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四步升级你的结构化思维

这是我的杏壳力(Thinker)训练体系搭建过程的NO.1篇精华干货笔记

旨在把我所学到的提升思维体系的方法论和感悟输出为可供自己反复消化吸收、可给需要的人带来新知启发和思路的「知识小晶体」

笔记的目的在于总结和指导实践

而思维力知识体系的搭建却是为了优化更新自己的「软件系统」,升级系统才能更好的兼容更多的应用,排除更多的bug.

本篇学习笔记的课程为:得到精品课-李忠秋的「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

1.在接触或了解了很多大牛和成功的前辈之后,发现他们之所以如此“牛叉”和“强大”,都有一个***同的特点:高效的思维方式。

2.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任务,总能够有人可以又快又精准的给出“庖丁解牛式”的解决方案,我该如何修炼和习得这样的能力。

3.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工作的协同和日常处事中不少见到“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懒惰”的人。而“结构化思维”确是一种可以贯穿到生活和工作方方面面的一种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利器”,是大脑的磨刀石,找到这块好的磨刀石,我也能更加高效的磨好我的“刀”

4.日常沟通中的体会和痛点:有的人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在会议上获得高效的反馈结果,可是有的人还没想清楚自己想说什么,就霹雳吧啦的说了一大堆,结果无人会意,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1.“哎,我这人表达能力不行,你不要让我去和业务方对接,我说不清楚!”

2.“这个述职PPT我真不知道咋写,我写作能力不行啊!”

3.“小李这个项目的交付时间又延期没完成,肯定是能力不行吧?”

等等

1.不是你的表达、写作或是沟通能力不行,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你没有形成快速有效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逻辑结构不清晰。

2.你认为的那些“反应快”很聪明的人,那些处理事情麻溜又靠谱的人,那都是因为他们更加懂得通过有效的思维方式,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准确的抓住核心,“三思”而后行。

3.每个人的大脑容量都是有限的,但是它偏爱有规律的信息,有时候不是我们不会记忆,不会处理信息,而是方式不对

part1.科普:用金字塔原理解析一个案例来介绍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part2.应用步骤一:通过纵向的分析,教你怎么从凌乱的信息中筛选有效的信息。核心方法论:识别结论、理由和事实。

part3.应用步骤二:通过横向的分解,教你如何使用mece法则来完成归纳整理信息的工作。

part4.应用步骤三:总结了提炼信息结论的两种方法和运用方法-工作总结用归纳法,说服别人用演绎法

part5.应用步骤四:如何采用"论、证、类、比"四个原则清晰有效的表达自己的信息。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 面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

「一个使用案例」

拆解案例:如何把一杯200ml的水装进100ml的杯子?

STEP1:分析装不下的原因

?1.杯子太小装不下

?2.水是液态的,会流

3?.外部环境因素,地球有重力

4.通过金字塔模型拆解为下图

STEP1:针对每一个问题分析解决方案

(1)从杯子方面来分析:

a. 从材质上考虑可以考虑换个像气球一样的杯子。随着水倒进去,这个杯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b.从个数上考虑用两个100毫升的杯子,总之你所有的办法都是解决容积问题的。

(2.) 从水会流动这方面来分析:

才水的材质考虑可以把水冻成冰柱,那么,哪怕是300毫升的水也可以放到杯子当中去。

(3. )从外部环境方面来分析:

从环境的条件考虑地球是有重力的,那就可以考虑把水和杯子拿到太空当中去,这时候水变成水球,再多也装得下。

在案例中所用到的思维方式叫做: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的特点:

1.先总后分

2.从整体到局部

3.不拘泥于细节

4.从无序到有序

「当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如何使用金字塔模型处理海量的信息」

方法:倒过来

最上面的一层是你接收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经过归纳、提炼,进入到下面一层,最后沉淀下来,可以得到最底层的结论。

结构化思维的纵向的总分结构

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两种信息:

①你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在主动识别信息的时候,就要特别去关注信息和你的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如何找到信息和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找关键词:以研究比特币为例。你应该识别的关键词,就是 “比特币”、“虚拟货币”、“挖矿”, 或者是比特币的创始人 “中本聪” ,这样的关键词。

②第二种,是被动地接受大量的复杂信息。

这时,就需要用 结构化思维的方式 来对信息进行高效识别。

(1)识别结论、理由、事实

STEP1:找到信息中的“结论”

?什么是结论:

结论就是中心思想,它首先是个观点,也就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

?怎样提取出结论:

a.找到对方话语里表示结论的提示词

比如:因此、由此可知、可以断定、所以、表明、我要说的重点是、证明了、问题的实质是……等等。

b.关注信息中的几个重要位置

比如:因此、由此可知、可以断定、所以、表明、我要说的重点是、证明了、问题的实质是……等等。

c.如果是面对面地交谈,你可以问问对方:“所以呢”。

STEP2:辨别支持结论的理由

?为什么要辨别理由:

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有价值,首先要去观察这个结论是不是有理由支撑。

?如何找到对方话语里表示理由的关键词

比如:原因是、因为这个事实、有下列原因、鉴于、证据是、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STEP3:找出信息中有哪些是事实

前面说的结论、理由可以是主观的,但是事实一定是客观的。

?什么是客观的:

数据和不带感情色彩的事例是客观的。它是通过金字塔结构拆解到最后,支撑结论和理由的东西。

?为什么事实很重要:

接受信息时,只有最后的事实是可靠的,并且用它来支撑前面的理由和结论的逻辑是顺畅的,那你接收的整个信息才是完整可信的。

结构化思维的横向拆解

「 为什么要信息分类」

一个分类里相近的事物会更容易记一些

「用什么方法来分类」

MECE(法则来自于麦肯锡)

中文释义: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原则:不能有交叉,也不能有遗漏,也就是“不重不漏”

五种分类的方法:

?①二分法

就是把信息分成A和非A两个部分。

比如国内、国外,他人、自己,已婚、未婚,成年人、未成年人,左右,男女,收入和支出,专业和业余等等。

?②过程法

也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流程、程序,对信息进行逐一的分类。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制定的日程表,解决问题的6个步骤,达成目标的3个阶段,其实都属于过程分类。过程分类法特别适合用于在对项目进展和阶段的汇报上。

?③要素法

这种分类方法是用于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特征的。

比如说优秀员工的7种品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等等,

都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不同的构成部分。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

?④公式法

可以按照公式设计的要素去分类,只要公式成立,那这样的分类就符合MECE原则。

比如:销售额=单价×数量

这里就是把销售额通过公式拆解成了单价和数量。

? ⑤矩阵法

比如我们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有一种分类方式,是把你的工作分成以下四种:

(1)重要紧急,(2)重要不紧急,(3)不重要但紧急,(4)不重要也不紧急。

然后可以把它们填到4个象限当中去,这4个象限就是我说的2×2矩阵。这种分类方式就叫做矩阵法。

这种分类方式的关键在于,你要使用2次二分法。

MECE的好处:不仅仅是可以对全部信息进行归类整理,还在于,你对事物的构成要素进行MECE思考的时候,甚至可以激发你没有想到的点子,拓展你的思路。

特定场景的分类模型

①3C模型

公司(Company)

顾客(Customer)

竞争对手(Competitor)

②做市场营销决策的时候的4P结构

是由产品(Product)

价格(Price)

渠道(Place)

营销(Promotion)四个词的首字母构成

两个方法:①工作总结:用归纳法? ②说服别人:用演绎法。

归纳法的关键字:所以呢

演绎法关键字:三段论,大前提。

「什么是结论?」

结论是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

这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根据许多个别事物的特殊性来概括出同类事物的特征。

例子:喜鹊是鸟,喜鹊会飞。乌鸦是鸟,乌鸦会飞。所以结论是凡是鸟都会飞。

但是!需要注意:确保你所罗列的要点是穷尽的。否则,得出的结论就有可能不是正确的。

?如何找***性:

描述性概括和行动性概括。

①描述性概括: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事物属性上的***同点。

②行动性概括: 找出事件结果的***性

请注意这两种提炼方式得出的差别:

第一种概括的 是事物属性上 的***同点;

第二种则是 往前更进了一步,导向最终的结果。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 先找到事物本身的***性,再通过总结事物发展的结论,给出一个完整有意义的结论信息。

例如:工作本身的***性是:培训

工作结果的***性是,提升了学员对营销的热情和参与度。

由金字塔底部开始,把所有要素进行归类,由下向上的推演过程。

「概括不彻底的情况」

你没有将结论推演到金字塔顶,错误地将一个子结论误认为是真结论。

解决方法:多问一个"所以呢"直到问不下去

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法

1.大前提

2.小前提

3.结论

通常大前提是事物的***性,小前提是具体事物,结论是具体事物的性质。

例子: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一定也会死。

注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前提一定要满足无可争议这个条件,否则说服就无法达到效果。

「容易引起争议的前提」

1. 大前提是主观判断

2. 在大前提当中,罗列特别冗长的信息。

第一个争议如何避免:

大前提要尽量引用普适的真理或者是客观事实,比如大家都认可的公理、定理或者是行业规律。

第二个争议如何避免:

罗列大前提要素的时候,尽量不要超过3项。

「常见的表达误区」

为什么我的汇报让你听不懂,就是因为开头没结论,细节之间没有分类,话与话之间还没有联系。

「清晰表达四原则」

“论、证、类、比”

①?论

结论先行: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

最好能够出现在开头,这叫结论先行。?

②证

证:也就是以上统下。

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

直到最后一个层级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数据为止。

③类

归类分组

④比

逻辑递进

所以每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没错,有结构的表达就 是以结论为开头,层层论证结论,最后再强化结论的过程。

纵向上,顶层是总结论,然后支撑结论的要点要层层下分,直到客观事实跟数据;横向上,每一组要点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分类,彼此也是有逻辑关系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点」

①首先,你要给出个结论;

②然后,再给出支撑这个结论的三个理由。它们之间还要符合“论证类比”的原则。

横向上要符合“类”和“比”,话题不能有遗漏和疏忽,还要有先后次序;

纵向上,要符合“论”和“证”,挖掘思考的深度。

本门课程的主讲人李忠秋老师希望这门课程能够达到的目标是:让学习者能够开始“透过结构看世界”,而这样的思维能力不是听完短短不到一小时的课程就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实践和刻意练习才能把“道理”变成“过好这一生的方法”

真正的做到:思考清晰、表达有力、生活清爽、工作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