分自卑。遇到事情,往往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生怕自己的言行会让别人不高兴。其实经常不开心的人就是你自己。而且从来不愿意主动与人打交道,反而会热烈欢迎和珍惜每一个主动向自己示好的人。而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看似难以接近的“傲慢冷漠”的人,通常就是这样的人。
5、赞少,很少刷朋友圈,对别人过得怎么样,自己做过什么不感兴趣。真正亲近的朋友其实不需要通过朋友圈了解他们的动态。我宁愿看别的,也不愿意刷朋友圈。
6.个人感觉性格的好接触是为了迎合别人,让人觉得有距离感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内心。自嘲却自命不凡,自大却甘于孤独。
90后有更好的独立感和边界感,也善于自爱和照顾感情。
社交恐惧的核心是恐惧。害怕的原因有的是怕麻烦,有的是怕对方侵入自己的心理领域,有的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这个要具体分析。
因为现在环境优美,大家都盖房子,买车,建立美好的家庭,但是一旦差距思想督促自己,越想越多,越比较,就会造成精神障碍。
因为人在社交场合是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