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在中国,数学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古代。到了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前8世纪),“数”作为贵族弟子必学的“六艺”之一(礼、乐、射、书、数),已经形成了专门的知识,有些知识后来成为中国最早的两部传世的数学著作——《周易suan》

《周树suan经》也是一部作者不详的天文著作,成书时间不晚于公元前2世纪。周涛舒静最重要的数学方面是勾股定理、分数运算和度量。

《周髀算经》中没有勾股定理的证明,但《周髀算经》赵爽注中的勾股平方理论包含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勾股定理证明。赵爽,字,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后汉三国时期(公元三世纪初)。《毕达哥拉斯方图论》短短500余字,概括了整个汉代毕达哥拉斯算术的主要成就。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古典数学,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刘徽《九章算术序》说,《九章》是由周代的“九数”发展而来,西汉张苍、耿寿昌等删补。近年来发现的湖北张家山汉初墓竹简《算书》(1984出土)中,有一些内容与《九算》相似。可以认为,《九章算术》从先秦时期开始,经过许多学者的长时期编纂和修订,最终成书于西汉中期(公元前一世纪)。

《九章算术》采取了艺术和文学的命令的例子的形式。全书包含246道数学问题,共分九章(①方田、②粟、③衰变分数、④韶光、⑤商功、⑤既亏、⑦盈缺、⑧方程、⑨毕达哥拉斯)。《九章算术》所包含的数学成果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有分数算术、双求法(“余缺”术)、开方法、线性方程组消元法(“方程术”)和负数的引入(“加减术”),具有世界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制进行计数的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使用,即严格遵循十进制。现在唯一关于计数方法的信息,就在《孙子兵法》的计算中。《孙子算经》共三卷,作者姓名不详,成书于公元4世纪。这本书的第一册是对计算规则的系统介绍,第二册有著名的“不知物有多少”的题目,也叫“孙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