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玩手机怎么办?

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教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大多数成年人都无法抵挡手机的诱惑,更不用说的孩子们!就健康而言,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吸收的手机电磁波比成人多60%。面对孩子玩手机的要求,不同家长给出的不同回应,可能决定了未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这些建议分享给家长。

儿童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会发育完全。在此之前,他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手机电子产品。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的孩子越多,七八岁就越容易出现注意力障碍(如多动症)。

1-3岁尽量不要让孩子碰手机。

建议:

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和孩子互动,主动更新玩具。家长拒绝在手机上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沉迷游戏,要求手机玩。如果孩子对手机很好奇,可以给他们演示如何打电话、发语音、拍照,从而建立他们对手机使用的正确认识。

很多家长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以求片刻安宁。但是3-6岁的孩子还小,缺乏自制力。他们一旦接触到游戏,就极度沉迷。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比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以用来打电话、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尽量不要让孩子在3-6岁的时候接触手机游戏。

建议:

父母和家人的手机是娱乐性的,就是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会吸引孩子的app。孩子就算想玩手机,除了翻相册,拍照片,也不会觉得有意思。他们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玩手机。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孩子一起阅读儿童绘本。(绘本的色彩和故事也很吸引孩子。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基本上就不会想着玩手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带他们出去体验大自然,鼓励他们多交朋友。

面对孩子对手机的沉迷,很多家长往往会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用家长的身份来逼迫(我说不玩,就是不玩/再玩就没饭吃/再玩我就打你);二是以亲子关系相威胁(再玩我就不要你/再玩我就不喜欢你)。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损害亲子关系,还会增加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成瘾。

7-12岁不应该为了手机问题强烈打压。

建议:

和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和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果违反了,可以承担家务作为惩罚手段。家长要清楚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不玩手机游戏了”,而不是“孩子乖乖不玩手机游戏了”。允许孩子顶嘴,哭闹等不满。家长要尽量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比如家长希望孩子写完作业再玩手机。他们应该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有趣,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而不是说“现在做作业”。我看你打完这局,然后你就可以做作业了,好吗?”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思想认知水平较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要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怒喊,甚至暴打,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可以伤害孩子,也可以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们。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建议: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孩子一些个人空间。许多青少年沉迷于手机,因为他们对性感到好奇。家长可以提问,委婉的教育。比如通过微信、QQ或者邮件,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经过沟通信任后,和孩子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比如能不能带去学校,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超过时限会受到什么处罚等。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积极作用,比如在手机上更方便地阅读电子书,在手机上搜索学习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