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星
9月30日,国内两大零食巨头均传来大股东减持公告。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分别被高瓴、IDG等机构减持约6%的股份。
去年以来,零食龙头的股价不断滑坡: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的市值,从去年年中时的高点跌去了超过一半;盐津铺子、来伊份等也都遭遇滑铁卢。股价低迷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基本面因素。
一、零食,是好生意吗?
需要肯定的是,零食行业仍有较大的空间。欧睿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休闲食品人均消费量为6.3千克,是日本的35%,美国的15%。虽然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我国市场规模已超过万亿,可见未来潜力。
然而,零食的行业特征却十分堪忧。
良品铺子的招股说明书中直接承认,“休闲食品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其实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坚果、炒货,甚至猪肉脯等零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也能生产。良品铺子、来伊份、三只松鼠的产品都是外包甚至贴牌生产。
同时,由于零食是供人们闲时食用的,其价格不能做得太贵,提价空间天然有限。不仅如此,零食不是高频消费品,这就使得价格和销量这两个关键因素都处于很尴尬的局面。
更可怕的是,零食难以做出差异化。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每日坚果”,这是三只松鼠最早的爆品之一。其实“每日坚果”最早是青岛沃隆发明的,走红后迅速被抄了个一干二净,现在听说过沃隆这个牌子的人可能都不多了。
这样一个难走量、难提价、谁都能干、很容易抄作业的行业,注定很难做。高瓴的减持,也是情理之中。
二、零食龙头何去何从?
对零食企业来说,一般消费企业的“大单品”战略是失效的。零食行业空间虽大,但被严重分散至种类极多、销量不分上下的小产品中,难以产生可口可乐这样的拳头产品——即使能产生,也很容易被抄走。
面对难题,零食企业的思路有一个***性特征:逃离低端。良品铺子直接打出“高端零食”旗号,试图在产品和线下服务上打出溢价;三只松鼠在不遗余力地建设品牌,打造松鼠IP。
在拼命寻找提价空间的同时,企业的策略也产生了分化。老牌的恰恰食品开始从瓜子拓展到其他坚果和零食;良品铺子在维持零食品类均衡的同时,进军宠物和婴幼儿食品领域;三只松鼠则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加强自身在坚果方面的优势,试图坐稳细分领域的龙头交椅。
然而,这些企业的努力依然在初级阶段,行业激烈竞争的特点依然未变,未来的格局也未可知。证星研究院认为,零食行业细分品类过多、相互替代性强、市场分散程度高,企业难以依靠某一品类做大做强。在不断塑造自身品牌形象的同时,进行多元化的扩张,或许是该行业最终的胜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