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室内民间游戏区区域卡
首先,创建一个与主题相融合的区域
幼儿园区域游戏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而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将区域游戏与主题教学相融合,根据主题目标和周目标安排相应的区域,并根据主题内容和班级孩子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大班开展“秋天多美”主题活动时,可以设置语言区:散文《小叶子给妈妈的信》、《秋天真美》;艺术区:树叶版画《秋天的果园》;角色游戏《水果超市》;拼图区“排队水果娃娃”,操作区“水果拼盘”,通过适当的区域活动,促进主题教学目标的实现;再如主题活动“城市交响曲”,教师结合主题目标和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孩子一起创作“未来城市”。在施工区,家长收集了各个城市的图片和照片,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些以相关文字材料为区域背景的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辅助材料。孩子们大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拼装、拼接,用灵巧的双手完成了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未来城”建筑群,并命名为“米奇城堡”(建筑区)。“米奇城堡”的成功建造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如“米奇美丽走廊”(表演区)、“米奇创意屋”(艺术区)、“米奇阅读吧”、“米奇智能屋”(教育区)...再比如中产阶级的“菜聚”主题。组织孩子们参观“关林曹保果农贸市场”进行社会实践,整个活动过程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形成主题墙。老师们敏锐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兴奋点,创设了“蔬菜烘焙乐”、“蔬菜加工厂”、“未来水果农贸市场”、“蔬菜邮票画”等区域,真正实现了主题教学为游戏提供知识和体验。区域游戏是儿童进一步学习的补充,是主题教学的延伸,是儿童集体合作、交流和学习的最佳形式。
二、赛前巧妙的介绍
众所周知,地区运动会前的导入环节对整个地区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的一些老师经常忽视这一点,只是以传统的方式盲目地介绍课堂的每个领域。如此全面的介绍,往往无法突出这种游戏活动的重点和目标,导致孩子在区域游戏中漫无目的、自由发挥。有效的引入如何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主动性?
(1)情景介绍。即把这个活动的关键部分创设成场景,让孩子在观察情境中获得相应的游戏体验。比如1班“蔬菜加工厂”新建区,老师介绍“参观蔬菜加工厂”的情况:“你看,那边有一个新开的蔬菜加工厂。我们去看看他们在加工什么蔬菜。是如何加工的?再比如一班新增加的区域“米奇花店”,老师放鞭炮,和班主任一起表演“花店开业”,给孩子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让孩子看完现场表演后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介绍,清晰直观地展示引导点,激发孩子对新区域游戏的兴趣。
(2)播放儿童游戏的视频直播片段。即把幼儿游戏时老师观察到的教育场景拍摄下来,做成视频片段,作为导入部分给幼儿播放。这种介绍既可以避免老师和同伴的片面之词,又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在这次游戏活动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上,通过孩子的直观观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自然会引发分析和讨论,从而自己解决问题(如:有序排队购物,树立对角色的责任感,不抢、不扔材料,学会礼貌合作,遵守游戏规则等。),这对后面的区域游戏很有用。
第三,游戏中的有效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经常观察到一些问题:有的孩子频繁换区;有些孩子什么都不做;有的孩子经常和别人发生争执;有些孩子在活动中一遇到困难就会放弃...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老师应该如何引导?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不是导演,而是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推动者。
(一)抓住时机,及时干预
教师要时刻参与儿童的探索过程,成为儿童探索发现过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教师不应该生硬地去抢孩子的“球”,只有当孩子把“球”扔向自己时,才应该用适当的方式捡起来,再用适当的方式扔还给孩子。在接抛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孩子的发展,起到干预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孩子没有向老师求助的时候,老师不应该主动去教,经常表扬和表扬,不要用无关的语言打断孩子的活动。只有在孩子活动有困难,缺少玩具材料,发生纠纷时,才介入。老师也要留有引导的余地,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学习,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让孩子失去探索的机会。例如,在3班的区域研讨会上,拼图区的孩子们正在为自己制作精美的手镯。老师给他们准备了手镯模板,各种小动物,小花卡,形状各异的卡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一个漂亮的手镯。当唐帅到达活动区时,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几张图片,准备粘贴在模板上。这时,他看到高旁边的孩子们在选牌。一只小猪和两只小狗就这样被贴了出来。唐帅拿起自己的卡片,看着他的好朋友忙着挑选。它似乎是津津有味的。就这样,在该地区的大部分时间过去了,他却还没动。当时我真的很担心他。很快,他突然像发现了什么秘密一样问高:“你是按照不同的小动物安排的吗?”是啊!他很快找到自己的卡,开始游戏。活动结束后,唐帅给我看了他的手镯。我看到他的上衣是按照不同的形状有规律的排列的,和其他同伴的不一样。我及时表扬了他。我很庆幸我没有在孩子不动的时候打扰他们的活动,而是给了他们自己思考和操作的时间,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所以,在活动中,老师要记住,此时自己是孩子的玩伴,是在和孩子平等地做游戏,享受快乐。当然,教师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参与游戏的目的就是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在不干扰影响孩子的游戏的前提下,以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为基础,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目的。
(二)创设情境间接指导
游戏区应采用间接引导。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起到被动督促孩子想办法的作用。还可以提出深度假设,引导孩子自己解决。比如1班的“爱心医院”活动区,挂号、门诊、取药、打针都是一站式服务。如今的医院似乎一点都不忙,各个“科室”的负责人都在抱怨“为什么没人来看病?”我分析了原因。这个角色游戏孩子们已经玩过好几次了,今天新开了一家“娃娃餐厅”,所有的孩子都跑到那里去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拿起一个娃娃,急匆匆地跑到挂号处:“医生,挂我儿科”。我拍了拍我的“娃娃”,“宝贝别哭,我们一会儿去看医生”。我的举动引来了很多围观者,连“医生”都好奇地看着我。我挂了号抱着娃娃去看医生,然后吃药。他们都陆续来到爱心医院,排队挂号,有的给自己治病,有的给宝宝治病,医院一出事就热闹起来.......................................................................................................................................
(三)鼓励和引导自信的建立
在活动中,要多给孩子鼓励,这样可以建立自信心,激发好奇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不妨用一些鼓舞人心的语言,如“你能行”、“再试一次”、“勇敢一点”、“不差,上进”。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说“你错了”,因为这句话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老师可以通过动作暗示帮助孩子纠正,帮助孩子尽快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操作。特别是对于那些胆小、孤僻的孩子,要用信任的目光、亲切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无压力的环境中积极学习。比如5班的表演区,化妆间里,几个孩子对着镜子认真地画着妆,有的画着眉毛,有的画着眼影,有的涂着口红,都像是大人。虽然孩子们画得像小丑,但他们不忍心破坏自己的劳动成果。我赶紧说:“你们太漂亮了,都像小星星一样。来,我给你化点妆。”孩子们化妆后似乎更自信了,他们开始表演了。几个能力很强的孩子手里拿着道具唱歌演戏,只看胆小的谢琴不敢出声。这时候我忙着鼓励她:“我们的焓是最好听的,我们的歌声也很好听。我们都喜欢听你唱歌。”在我的鼓励下,她慢慢抬起头,和大家一起唱歌。声音虽小,却忙着鼓励她。孩子们希望得到鼓励和表扬。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点头,或者一个成功的手势,都能给孩子自信,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赛后有效评价
说到游戏评测,我们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就像什么都没有一样,要么全面,要么简单。这种评价往往带有教师的意愿,缺乏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游戏评价也要从孩子的体验出发,让孩子成为评价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讨论游戏情境,让幼儿体验和重温游戏过程,帮助幼儿整理和完善游戏中零散的经验,纠正错误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和经历,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对游戏的兴趣,还可以为孩子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平行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实想法和活动,提高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一次建筑活动后,孩子们不能总是按照规则收拾他们的玩具。老师改变了评价策略,在孩子收玩具的时候,故意拍下孩子在小马赛克区域的收拾情况。孩子们坐在一起后,老师问:“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收集插页?”悄悄说:“我们一起拆吧。”袁媛说,“当你完成后,迅速做下一件事。不要到处乱走,捣乱。”老师说:“你们都是对的。让我们看看电视上的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当孩子们发现电视上播放的是他们自己班的孩子时,他们兴奋起来。他们看了说:“我天天扔玩具!””“畅畅爱瞎捣乱”“小明星最好,一个人收拾最快”...这样的评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在交流分享中梳理经验发展起来。为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智慧,结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让评价在区域活动中“发光”。
游戏是孩子自己的。只有孩子独立游戏,才能玩得自由,游戏活动才有创造性。另外,对于孩子来说,游戏的价值不应该是满足快乐,在满足快乐的同时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游戏的发展过程,关注孩子的需求,做孩子游戏中的同伴,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互动,真正成为一个能与孩子平等玩耍的童心大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