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传球要点
排球传球的要点:
点1:手型
很多职业球队的二传手在传球时,为了在改变传球轨迹时不让对方轻易发现,把球“吃”得很深,这就是所谓的“晃传球”。要做到这一点,传球者的身体必须随着球的到来而收缩或保持不动,双手的手腕在触球的瞬间必须放松,以免抵抗球的下落力;当你展开身体,把球递出去的时候,手腕要比手指先紧张,然后手指要紧张,手指的紧张方向要和球发出的方向一致!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过程中,手腕放松和紧张的过程很少被提及,但确实是传球好的关键!
另外,两只手触球时,手形也不是唯一的。手指关节强的人可以用近手,比如冯坤;手指关节力量比较软。人可以伸出手指,但无论哪种类型的球员触球,都要保证球在下图所示的区域内,先触到手指后触到手指。其他手指只是起到稳定手型和保护球位的辅助作用,不能每次都碰到球。
点2:接触点的位置
传球时双手触球点与身体的相对位置不能过高或过低,亚洲球员应保持在额头前方15 cm左右。
洪刚曾经在解说中提到,现在二传手不像以前那样把球保持在额头斜上方,这样传球速度更快,弧线更平。但如果仔细观察那些现代二传手的触球位置,他们还是在额头以上,但由于他们在起跳或转身传球时身体移动很快,所以似乎不在那个传统位置。试想:如果球在身体正上方,或者在左、右位置正上方,球不可能快速水平射出,那么传球很容易被裁判判定为持球;如果低于传统位置,手臂无法对球发力,无法传快球。
第三点:身体姿势
很多人只用上半身力量传球。其实要想传一个又高又稳的球,必须负荷全身的力量,如下图:
所谓全身力量,其实并不神秘。在许多武术中,中国古人说力量始于地面。仅靠上肢的力量是很难保证远距离飞球的稳定性的,因为上肢的关节比下肢多。当人发力时,这些关节的活动可能会抵消一部分力量,减少球所受的力。或者,可能会出现身体一侧力量降低后,球的飞行轨迹出现较大偏差(手点偏差一寸,球可能会在远端掉一尺远),导致球落入三角形或结网。这样的错误在比赛中也很常见。
所以要传远射球,一定要屈膝,稳住身体。用力的顺序应该是蹬车,扩张腰腹,扩张上肢,通过手腕和手指推球。这个过程需要一气呵成,中途不能停下来,不然就不能借用下肢的力量了。
排球传球的要领:
1,正通过
微蹲姿势,上身微抬,抬头看球,双手自然抬起,手肘弯曲,放松放在额头上。
当球接近额头时,开始蹬地,伸膝伸臂,手指从脸前部微微伸出迎接。身体各部分要协调。
手触球时,手指要自然张开,使双手呈半球形,稍后手腕向后倾斜。拇指内侧、所有食指、中指第二、三指关节接触球的后下部,无名指和小指在球的两侧辅助控制球的方向。两个拇指比较接近“一”字形。
2.回传
上身晚于前传,双手自然举于脸前。
抬起上臂,挺胸,上身后弯。
高于头部,略高于头部。
和前传一样,但触球时,手腕要后翘,手掌要上,拇指要在球下,球的下部要打。
力法:利用踢腿、伸展、抬臂、肘关节和手指手腕的弹力来回传球。
3.从侧面传球
击球点偏向传球方向的一侧,有利于侧身传球。
上体和手臂向传球方向伸展,对侧手臂的动作幅度、力距和速度大于同侧手臂,有利于侧向发力,保持良好的手型侧向传球。
内容扩展:
排球正手上手传球的要点;
(1)准备姿势
采取微蹲姿势,抬头看球,肘部自然弯曲,双手放在脸前。
(2)手型
触球时,双手在张开成应自然呈半球形,使手指与球一致,手腕后翘,拇指相对,小指在前;传球时,用拇指内侧、所有食指、中指第二、三指关节触球。无名指和小指在球的两侧帮助控制球的方向,肘部适当分开,自然下垂。
(3)接球
当球接近额头时,开始蹬地,伸膝伸臂,双手微张,主动从正面迎球。
(4)击球
击球点应保持在额头上方一个球左右,击球点一般在球背下方。
(5)用力推动
传球主要靠手臂伸展力量和与下肢蹬力的协调,通过手指手腕在手上压球时产生的反弹力把球传出去。
(6)击球后,身体重心随着击球动作向前移动,全身放松,为下一次击球动作做好准备。
传球是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是比赛和战术组织的基础。其特点是准确性高,容易控制球的落点和方向,从防守到进攻的组织对二传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