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
1.美国数控发展的历史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军事需要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和科研任务,并提供充足的经费,广纳天下人才,特别注重“效率”和“创新”,重视基础科研。
因此机床技术不断创新,如1952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的研制,1958加工中心的创建,70年代初FMS的开发,1987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创建。
80年代政府放松引导,导致数控机床产量增长缓慢,1982被落后的日本赶超,大量进口。从90年代开始,纠正过去的偏向,数控机床转向实用技术,产量逐渐增加。
2.德国数控发展历史
德国政府一直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并在许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德国特别注重科学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并重。
德国特别注重数控机床主机和附件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机、电、液、气、光、工具、测量、数控系统及各种功能部件的质量和性能均居世界前列。比如西门子的数控系统世界闻名,在竞赛中被采用。
3.日本数控技术的发展历史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机床产业的发展,通过规划和法律(如《机械振动法》、《机电法》、《机械信息法》)来引导发展。在重视人才和机床部件上向德国学习,在质量管理和数控机床技术上向美国学习,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自1958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1978的产量(7342台)已超过美国(5688台),产量和出口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01生产46604台,出口27409台,占59%)。
4.中国的现状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从1998到2004年,国内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自2002年以来,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和机床进口国。
扩展数据:
数控机床根据预先编制的加工程序自动加工被加工零件。我们把零件的加工路线,工艺参数,刀具轨迹,位移,切削参数和辅助功能。
根据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和程序格式,编写一个加工程序单,然后将这个程序单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再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导机床加工零件。
数控机床是数控机床的简称,是具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控制系统可以用控制代码或其它符号指令对程序进行逻辑处理并解码,从而使机床运动,加工零件。
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具有以下特点:
1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
2可进行多坐标联动,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3.当加工零件发生变化时,一般只需更改数控程序,可节省生产准备时间;
4.机床本身精度和刚性高,可以选择有利的加工用量,生产率高(一般是普通机床的3~5倍);
5?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降低劳动强度;
6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
数控车床可以配备两种刀架:
①专用刀架:车床厂家自己开发,使用的刀架也是专用的。这种刀架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但缺乏通用性。
②通用刀架:按照一定的通用标准(如VDI,德国工程师协会)生产的刀架。数控车床厂家可以根据数控车床的功能要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数控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