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的地方特色是什么?

踩高跷是流传于山西、陕西一带的传统民俗,主要流行于陕北地区。

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绑柴脚,又叫“高跷”、“踩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一种流行的民间群众表演,在一些民间节日中,经常由舞蹈演员用长木脚绑在脚上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精湛,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我国各地的踩高跷形式丰富多彩,表演百花齐放。正月十五,中国各地的高跷丰富多彩,表演也是百花齐放,都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民族色彩。高跷在山西的流传历史悠久,晋中地区榆社县出土的北魏石棺上也能看到高跷和杂技的画面。高跷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最晚应该是从北魏开始的。

高跷的分类和传说

高跷的表演可分为文高跷和武高跷两种。中国高跷的表演更注重人物打扮和调侃,武打高跷则注重各种表演技巧和绝活。现在不同地区的高跷风格差异非常明显。

还有一个关于高跷的民间传说。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晏婴去邻国时,因身材矮小而被人耻笑,于是在身上装了一双木腿。从此,踩高跷的活动开始在民间流传。