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说到现代科学的开创者牛顿,人们可能会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过人的智力。其实牛顿的童年比较单薄,头脑也不聪明。我在老家读书的时候,学习不努力,在班里学习成绩也比较差。但他的兴趣广泛,游戏技能高于一般孩子。

牛顿喜欢制作机械模型和其他东西,比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水钟计时准确,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有时候,他打球的方式也很奇怪。一天,他做了一个灯笼挂在风筝的尾巴上。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助风筝上升的力量升到空中。夜光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惊恐万状,以为有彗星。尽管如此,他还是经常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歧视。

当时英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非常严重。在小学和中学学习好的学生可能会歧视学习差的学生。课间有个游戏,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踢了牛顿一脚,骂他傻逼。牛顿的头脑被刺激得极度愤怒。他想,我们都是学生。我为什么要被他欺负?我必须超过他!从那时起,牛顿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他早起晚睡,分秒必争,努力学习,努力思考。经过努力学习,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很快超过了那个欺负他的同学,在班上名列前茅。

时间对人一视同仁,给人的量是一样的,但人利用时间的方式不同,获得的知识也不同。

牛顿十六岁的时候,对数学的认识还很肤浅,甚至连数学的高深知识都不懂。“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牛顿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登数学的高峰。在基础不好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重新学习了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一步步扎实进步。在研究了欧几里得几何之后,他又研究了笛卡儿几何。相比之下,他觉得欧几里得几何很肤浅,于是就认真研究笛卡尔几何,直到掌握要领,达到精通。所以他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牛顿“在大风暴中计算风力”的传奇故事可以证明牛顿的身体力学。一天,有一场大风暴。风狂啸,尘土飞扬,玄机悠长,令人睁不开眼。牛顿认为这是一个研究和精确计算风的好机会。于是,他拿着器具,一个人在暴风雨中来回奔跑。他跌跌撞撞,费力地测量。几次灰尘迷了他的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纸张,几次风迫使他暂停工作,但没有一次动摇他对知识的渴望。他终于一遍又一遍地得到了正确的数据。他高兴极了,赶紧回家继续他的研究。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的学习,牛顿为他的科学之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快,牛顿的数学塔就建成了。22岁发明微分学,23岁发明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牛顿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从不自负。有人曾问牛顿:“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如果我有一点点成功,没有别的秘诀,只有勤奋。”

年轻的牛顿

1643 65438+10月4日,牛顿出生在英国林肯郡沃尔索普的一个农民家庭。牛顿是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助产士和他的亲属担心他是否能活下来。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会成为科学的巨人,并且活到85岁。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去世了。当他两岁时,他的母亲改嫁给了一名牧师,并把牛顿留给了他的祖母抚养。11岁那年,母亲的stephusband去世了,母亲带着与stephusband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了牛顿。牛顿从小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可能来自于他的家庭情况。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牛顿少年时并不是神童。他资质一般,成绩一般,但他喜欢看书,看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书,受其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比如风车、木钟、折叠灯笼等等。

传说年轻的牛顿在彻底了解风车的机械原理后,制作了一个磨坊的模型。他把老鼠绑在一个有轮子的跑步机上,然后在轮子前面放一个玉米,正好放在老鼠够不到的地方。老鼠想吃玉米,所以一直跑,所以轮子一直转;又一次,当他放风筝时,他在绳子上挂了一盏小灯。晚上,村民们惊讶地发现一颗彗星出现了。他还做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上,小水钟都会自动往他脸上滴水,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和雕刻,尤其是雕刻日晷。他的日晷被放在他房子的角落和窗台的每个地方,以观察日影的运动。

牛顿在12岁时进入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曾希望他成为一名农民,但牛顿本人无意如此,而且热爱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牛顿越来越喜欢阅读、冥想和做小的科学实验。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他住在一个药剂师家里,这使他受到化学实验的影响。

牛顿在中学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他就是爱读书,对自然现象很好奇,比如颜色,四季的运动,尤其是几何,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地做读书笔记,喜欢做精巧的小玩意、小把戏、发明和实验。

当时英国社会弥漫着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有两个亲戚都是牧师,这可能会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我们看不出牛顿是一个天赋出众的孩子。

后来生活所迫,母亲让牛顿休学在家务农养家。但是牛顿一有机会就埋一本书,以至于经常忘记工作。每次,当他的母亲告诉他和仆人一起去市场,熟悉贸易业务时,他就恳求仆人独自去购物,而他则躲在树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叔叔起了疑心,跟着牛顿来到了上市镇。他发现他的侄子伸开四肢躺在草地上,全神贯注于一道数学题。牛顿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他的叔叔,于是他说服母亲让牛顿回到学校,并鼓励他上大学。牛顿回到学校,从书本中汲取营养。

多年的学习

1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免学费的学生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通过为学院做杂务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得学士学位。

17世纪中期,剑桥大学的教育体系仍然弥漫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气息。牛顿进剑桥的时候,还有一些经院哲学的课程,比如逻辑学、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卢卡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讲座,规定要教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数学等。

讲座的第一位教授艾萨克·巴罗是一位博学的科学家。这位学者眼光独到,看出牛顿具有深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理解力。于是他把自己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教给了牛顿,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把牛顿引向了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在此期间的学习中,牛顿掌握了算术和三角学,阅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尔的《几何与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胡克的《微观地图集》,以及英国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哲学期刊。

牛顿在巴罗门下的时期是他研究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他擅长数学和光学。他非常欣赏牛顿的才华,认为牛顿的数学比自己好。后来牛顿回忆说:“巴罗博士当时教授运动学方面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研究这个问题。”

当时牛顿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学数学。他研究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笛卡尔的《几何》、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以及许多数学家的作品。其中笛卡尔的《几何》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使牛顿迅速走向了当时数学的前沿——解析几何和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理事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学士学位的决定。

1665年到1666年,严重的瘟疫席卷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因为害怕,学校停课,牛顿在1665年6月离校回家。

因为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影响和熏陶,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乡安静的环境让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从1665到1666的短暂时期,成为牛顿科学生涯的黄金时代。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充满了思考,才华横溢,生成性强,思考着前人未曾思考过的问题,踏入了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成就。

1665年初,牛顿创立了级数的逼近方法和任意次幂的二项式化为级数的规律;同年6月165438+10月,正流水号法(微分)成立;次年(65438+10月)用棱镜研究色彩理论;5月份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间,牛顿开始想到研究引力,想把引力理论推广到月球轨道上。他还从开普勒定律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轨道上的力一定与它们离旋转中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才意识到万有引力的传说,也是这个时候发生的奇闻。

总之,牛顿在家乡的两年时间里,以比以往更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关心自然哲学。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和光学分析都是在这个时候构思和形成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描绘他一生中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回到剑桥大学。10年6月1日当选三一学院专科合伙人,次年3月16日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专科合伙人。1669,10年10月27日,巴罗为了帮助牛顿,辞去了教授的职务。26岁时,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教授。巴罗为牛顿的科学生涯铺平了道路。如果没有牛顿叔叔和巴罗的帮助,牛顿这匹千里马可能不会在科学的道路上驰骋。巴罗让位给智者,这在科学史上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