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40天原因

三伏40天原因是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于是出现了有些年份三伏天是30天,有些则是40天。

今天,我们正式进入了三伏天的末伏。和今年夏天持久的高温一样,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这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9个“加长版”的三伏天。为什么今年三伏有40天?这还要从庚日说起。

所谓庚日,来源于干支纪日法。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有10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以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但一年无论是365天还是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是庚日,明年就不一定了。

我们都知道,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也就是说,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庚日即为入伏开始的时间。由于庚日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也不尽相同。

虽然入伏时间不定,但初伏的天数却是固定的,每年都是10天。而末伏的相关规定,和初伏类似,天数都是固定的10天。至于是从哪一天开始算末伏,关键要看立秋。古人规定,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算末伏。

最热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